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财政厅对省十二届人大七次会议第1178号建议的答复

  • 索引号:430S00/2017-85535
  • 题裁分类:
  • 发布机构:
  • 发文日期:2017-08-30
  • 主题分类:
  • 主题词:
  • 名称:湖南省财政厅对省十二届人大七次会议第1178号建议的答复


                                                     湘财提〔2017323号(A类)

 

王满元等2位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议》收悉。你们对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及当前面临的困难把握准确,所提的建议针对性强,为我省进一步加快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供了很好的建议。经认真研究,现将有关意见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国家和我省一项重大的战略选择,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重要途径。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非常重视该项工作,近年来,全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社会化服务组织快速发展,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为我省农业稳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服务组织不断壮大。各地把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作为推动新型经营主体、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采取有效措施扶持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不其实力不断增强,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而且服务制度进一步健全,管理更加规范。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4.7万个耕、育、种、防、收、烘等专业化社会化服务超过1.2亿亩次,部分服务组织发展迅猛。如,岳阳市田园牧歌农业综合服务有限公司从2009年成立之初的小公司,发展到目前拥有108个村级服务站、3200人机防人员、1800余台套国内最先进机动喷雾机、服务面积突破40万亩、日最大服务面积达到6万多亩的以水稻为主的专业化防治服务公司,发展势头省内首屈一指。服务组织的发展壮大,为开展粮食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服务内容多元化。为不断适应市场化需求,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内容、类型和环节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从开始时的单一服务发展到农资供应、机耕、育秧、机插、防治专防、田间管理、机收、烘干、存储、销售等全程式或多环节菜单式服务,服务内容、环节和类型在发展中不断细化、完善和延伸,为粮食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的开展创造了条件。

三是服务面积不断扩大。早稻专业化集中育秧面积从2011年的1万亩,扩大到2017年的351万亩,扩大350倍;社会化农机综合服务面积发展占到农机作业面积的85%以上;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由省植保植检站授权使用标志的服务组织数量,多的县达到二、三十个,少的县也有几个,社会化服务覆盖率平均达到68%。虽然目前还很少有为农户施肥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但在测土、配肥、供肥及施肥技术指导等环节上的社会化服务发展很快,覆盖率达到95%以上。

四是服务形式多样化。调研表明,农业社会化服务形式日益丰富,从阶段来看,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从过程来看,有全程式、套餐式、菜单式服务;从服务方式来看,有代耕代种式、托管式等服务。其中,全程式、套餐式服务,即由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户在粮食生产过程中提供一条龙式全程或套餐式服务;菜单式服务,即由社会化服务组织将粮食生产全过程分解成若干个小项即菜单,农户根据自己生产的需要,选择其中一项或多项即点菜,由社会化服务组织来完成;代耕代种、托管式服务,即由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代耕、代育、代种、代防、代管、代收、代烘、代储、代销等服务,有些服务组织还包农户最低产量,收成归农户所有。

五是政府购买服务有所突破。在中央财政支持下,我省有桃源、赫山、宁乡、祁阳等12个县市区成为国家财政支持的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县,开展了政府购买粮食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工作,每个县由国家财政支持2000万元,共2.4亿元,由政府向社会化服务组织购买并由服务组织向农民提供耕整、插秧、病虫防治、田间管理、收割、烘干、技术服务等7个方面的服务,深受农民和服务组织的欢迎。随着农村改革工作的深入推进,未来政府购买粮食生产服务工作将得到长足发展。

六是财政金融扶持力度加大。2015年,我省率先在全国进行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将农资综合补贴、种粮农民直补、良种补贴等合并为中央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用于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我省平均每年用于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资金约12亿元左右。首先,支持建立完善覆盖全省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省财政注资9.6亿元在全省主要粮食生产大县和农业大县成立农业信用担保机构,目前已全部挂牌运营,有效解决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的贷款难题。其次,创造性地开展财银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申请贷款时,先向保险公司投保,银行以保险保单作为担保向投保人发放贷款,当贷款人未按合同约定履行还贷义务并且等待期结束后,由保险公司按照相关约定承担贷款损失赔偿责任。同时,省财政厅设立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用于为贷款保证保险及相关信贷风险提供风险保障。财银保贷款试点一年以来,已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近3.5亿元。

七是重点扶持大规模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为推动和促进农业科技化、机械化、产业化和合作化,省委、省政府启动实施百企千社万户现代农业发展工程,重点扶持发展10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00个现代农机合作社、10000户家庭农场。我省每年从中央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资金中切块安排5000万元,扶持50户流转耕地1500亩以上的大规模种粮大户;从2014年至2016年,全省共扶持10000户以种植粮食为主的家庭农场,按每亩1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连续扶持3年,计划安排资金4.5亿元。此外,省财政每年切块安排各县市区粮食适度规模资金6—7亿元,支持各地自主扶持本地的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发展。

二、主要问题

一是服务组织发展滞后。近年来,我省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有了一些发展,但还远远不能满足我省现代农业、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需要。我省大部分社会化服务组织起步较晚,再加上受种粮比较效益低、土地流转难、农业技术人员缺乏等因素影响,发展严重滞后。一些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缺乏资金和技术人员,设施简陋,机械设备不足,服务水平低且不规范,只能简单地满足少数零碎散户粮食生产服务需求。

二是服务规模偏小。大部分服务组织自身经济实力不强,经营规模较小,入社社员数量少,带动农户和辐射产业范围相对有限。由于服务面积小,带来服务收入少,没有规模效益,赢利能力弱,再生产能力不足,缺乏发展后劲。有些县早几年前成立的一些小的服务组织,迄今剩下来的不到一半。

三是服务难点待突破。粮食特别是水稻生产中,农民最不愿意干的就是育秧和插秧,不但技术要求高,风险大,而且劳动强度大,费工多。育插秧不仅是粮食生产的关键环节,而且是粮食生产最大的难点,是迫切需要破解的难题。但从调查来看,社会化服务组织也太不愿意开展育秧、插秧、烘干等社会化服务,除了上述原因外,还与育秧大棚、插秧机和烘干设备投资大、利用率不高、成本回收时间长有关系,虽然有很好的社会效益,但服务组织没有经济效益,育秧、插秧、烘干3个重点环节的社会化服务仍待突破。

四是服务装备落后。第一,专业育秧设施落后。目前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育秧设施不适应规模化服务需求,高效智能化的现代化浸种、催芽、播种、育秧设备少,效率低。第二,植保机械落后制约统防统治发展。目前,多数专业化统防统治施药机械仍以背负式弥雾喷粉机、普通担架式喷雾机为主,人平每天防治仅2025亩,效率低,病虫防治任务难以完成。第三,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缺乏相应施肥机械,社会化服务难以直接落实到田间。现阶段,主要是通过推广配方肥,由农民自购撒施,很难保障配方肥真正实施到位。第四,插秧收割等农机设备质量有待改善。目前,多数农机服务组织的机械设备质量差,服务时故障多、效率低。一台大型国产插秧机一般使用寿命在3年左右,使用寿命较短,中途还需要多次维修,中小型农用机械设备使用寿命更短。

五是扶持政策有待加强。目前,农业社会化服务扶持政策少、发展艰难。第一,扶持补助专项资金短缺。目前,从国家级层面来说,只有国家级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的12个试点县市区给予专门的财政补贴支持。省级层面来说,专业化集中育秧、病虫害统防统治、农机作业服务方面财政补助支持有待进一步整合,发挥财政资金的集聚效应。由于市县乡三级财政困难,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经费非常有限,农业科技事业经费无法保障,对农民的技术咨询、市场信息、物资服务、经营决策等需求难以满足。第二,融资和风险化解难。规模经营主体长期面临季节性、临时性经营资金不足的问题,省里出台的农业信贷担保和财银保等政策老百姓接受还有一个过程,需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第三,服务组织用地审批难。由于土地资源紧张和地方用地政策的制约,服务组织机库棚、维修房、仓库以及烘干等用房用地审批困难,大部分服务组织无专用机库停放农机具,露天停放直接导致机具老化,损耗严重,使用寿命缩短,限制了服务组织的发展。第四,补助力度小。专业化服务设施如智能密室、插秧机、烘干机购置成本高,目前的补贴力度小。另外,服务组织反映另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燃油费补贴。目前,渔业、林业、公交等有燃油费补贴,唯独农机作业用油大户没有燃油费补贴。服务组织机械作业面广,用油量大,一年下来少的几万元、多的十几万元燃油费支出,由于没有享受补贴政策,服务组织经营变得更加困难,我们将继续争取相关政策。

三、持续推进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你们的建议,省财政将联合有关部门,积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进一步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下一步,将配合有关部门,制订完善加快我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配套政策措施,逐步将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纳入政府为农民提供公共产品的范围,扩大公益性服务的覆盖面。同时,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民营科研组织、市场营销组织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快构建和完善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是全力培育壮大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大力培育各类社会化服务市场主体,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形式,完善社会化服务内容。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引导和鼓励农业龙头企业通过联合兼并、资产重组、外资嫁接等途径,做优主业,做大规模,做强实力,培育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集群,引导支持龙头企业设立风险资金,采取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紧密、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法健全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做大合作社规模,做强合作社实力。鼓励和引导农民在自愿、平等、互利基础上,组建多种形式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的作用。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鼓励农民自愿转让土地承包权,建立土地流转市场,组建流转服务组织,促进农村土地的有序流转,推进农业规模经营,使规模化的专业大户成为开展社会化服务的新兴力量。

三是建立服务长效机制。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项目确定、信息公开、承接主体选择、资金支付、监管评价等制度。加强监督评价管理,确保政府购买服务公平、公正和公开,促进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发展,让政府购买粮食生产服务达到物有所值目标。

四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第一,增加财政专项资金投入。积极推动将政府购买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服务资金列入各级财政预算,支持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发展,不断扩大服务规模与水平,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第二,出台粮食生产服务组织建设用地优惠政策。对服务组织库棚、仓库及车间建设用地实行农用地管理,简化其行政审批手续并给予优惠。第三,在金融、保险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健全完善农业金融保险和担保制度为关键点,创新支持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激励机制,要让金融机构和金融组织有足够动力和积极性支持现代农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产业、服务业态、服务组织发展,解决服务组织融资难问题。

五是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积极向省委、省政府建言献策,推动各级各部门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研究出台《关于湖南省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指导意见》,推导和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广播等各类媒体和标语、横幅、墙报等多种宣传形式,形成良好舆论氛围,激发各级各部门及广大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民参与积极性,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

感谢你们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关心和支持!


附件:1178 关于加快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议.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