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梦代表:
您《关于落实〈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意见〉文件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我省农饮工程“十一五”、“十二五”规划的完成情况
自2005年国家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以来,全省累计完成投资约171亿元,共兴建各类饮水工程26731处,累计解决约3447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截至2015年底,我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十二五”均已全面完成,并且完成了洞庭湖区规划外256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总体上已基本得到解决,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由2005年的不足15%提高到2015年的62%左右。2005年至2015年,我省严格按照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在每年水利投入盘子中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省级配套资金进行重点研究,足额保障,优先安排。在全省累计完成投资额171亿元中,中央专项资金108亿元,省级及市县配套和投入63亿元。
二、关于“十三五”农饮工作国省政策情况
2016年1月,中央6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十三五”期间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及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发改办农经〔2016〕112号)(以下简称《通知》), “十三五”期间农饮政策较“十二五”有很大调整。一是中央投资大幅减少。“十三五”期间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中央投资总规模约为200亿元,我省有望争取的额度约为10亿元,只占“十二五”期间的1/8。2016年我省争取中央投资仅为2.1亿元。二是地方主体责任加大。《通知》中已明确“十三五”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资金以地方政府为主负责落实,中央财政重点对贫困地区等予以适当补助,并与各地规划任务完成情况等挂钩。三是工作目标要求更高。根据省政府批复的《湖南省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到2020年全省将要实现100%的乡镇、85%的行政村通自来水;新增农村供自来水人口800万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0%以上,全面解决建档立卡8000个贫困村450万人饮水问题;自来水水质达标率年均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
三、省财政支持“十三五”农饮工作的思路
为认真落实“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陈向群常务副省长、戴道晋副省长均对农饮工作作出了重要批示,省人大、省政协也专门针对农饮工作先后多次前往部分市县开展专题调研。从调研情况看,我省许多城市供水类PPP示范项目还存在前期工作较为复杂、项目融资难、盈利能力不强、地方政府财政承受能力有限等一些困难和问题,我们要坚定信心,加快推广运用PPP模式,更好的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作用。通过调研,省财政厅与相关厅局就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的建设模式、奖补思路等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达成了如下共识:
(一)完善规划,科学布局。一是编制跨行业、高标准的“十三五”水务发展规划。按照“城乡供水一体化、区域供水规模化、工程建管专业化”完善规划,科学布局,以县为单位认真编制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的单体详规。同时,鼓励市县将本地区的农村自来水工程、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河流环境生态修复与综合整治、湿地建设、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业园区污染集中治理、城镇污水处理及管网建设、城镇生活垃圾收运及处置等项目,统一编制水务发展规划,不仅便于整合各类专项资金,也有利于打包实施PPP模式,提升整体收益能力,扩展外部效益。二是鼓励市县兴建城乡一体化的大型集中供水工程。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可考虑根据本地各类水体的分布情况,按照“大水源、大管网、大水厂”的整体思路,落实“集中为主、分散为辅、科学选址、专业建管”的具体要求,水厂数量不宜多,建设规模宜大不宜小。三是鼓励市县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开展水质检测。在充分整合卫生、住建、环保、质监、防疫等部门的检测职能的基础上,鼓励具有相关资质和专业技术水平的企业、团体参与农村饮水的水质监测,有效缓解当前我省水质监测人员和经费严重不足的窘况,减少重复建设投资浪费、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
(二)明确事权,落实责任。一是要明确市县的主体责任。必须明确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工作的主体责任是市县,省、市、县层层签订责任状,各市县必须完成省政府分解下达的“十三五”规划任务,确保全省“十三五”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水质监测合格率每年上升5%的目标实现。二是增强项目盈利能力。鼓励各地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场网一体以及给排水行业“打包”等方式,实现组合开发,增强项目盈利能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三是各部门应密切配合。水利、住建、环保、国土、发改、农业、林业、电力等行业主管部门除依照本部门职责加强项目监管和行业指导外,对于项目实行PPP模式的各个关键环节应予以积极配合,联审联批,简化程序,整合资金资源,合力共建农饮工程。凡利用城建部门归口管理的县级以上城市(镇)水厂管网延伸解决周边农村供水的项目,或实施城乡供排水一体化的项目,由当地政府负责统筹规划、实施及管理。
(三)突出重点,分类支持。一是明确“十三五”投入规模。考虑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对于加快贫困地区致富脱贫,缩短我省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差距,加速推进我省供给侧改革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十三五”省级财政拟筹资35亿元(奖补办法中只明确国省补助为30亿元,目的是建立赛马机制,推动市州农饮项目建设的积极性)用于支持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其中中央补助10亿元,省本级财政暂按25亿元安排,先建先补,补完为止。鼓励地方加快建设步伐,加快预算执行,拉动投资,通盘考虑,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和精准扶贫目标任务。二是实行地区差异化的补助政策。对于贫困人口和非贫困人口实行地区差异化补助:对全省建档立卡的370万贫困人口,按照500元/人的标准予以补助,按因素法切块下达到各县,对规划450万贫困人口中已纳入易地扶贫搬迁的80万人口,其自来水工程建设由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统筹解决;对于其他非贫困人口,按照120元/人的标准予以补助。不足部分由各县市区自筹解决。三是鼓励各县市区运用推广PPP模式。对全省各市县已纳入规划并采用PPP模式建设的项目,在完成项目识别、项目准备、项目采购环节,进入项目执行阶段后,由当地审计、财政、水利部门认定后报省财政厅、省水利厅备案,省财政再按照项目总投资的10%给予奖励。四是其他散小项目由市县负责。对于无法建设大型自来水厂,只能采取分散供水方式的单体项目,单村及单村以下工程,按照财政支出责任的划分原则,其主体责任由市县政府承担。五是规划中的非建设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解决。建议将规划中新建、管网延伸和改造配套工程之外的项目,包括水质净化和管网设施改造、配套消毒设备,农村饮水水源保护、水质检测和监管能力建设,工程运行管理能力建设等项目,采取“一事一议、据实安排”的方式安排补助资金,尽可能将有限的资金集中用于项目建设。
四、对您所提意见的回复
您在本建议中提出了对嘉禾县城乡供水一体化的项目贴息3亿元和对“十二五”项目予以奖补两条具体建议。对此,我们认为:
一、您在建议中提到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意见》(湘政办发〔2013〕64号),是省政府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台的支持政策,为我省“十二五”农饮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时隔四年,中央和省里的政策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国家推广运用PPP模式、加强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等政策的出台,再加上国家六部委和省委、省政府对农饮工作的新要求,原有的支持政策已经不能适应目前形势的需要,省财政与相关厅局按照上述思路联合出台了“十三五”农饮工作的新政策。因此,省财政无法按照湘政办发〔2013〕64号文件对贵县项目予以贴息。
二、在农村饮水巩固提升领域推广运用PPP模式,是解决目前贵县农饮工作目前诸多矛盾和问题的理性选择。一是中央明确鼓励推广PPP模式。2015年,国务院以国办发〔2015〕42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在水利等公共服务领域广泛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2016年7月18日,李克强总理在各省(区、市)政府负责人促进社会投资健康发展工作会议上强调,“十三五”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和地方规划明确的重点项目,有条件的都要创新机制,鼓励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并合理保护其合法权益。二是传统模式难以为继。受国内外各方面因素影响,我省今后很长一段时期财政收入增长将进入中低速增长阶段。另一方面,我省包括水利工程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不降反升,财政资金的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而推广PPP模式,在建设阶段只需安排少量的资本金,运营阶段只需安排少量的可行性缺口补贴,合作期限拉长,平滑了各级财政支出,各级政府年度筹资压力大幅减缓。三是可大幅提升项目管理效益。推广PPP模式,实现政府与社会资本在筹资、建设、运营、管理、移交全生命周期内的有效合作,可以有效解决建管脱节的问题,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益。运用PPP模式组建的项目公司(SPV公司)后,可将原有的债务和资产全部移交给项目公司(SPV公司),贵县政府的还本付息压力将得到缓解,债务风险将大幅降低、管理水平和效益将显著提升。
三、嘉禾县探索创造的“四同三化”模式,不仅与省政府目前正在推行的城乡供水一体化的思路完全契合,而且为全省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提供了可移植、可复制、可推广的鲜活案例。对于嘉禾县列入“十三五”规划,并在“十二五”提前实施的项目,省财政将考虑对上述项目按照“十三五”的政策予以奖补。
四、对于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PPP项目,除了《湖南省“十三五”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财政奖补暂行办法》可以支持外,近期省财政厅即将出台的《湖南省财政厅关于部分重点领域PPP项目前期费用补助资金实施细则(试行)》,也将对农村供水PPP的前期费予以补助。我们建议贵县认真跟踪并研究上述奖补政策,广泛接触更多的专业水务企业,抓紧将存量项目与污水、垃圾、水源地保护、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等水环境项目相结合,改造成水务一体化PPP模式,以便能更好地对接省里的奖补政策,获得省级补助支持,我厅也将积极予以指导和配合。
感谢您对财政工作的关注、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