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回:“五个强化”精准发力全方位加强财政资金管理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有关规定。6月12日,隆回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管理,严肃财经纪律的通知》,为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管理水平提供了行动指南和努力方向。《通知》从预算管理、收支管理、财会管理、风险防控、考核激励五个方面精准发力,聚焦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政府采购、财源建设、财政投资评审、财会监督和绩效管理等重点工作,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系统性的财政精细化管理举措。
强化预算管理,严格预算编制。一是牢固树立大财政理念。要求财政部门要较真碰硬,打破支出固化格局和基数概念,破除部门利益藩篱,加强统筹,全力保障干部职工政策性待遇,尽力保障各单位正常运转和县委政府重大决策资金需求。二是建立节约型财政保障机制。坚持过“紧日子”,持续挤空间、优结构。要求各单位要厉行节约,严格管理,大力压缩“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支出总额不得高于上年部门预算、年终决算数。三是从严从紧编制预算。要求各单位按照“人员经费按标准,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从严从紧”的原则进行编制,按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准确编列到项级,将预算数与决算数的差异控制在合理范围。四是严控采购预算调整。要求各单位要提前规划,在明确资金来源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未纳入政府采购预算的项目,不得实施政府采购。因不可预见、临时突发等特殊情况,未编入政府采购预算或预算不足的项目,需严格按程序申请政府采购预算调整后,方可实施政府采购。
强化收支管理,严格预算约束。一是大力培植财源。着重引进培育带动作用大、回报率高、可持续性强的产业项目,着力培育骨干税源企业,提高重点产业税收贡献率,稳步提升经济增长、财税收入、园区发展“含金量”。二是狠抓收入入库。积极协税护税,确保年初预算目标均衡入库。三是加快预算执行。要求各单位采取有力措施,充分发挥资金绩效。基本支出按序时进度及时支付,中央直达资金支出同步录入监控系统,与预算一体化系统进度一致。推进项目实施,尽快形成实物工程量,防止资金“趴窝”。四是规范财务管理。要求各单位严格执行财经规章制度和会计准则,对照预算项目、预算科目和规定用途使用,禁止经费混用、串用,切实做到无预算不支出。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严禁坐支、挪用、公款私存等。落实内控牵制制度,加强账号、密码、印鉴等管理。五是严格清理结余。要求各单位基本支出、“三公”经费、项目支出等财政拨款年终结余,以及沉淀闲置、低效无效往来资金一律清理收回财政统筹使用,强化对单位存量资金常态化清理。确需跨年度继续使用的项目资金,严格按程序报批后再予以安排。六是调整支出政策。加强财力评估,防止超前建设、过度保障、透支未来。对不符合上级政策规定、超出财政承受能力的政策或项目,要及时清理、坚决取消。在津补贴政策范围内,要拉大绩效奖励档次,奖优罚劣,提高干部积极性。
强化财会管理,严肃财经纪律。一是推进财会监督。依法依规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个人的财政、财务、会计活动实施财会监督,严肃财经纪律,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营商环境。强化财经纪律刚性约束,加强对财经领域公权力行使的制约和监督。严厉打击财务会计违法违规行为,强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检查。二是加强资金监管。以惠农补贴、“三湘护农”专项行动为契机,全面梳理民生保障政策,常态化开展清查、核实、整改,确保民生补贴资金安全、足额、准确、及时发放。加大对项目资金、临时机构(领导小组)经费监管,从严查处虚报冒领骗取资金、违规进行账务处理、巧立名目滥发补助、资金闲置使用进度慢等行为,从严清理“吃空饷”人员,严格控制非财政供养人员支出,切实提高资金绩效。三是严格财政投资评审。要求所有财政投资项目必须做到应评尽评,切实履行“先评审后采购(招标)、先评审后结算审计、先评审后报账付款”程序,对无资金来源或送审预算(概算)超概算(估算)的,一律不予受理;未经变更审批和评审的,一律不得实施工程变更;工程变更超概算10%以上或超概算金额500万以上的,一律不予批准,并对相关单位及责任人从严追责问责。四是加强“三资”清理。进一步加大闲置(存量)资产资源资金清查处置力度,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建立工作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全县各议事协调和临时机构(指挥部、工作组和专班)所需办公设备设施一律通过县公物仓统一配置,办公用房在现有行政事业单位闲置办公场地中调剂使用,原则上不得租房开支租赁费。五是抓实预决算公开。要求各单位要切实履行预决算公开的主体责任,严格按照“及时、完整、真实”的要求做好预决算公开,重点民生及县级专项资金须同步网上公开。六是加强日常监管。要求各单位要按月进行财务会审,严禁走过场、搞形式;规范账务核算,及时进行账务处理,保证账账、账实相符;资金支付印鉴或密钥不得由同一人保管;不得以直接支付名义代理报账套取资金转入其他账户待用;不得随意借出资金;不得违规开设资金账户。
强化风险防控,确保财政安全。一是严防“三保”风险。要求各单位切实加强经费统筹,科学编制“三保”预算,不留硬缺口。优化支出结构,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内控管理,严格执行“三公”经费、差旅费等制度文件,防止突破预算。二是严格库款管理。严格按照先“三保”后其他支出的库款拨付次序,严格控制库款流向,科学测算库款流量,把控库款流速,精准调度库款,库款保障系数控制在合理区间,防范支付风险。三是防范债务风险。要求把可持续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项目建设、民生保障都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严禁新增隐性债务,稳妥化解存量隐性债务。专项债券项目对应的专项收入、利息收入等必须及时足额缴入国库,保障专项债券到期还本付息。加强往来款项清理,严禁新增借款。
强化考核激励,严格奖惩制度。一是规范预算外支出。要求各单位预算外新增支出要统筹公用经费、征收成本、本级专项、上级补助等解决。凡需县财政配套安排经费,除硬性规定外,禁止该单位资金切块进行二次分配。二是强化绩效结果运用。切实加强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凡绩效结果不佳的项目,一律取消资金安排。县财政部门要制定业务考核细则,将考核结果纳入县年度绩效考核(财政工作)并与下年度资金安排直接挂钩。对绩效考核排名后三位的单位核减人均公用经费预算标准1000--3000元。三是严格责任追究。要求纪检监察、审计、财政部门要加强联动,加大对违纪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对违规建设楼堂馆所、发放津贴补贴、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等违反财经纪律的单位和个人严肃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