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安财政“四措并举”助力绿色发展

湖南省财政厅网站 时间: 2019年02月12日 10:27 【字体:

  东安财政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在推行乡村振兴战略中,坚持“四措并举”,以守护绿水青山来铸造金山银山,助力绿色发展,让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助推乡村振兴。

  一、念“绿色经”,构建生态优美格局

  一是以推行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建设绿色东安。在保护现有乡村风貌基础上,全面推进村庄及周边区域绿化,形成“一镇一特、一村一品、一路一景、一院一色”的乡村绿化美化新格局。2018年,投入绿化造林资金2760万元,完成造林更新2.3万亩;县财政投资1020万元,启动国道207林带、省道348、248林带提质改造项目,新增乡村道路绿化带150余公里,新增村庄绿地面积2.94万平方米。二是抓好重点乡镇“生态立县”战略部署的示范引领。全力推进县城所在地白牙市镇紫水河南岸风光带、东安大道林带提质改造等重点工程建设。结合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工作,抓好周边乡镇生态修复,全力落实白牙市镇生态修复和山体保护规划,对白牙市镇5000余亩山地进行全面建库和保护。三是全面启动退耕还林还湿试点,配合湘江流域水质改造,开展还林还湿试点工作,前期推进1000余亩。

  二、走“环保路”,唤醒生态绿色资产

  一是明确财政政策支持环保产业。县里明确支持环保产业发展的有关财政政策,促使传统农村产业转变发展方式,最大限度唤醒绿色资产,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本,股本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转型蜕变。二是探索促进环保生态产业化的工作措施。全力引导在丘陵区发展油茶产业,在山区抓好毛竹培育低改和毛竹精深加工产业,在林场发展旅游、森林康养、苗木产业等,进一步促进油茶、楠竹、银杏、林下经济等生态农业的发展,形成“人养山、山养人”“人养水、水养人”的良性循环,探索绿色环保崛起之路,综合运用环保监督、生态恢复、生态产品标识认证等公共服务,对生态产品和生产全过程的生态性实施有效管理,最大程度减少浪费和污染,保持乡村持久的产品输出能力和宜居环境。安排专项资金600万元,关闭小冶炼企业101家,土砖厂41家,高能耗企业3家。安排紫水河流域禁养区退养拆迁补偿资金4000万元,引导禁养区269户养殖户转产、拆除栏舍17万平方米,引导养殖户转产转型发展。财政安排节能环保支出近1亿元,整县推进农村垃圾和污水治理、已完成重点区55个村的污水处理工作,推行三级“河长制”,完成两大矿区重金属治理工程;实现县城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出境河流水质达标率100%,空气优良率91.2%,稳居全省前列。三是着力提供财力保障。充分利用上级政策以及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加快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加大无公害、绿色、有机林产品的供给。运用资金整合、财政贴息、生态补偿等机制创新,积极推进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为绿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财力支持,放大财政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四是加大县域金融支持力度,深化财政、银行、保险、企业合作、创新农村“两权”抵押贷款等政策,唤醒绿色资产,盘活农村绿色资源,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

  三、吃“生态饭”,打造绿色经济体系

  一是打好自然生态牌、进一步拓展“生态+”模式,做大做强生态产业,打造绿色品牌。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动改善农业生态系统恢复和提升农村生态环境,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和拓展农业在保护生态方面的多样化功能属性,结合互联网技术,拓展“生态+”模式,发展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的产业形态,把生态资产价值充分释放出来,把优质绿色品牌树立起来。二是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基本方针,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把乡村当景区建,把街道当游道建,把村庄当庄园建,把田园当公园建,把庭院当花园建,形成一村一风景、一庄一特色、全域是景区,让山清水秀的生态处处充满诗情画意,让“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山水和乡愁发挥致富效应,将生态资源的看点变成卖点、山水变成景观、乡愁变成体验、民俗变成活动、产品变成商品、文化变成产业,让生态资源成为“吸晴点”,生态环境变成“聚宝盆”,走靠生态景观引人气、靠生态山水赚取票子、靠生态环境引流游客的新路子,让农民从保护生态环境中得到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激活农民内生动力,启迪行动自觉,共同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三是财政投入秸秆禁焚工作经费14.3万元,禁止农作物秸秆焚烧,全县划定秸秆禁焚区域面积39.5亩,其中秸秆还田面积32.3万亩,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

  四、用“森林景”,开创生态旅游局面

  一是立足森林资源,突出地方特色。积极发展森林康养、观光避暑、森林探险等为主的森林生态旅游业。目前,已建成舜皇山、黄金洞等森林旅游休闲基地;采取政府以奖代补方式改造完成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入园公路,建成生态酒店,如期完工女英广场,成功争创全国文明风景区,通过生态旅游产业兴绿,促进农民增收,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让广大农民共享绿色成果。二是大力发展林草特色产业,着力培育生态、有机、健康的森林产品,依托特色自然资源和民俗文化,开展农事体验、生态康养等生态旅游项目,实现绿化和产业的共赢发展。三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全县设立油茶产业基金1000万,支持油茶产业发展,目前,建有省级油茶产业园区1个、省市级油茶精品园4个,11000亩油茶基地获省无公害油茶标准化栽培推广示范区称号。同时,引进毛竹林高效生态培育集成技术,全县共办理林权抵押贷款登记12起,林权证抵押涉及林地面积0.696万亩,评估价值13081万元,引导东安农业银行和东安农商银行共发放贷款2005万元。培育了一批市场竞争力强、带动农户面广、具有一定规范和知名度的林业龙头企业,在省林业局公布的2018年新增湖南林业产业龙头企业名单中,该县湖南中科农业有限公司、永州宏飞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榜上有名,累计共完成林地林权流转36宗,流转林地面积15.18万亩,省级林产龙头企业已发展到7家。


东安财政“四措并举”助力绿色发展

99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