衡阳财政:多措并举为产业发展赋能增效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衡阳市大力实施“制造立市、文旅兴城”发展战略,全面聚焦产业发展,力促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先进产业集群培育。市财政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赋能增效。
优化政策,打造产业发展“主引擎”。一是出台“稳增长二十二条”。2023年出台了《关于打好经济增长主动仗加快建设区域经济中心的若干政策措施》(衡政办发〔2023〕7号),所有惠企政策集成至一个文件,一目了然,充分体现了财政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引导促进作用。其中就培育壮大产业动能方面,提出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技术创新、数字化转型、重点产业发展、加快“五好”园区建设等相关举措,通过财政贴息、直接奖补等方式助力企业发展。二是鼓励企业“原地倍增”。配合工信部门,研究制定《关于加快区域中心化进程鼓励和支持工业企业扩能升级的若干政策措施》(衡办〔2023〕18号),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扩产扩能”,推动企业“原地倍增”,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质量。三是组建风险补偿资金池。2023年出台了《关于加强衡阳市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管理的通知》,省科技厅与衡阳市各出资2000万,组建风险补偿资金池,推进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工作。
突出优势,培育产业发展“主力军”。一是安排产业链工作经费。聚集“一核两电三色四新”十大主导产业,2024年安排产业链建设工作经费370万元,用于产业链组织架构建设、“两图两库两池两报告”、产业链工作推进会及专题调研活动等。二是引导重点产业链发展。2023年指导松木园区争取中央安全生产预防和应急救援能力建设资金1800万元,为盐卤化工产业安全生产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安排中国电工城规划编制经费88万元,支持输变电、电工电器领域编制高质量发展规划。我市输变电装备产业集群入围全省“4+6”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名录;盐卤化工新材料、钢管及深加工、智能视听产品产业集群入选全省先进制造业集群;钟表产业集群入选全省县域外贸特色产业集群。三是支持新兴产业发展。今年衡阳市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指示精神,从科技创新、生产要素、园区建设等方面全力推动衡器产业园落地开花,专项安排衡器(计量检测)产业发展规划编制、衡阳市先进制造业发展综合诊断及跃升计划编制经费200万元。此外,市财政积极支持雁峰大数据产业园建设,打造城区新兴产业发展增长点。
坚持创新,把握产业发展“主旋律”。一是推动惠企政策免申即享。以“湘易办”APP为载体,通过数据共通、信息共享、集成办理等措施,优化审批机制和业务流程,推行“免申即享、智慧奖补”的政策兑现模式,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增强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二是鼓励企业科研创新。2023年安排4452.5万元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奖补,安排资金460万元对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进行奖补,支持企业进行研发创新,建立企业主导的科技创新机制。三是发挥产业基金投资优势。树立全市产业基金“一盘棋”思想,推动存量产业类资金“拨改投”改革,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认缴市政府产业基金份额。进一步加大市政府产业基金与国家、省级基金的合作力度,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政府产业基金首期认缴规模20亿元,实缴8.67亿元,组建隐山物流等3个子基金,直投恒飞电缆等4个具有代表性的项目,支持物流、科技、消费、医疗等产业发展,招引多家企业落地衡阳。
衡阳财政严格按照《公平性竞争审查条例》要求,对全市惠企政策进行清理修订,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相关政策的合规性。下一步,衡阳财政将抢抓政策机遇,对各级一揽子惠企政策进行消化、深化和转化,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让符合条件的企业“应享尽享、应享快享”。同时,强化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探索建立产业政策事前绩效评估机制,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推动产业链提质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