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是“造血式”扶贫的重要支撑。嘉禾县财政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政策、创新机制,积极支持做好产业精准扶贫工作,不断增强扶贫的“造血”功能。2019年,嘉禾县对17026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发放产业分红资金340.52万元,提供就业10000多人次,发放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奖补资金100余万元,帮助2581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一是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建立了“贫困户+合作社+企业”的帮扶模式,全县确定了25家帮扶企业,实施扶贫项目25个,贫困农户向乡镇政府自愿申请参与委托帮扶项目,经乡镇人民政府核实审定后,由乡镇与帮扶企业签订委托帮扶合同,帮助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稳定增收的扶贫产业。产业项目由帮扶企业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担保、统一核算,在整个产业期内,帮扶企业有生产用工需求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参与该项目的扶贫对象,原则上每户优先安排1名劳动力,把帮扶企业打造成“扶贫车间”。
二是建立长效利益连结机制。安排扶贫专项资金2331万元分两次由县财政代贫困户投入帮扶企业,其中20%用于购买帮扶企业的开发管理、技术服务和产品营销等公共服务,帮扶企业以企业作担保,企业按产业扶贫帮扶协议和承诺书兑现分红,原则上与贫困户建立了利益连结机制的合作社和企业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人均不低于200元/年的分红,并于每年的9月底前将分红款通过“一卡通”发放到贫困农户扶贫折。协议期满后,贫困人口与企业可按项目实际经营状况重新制定帮扶协议,约定收益比例。同时,为鼓励有能力的贫困户自主创业,县财政还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对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的奖补,奖补资金每半年一次由县财政通过“一卡通”发放到贫困农户扶贫折。
三是建立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为解决扶贫政策宣传不到位、产业选择不科学、帮扶项目没落地、利益联结不紧密等问题,解决当前产业扶贫“最后一公里”难题,建立了贫困户产业扶贫指导员制度。根据各产业发展项目实际和贫困户生产发展需求,由镇驻村干部、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镇扶贫专干担任产业发展指导员,进村入户向贫困户宣讲产业扶贫政策,指导贫困户产业发展,帮助贫困户联系项目落地,协调开展贫困户生产技术指导,引导贫困户组建和加入农民合作社,协调建立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