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湖南省2018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19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湖南省财政厅 czt.hunan.gov.cn 时间:2019年02月13日 12:07 【字体:
 湖南省财政厅厅长 石建辉

各位代表:

  根据预算法规定,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现提出2018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19年预算草案,请予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8年全省和省级预算执行情况

  2018年,全省各级各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各项决议,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省经济财政运行总体平稳,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高质量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

  (一)2018年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

  据快报数反映,省级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收入514.3亿元,比预算超收12.6亿元,增长6.9%,高于年初6.5%以上的预期增幅;加上中央补助3492.7亿元,市县上解110.8亿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收入1102亿元,调入资金41亿元,上年结转128.3亿元,可安排使用的收入合计5389.1亿元。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51.2亿元,加上上解中央35.3亿元,补助市县3470.3亿元,一般债务还本196.7亿元,一般债券转贷市县735.2亿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7.6亿元,结转下年142.8亿元,支出合计5389.1亿元,收支平衡。

  汇总省级和市县情况,全省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收入2860.7亿元,增长3.7%,考虑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因素,同口径增长7.3%(下同);加上中央补助3492.7亿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收入1102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08.9亿元,调入资金594.1亿元,上年结转386.9亿元,可安排使用的收入合计8645.3亿元。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479.2亿元,加上上解中央35.3亿元,一般债务还本672.7亿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82.6亿元,结转下年275.5亿元,支出合计8645.3亿元,收支平衡。

  收入预算执行情况:全省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收入2860.7亿元,加上上划中央收入1982.3亿元,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4843亿元,增长6.05%,同口径增长8.18%。总收入4843亿元中,税收收入3941.9亿元,增长10.5%,较上年下降4.4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的同时,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了中央降低增值税税率、统一小规模纳税人标准、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范围、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等大规模减税政策;非税收入901.1亿元,下降9.8%,占地方收入比重31.5%,较2017年下降4.7个百分点,较2016年下降11个百分点。两年来,全省各级各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坚定不移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收入质量改善取得阶段性进展。

  支出预算执行情况: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479.2亿元,增长8.9%,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我们按照中央和省“六稳”要求,千方百计克服财政增收困难,加力实施积极财政政策,通过大力争取中央支持,切实盘活存量资金,加大从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安排力度等措施,多渠道筹集资金,为落实中央和省部署的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和重要改革提供了坚实保障,为推动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提供了坚强支撑。分科目来看,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20.3亿元,增长9.8%;教育支出1189.5亿元,增长6.7%;科学技术支出129.7亿元,增长41.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06.5亿元,增长8.7%;卫生健康支出631.7亿元,增长7.8%;节能环保支出194亿元,增长11.9%;城乡社区支出820.5亿元,增长14.5%;农林水支出897亿元,增长14.6%,其中,扶贫支出269.5亿元,增长89.1%;债务付息支出174.7亿元,增长36.7%,主要是2017年发行的置换债券、新增债券规模较大,2018年进入付息期,利息支出相应增加。

  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执行情况:2018年,经过积极争取,中央继续加大对我省支持,共下达各类补助3492.7亿元,增长6.1%。一是税收返还309.3亿元,与上年持平。二是一般性转移支付2142.1亿元,增长9.2%,均衡性、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民族地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革命老区、资源枯竭型城市等财力性转移支付达到1081.2亿元,比上年增加116.2亿元,增长12.1%,其中,均衡性转移支付833.9亿元,排全国第3位。三是专项转移支付1041.3亿元,增长2.1%,增幅较低主要是中央按照预算管理改革要求,持续压缩专项转移支付规模。但在此形势下,我们紧跟中央政策动向,推动一些重大改革创新试点取得突破,获得了中央大力支持,包括:入围国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争取试点补助20亿元;入选中央粮库智能化升级试点,争取补助资金2.58亿元;株洲市、衡阳市纳入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城市试点,争取试点补助1.2亿元;安化县获批黑茶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争取补助资金1亿元等。

  2018年,省财政多方筹措资金,继续加大对市县补助力度,支持市县“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共补助市县3470.3亿元,加上转贷市县新增债券590.7亿元,增长8.9%,有效缓解了市县财政困难。一是税收返还225.4亿元,与上年持平。二是一般性转移支付2038.4亿元,增长10.8%,占转移支付的62.8%,占比首次提高到60%以上。在增加均衡性、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等财力性转移支付的同时,对市县工资提标、防范化解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淘汰落后过剩产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减收增支政策都专门给予了财力补助,特别是突出加大了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下达老少边穷转移支付108.8亿元,增长12.9%。三是专项转移支付1206.5亿元,下降1.8%,主要是继续贯彻预算管理改革要求,控制专项转移支付规模,优化了转移支付结构。

  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1)省级预备费。预算安排20亿元,实际支出11.9亿元,根据具体使用方向列入相关科目,包括一般公共服务支出0.3亿元,教育支出5亿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0.3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2亿元,保障性住房支出4.1亿元等。未使用的8.1亿元,按照相关规定,全部调入省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2)省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省级地方收入超收12.6亿元、预备费结转8.1亿元以及其他结余结转资金36.9亿元共57.6亿元,全部补充省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补充后基金规模129.3亿元,纳入以后年度预算统筹安排。

  (3)省级“三公”经费支出情况。按照“约法三章”要求,进一步压减“三公”经费,全年省级“三公”经费支出执行数5.5亿元,比年初预算减少1.2亿元,结余收回预算,统筹用于民生。

  2.政府性基金预算

  2018年,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2229.8亿元,中央补助37.6亿元,专项债务收入896.8亿元,上年结转229亿元,收入合计3393.2亿元;支出2138.7亿元,专项债务还本489.8亿元,调出到一般公共预算465.8亿元,结转下年298.9亿元,支出合计3393.2亿元。省级政府性基金收入159.2亿元,中央补助和市县上解39.2亿元,专项债务收入896.8亿元,上年结转33.3亿元,收入合计1128.5亿元;支出229.6亿元,补助市县62.7亿元,专项债务还本86.4亿元,专项债券转贷市县734.5亿元,调出到一般公共预算1亿元,结转下年14.3亿元,支出合计1128.5亿元。

  需要说明的是,2018年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2229.8亿元,增长73.7%,支出2138.7亿元,增长82.1%。收支增长较快,一是各地主动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加大土地等国有资产处置力度,筹措资金还本付息,带动收支快速增长;二是2018年中央下达新增专项债券407亿元,比上年增加379亿元,支出列政府性基金预算。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2018年,全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34.6亿元,加上中央补助8.8亿元,上年结转6.3亿元,收入合计49.7亿元;支出24.3亿元,加上调出到一般公共预算20.7亿元,结转下年4.7亿元,支出合计49.7亿元。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3.8亿元,加上中央补助8.8亿元,上年结转1.5亿元,收入合计14.1亿元;支出6.9亿元,加上调出到一般公共预算2亿元,补助市县5.2亿元,支出合计14.1亿元。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2018年,全省社会保险基金收入2866.1亿元,支出2485亿元,年末滚存结余2563.3亿元。省级社会保险基金收入450亿元,支出371.9亿元,年末滚存结余584亿元。

  分险种来看:全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310.3亿元,支出1067.3亿元,滚存结余1274.1亿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收入578.4亿元,支出573亿元,滚存结余78.4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77.8亿元,支出135.8亿元,滚存结余313.3亿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326.1亿元,支出268.8亿元,滚存结余444.3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389.7亿元,支出375.6亿元,滚存结余208.3亿元;工伤保险基金收入47.9亿元,支出34.4亿元,滚存结余82.1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收入21.1亿元,支出15.6亿元,滚存结余138.4亿元;生育保险基金收入14.8亿元,支出14.4亿元,滚存结余24.6亿元。

  5.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2018年,中央核定我省政府债务限额8727.3亿元,即我省2017年政府债务限额7887.3亿元,加上2018年新增债务限额840亿元(新增债券限额834.2亿元,外贷限额5.8亿元)。根据上述限额,2018年全省发行新增债券834.2亿元,置换债券912.97亿元,再融资债券245.8亿元,共计1992.97亿元,平均利率3.88%。剔除不需置换的合法外贷债务和尚未到期的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截至2018年8月,我省累计发行置换债券6168.38亿元,置换工作全面完成。置换后,除依法举借的外国政府和国际经济组织贷款外,所有政府债务均以债券形式体现。存量债务置换,大幅节约了各级政府利息支出,缓解了债务集中到期偿还风险,避免了资金链断裂,降低了金融系统呆坏账损失,支持了金融机构化解系统性风险。初步统计,截至2018年底全省地方政府债务余额8708.2亿元,控制在中央核定的债务限额8727.3亿元以内。

  (二)主要支出政策落实情况

  支持发展公平优质教育。安排“双一流”建设专项资金15.8亿元,支持我省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完善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拨款制度,力争2020年达到每人每年1万元。全省投入89.7亿元,巩固落实“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安排省级奖补资金16亿元,推动完成基本化解义务教育超大班额任务。省级补助4.8亿元,支持启动27所芙蓉学校建设。全省投入137亿元,支持883万名学生享受免费教科书、免学杂费、营养餐、助学金、奖学金等政策,重点将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纳入奖助学金资助范围。

  推动科技创新引领发展。兑现奖补资金3.71亿元,支持企业在享受按研发投入的175%实行税前加计扣除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再按研发投入增量的10%给予补助,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建立省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资金,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探索后补助、基金投入、购买服务等引导支持方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运用。推进科研经费管理“放管服”改革,革新“过细过死”“重物轻人”积弊。

  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十四连调”,达到人均每月2395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03元。农村低保标准达到每人每年3200元,继续与扶贫标准线齐平。加大临时救助力度,缓解低保边缘群体生活困难。统一城乡义务兵家庭优待金标准,达到每户每年1.2万元以上。推动各级政府普遍建立农民工欠薪应急周转备用金,健全农民工工资“治欠保支”长效机制。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城乡居民医保缴费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9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55元。支持县级医院、妇幼保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重点专科建设,提升县级医疗服务能力,实现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补偿全覆盖。助力“名医、名方、名药、名院、名校”工程,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支持107.8万名农村适龄妇女享受“两癌”免费检查,51.5万名孕产妇享受产前免费筛查。

  持续加大扶贫投入力度。省级扶贫资金达到38.1亿元,增长13.1%。51个贫困县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72亿元,加快扶贫基础设施、产业项目建设。支持2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乔迁新居,基本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安排国省补助41.5亿元,实施农村四类困难人群危房改造17.7万户。全省投入89.8亿元,建成自然村通水泥路2.05万公里。全面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医疗救助,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建设财政扶贫资金动态监控平台,对中央42项、省级36项扶贫相关专项资金1100亿元进行监管。

  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省财政筹措24.4亿元,支持启动品牌强农、特色强农、质量强农、产业融合强农、科技强农、开放强农六大行动,促进农业产业兴旺、乡村振兴。支持防治柑橘黄龙病、非洲猪瘟等疫病,加快病死畜禽无害化集中处理体系建设。下达稻谷补贴17.8亿元,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增加绿色优质稻谷供应。统筹粮食生产功能区、高效节水灌溉、农业产业化等资金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高标准农田364.2万亩。省级投入34.7亿元,支持莽山水库、洞庭湖北部地区分片补水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河长制湖长制改革。在全国率先实行扶贫惠农补贴“两卡两折”,发放补贴297.5亿元。

  守护蓝天净土一湖四水。省级安排奖补资金49亿元,启动新一轮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和湘江保护和治理“一号重点工程”。创新环保投入方式,与重庆市签订跨省流域生态补偿协议,颁布市州改善空气质量奖惩办法,开展土壤污染详查修复治理。对标中央环保督察指出问题,支持实施城镇黑臭水体整治、县级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建设、自然保护区探矿权采矿权退出等环保重点工程,推动解决洞庭湖区矮围网围清理、造纸厂关闭退出、花垣县尾矿库治理等环保突出问题。

  (三)人大预算决议落实情况

  2018年,各级财政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预算审查有关决议要求,加力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着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高质量发展。出台贯彻落实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20条财政政策,从激励创新、扩大开放、引进人才、助力实体、财税改革5个方面发力,推动经济增效财政增收。支持化解煤炭产能621万吨,关闭烟花爆竹企业1180家,支持清水塘老工业区153家企业全部关停到位。兑现工业企业技改税收增量奖励政策,支持制造业提质升级。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全年减轻各类市场主体税收负担约913亿元,省级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全部“清零”。创新政府采购合同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惠农担、财银保等政策工具,缓解创新型企业、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克服财政增收困难,千方百计保民生,全年民生支出5241.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1%。

  二是构建长效管控机制,积极稳妥防控债务风险。制定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举债问责和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预案等制度,成立债务管理常设机构,健全债务风险管控长效机制。压减一批盲目举债建设项目,在全国率先实施PPP与政府购买服务负面清单管理,坚决制止违法违规变相举债。制定全省隐性债务化解方案,省领导联点督导,督促高风险市县积极稳妥化解存量债务。大幅压减市县平台公司数量,推动平台公司实质性整合转型。建立全口径债务风险预警体系,全面监测市县债务风险水平,将预警结果作为市州重点工作绩效评估和全面小康监测考核重点指标。规范国库库款管理,建立动态监控机制,防范财政运行风险。

  三是坚持高质量高水平,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增幅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切实增强预算统筹配置能力,按照“以事定钱”“钱随事走”原则,更好保障教育、农业、卫生健康、社会保障等重点事业发展。省以下法检两院财物省级统管改革有序推进,运行平稳。“互联网+监督”平台影响力、公信度逐步彰显,日均点击量达到700万次。实施2015—2017年省级专项资金三年整体绩效评价,评价结果与新一轮专项资金设置和规模挂钩,倒逼部门改变“重投入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的习惯做法。预决算信息公开完整性、细化度和及时性不断提升,在财政部考核评比中排名全国第一。贫困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改革深入推进,扶贫专项资金监管全面加强,两项工作在财政部考核评比中分别排全国第一和第二名。

  四是深入推进依法理财,主动服务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部署各级各部门集中学习预算法,高位推进依法理财依法行政。全面贯彻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改革要求,首次向省人大常委会作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综合报告和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专项报告,建立省本级重大投资项目资金安排情况报省人代会审查制度和向省人大报告重大改革、重要政策制度,积极配合各级人大推进财政预算联网监督,以更自觉的行动、更有效的形式、更全面的举措,主动服务人大预算审查监督,不断提升预算管理水平。

  在财政管理改革取得阶段性进展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在提升收入质量、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绩效、防范财政风险、健全管理制度等方面,与省委省政府要求和人民群众期待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审计报告也指出了财政管理改革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对此,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将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明确要突破的堵点难点,强化改革方案制定、部署实施和督查落实,集中力量攻关,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9年省级预算草案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从我省经济运行走势来看,结构性矛盾和外部环境变化叠加影响加剧,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增多,但随着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红利逐步释放,我省经济动能加速转换爬坡过坎,“稳”的基础在巩固,“进”的动能在增强,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更加坚实,稳中有进、稳中趋优态势仍将延续。就财政而言,经济增效向财政增收的转化效应将更加积极,但在主体税源增速下滑、新一轮大规模减税降费和持续规范非税收入管理三重压力下,预计财政增收难度进一步加大;而打好“三大攻坚战”、基础设施补短板、民生保障兜底线等刚性支出需求进一步攀升,收支矛盾更加突出,还需要各级各部门保持定力、迎难而上、扎实工作、破浪前行,化危机为机遇,变压力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一)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

  根据中央和省的有关要求,结合2019年财政收支形势,2019年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加大投入与革新机制并举,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更加全面的预算绩效管理,着力支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全力保障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深入实施“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加力推进基础设施补短板、民生保障兜底线,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进一步支持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不断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保障。

  贯彻上述指导思想,2019年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是:一是聚焦重点,确保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集中财力,优先保障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明确考核要求、关系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和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二是精准施策,加大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支持力度。用好用足国家政策,强化政策协同组合,将该保的支出保障好,把无效低效的支出减下来,持续优化支出结构,进一步加大对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支持力度。三是统筹兼顾,切实增强财政运行可持续性。以规划统筹带动资金整合,以增量安排带动存量盘活,进一步增强资金安排绩效导向,健全科学决策机制,加强重大项目财政可承受能力评估,使支出安排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财力水平相适应。四是节用裕民,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政府带头过“紧日子”,从严从紧安排“三公”经费预算,除重点和刚性支出外,其他一般性支出一律压减5%,腾出财力加大对重点民生、基层财政的支持力度。

  (二)主要支出政策

  2019年省级支出预算安排贯彻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安排,优化财政资源配置,体现“六个倾斜”,即财政支出向高质量发展和民生领域倾斜,减税降费向微观主体倾斜,转移支付向县乡基层和贫困地区倾斜,鼓励引导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和企业倾斜,投资向产业项目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倾斜,就业扶持向大中专毕业生和转移劳动力倾斜。具体支出政策如下:

  教育方面。继续实施省属高校“十三五”基建规划,支持省属高校补齐基建短板,偿还历史债务。加力推进芙蓉学校建设,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加大奖补力度,支持市县加力化解大班额。建立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制度,实现生均经费标准体系从幼儿园到高校全覆盖。启动银龄讲学计划,鼓励优秀退休教师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讲学。支持教育信息化2.0试点,让优质教育资源覆盖更多人口、培养更多人才。

  科技方面。将高校、科研院所纳入研发后补助支持范围,鼓励全社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学技术奖励标准,营造浓厚科研创新氛围。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同设立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优化基础科研政策环境。支持创建国家生物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巩固辐射我省种业产业优势。建立绩效导向的奖补制度,引导市县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支持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建设,打造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创新中心。创新财政投入方式,大力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支持办好“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

  社会保障和就业方面。提高城乡低保指导标准及救助水平,改善低收入人群生活。加大困难退役军人救助力度,持续提高优抚对象、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补贴标准,支持完成为烈属、军属和退役军人等家庭悬挂光荣牌工作。继续实施奖补政策,改善基层敬老院等民政基础设施条件。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向有需求的残疾儿童免费提供资助。加大就业补助投入力度,更好发挥失业保险救济和稳岗作用,鼓励自主创业,提升就业质量和水平。

  卫生健康方面。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预计达到每人每年520元。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标准,预计达到每人每年60元。支持县市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实现县级二甲公立医院全覆盖,改善贫困县乡村医疗业务用房和医疗设备条件。继续免费定向培养乡镇卫生院本土化人才,缓解贫困地区卫生人才难引、难留问题。提高计划生育家庭特扶奖扶、手术并发症人员补助标准,关心关爱特殊困难人群。

  文体旅游方面。实施专项奖补,支持市县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达标建设。支持省美术馆、省博物馆、省图书馆等重点文化工程建设和开放运行,大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支持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加快建设,继续在中央电视台投放湖南旅游形象广告。大力支持旅游精品线路开发、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品牌营销,建设“锦绣潇湘”全域旅游基地。

  污染防治方面。以湘江流域和洞庭湖生态保护修复试点为契机,切实改善重点区域生态环境。以奖代补、以奖促治,支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和城镇黑臭水体整治“歼灭战”。以农村户用厕所新建改造为重点,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加大投入,提升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对自然保护区外其他保护区探矿权采矿权退出给予经济补偿。

  精准脱贫方面。持续加大省级扶贫投入,确保资金增幅不低于中央补助增幅。资金分配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支持所有贫困县2019年全部脱贫摘帽。支持建完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全面改善贫困地区群众出行条件。建立贫困县整合使用涉农资金长效机制,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强化全过程动态追踪和绩效结果应用。

  农林水方面。支持实施“三个百千万”工程和“六大强农”行动,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长株潭地区种植结构调整及休耕治理。合理确定投资标准,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椒花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协调推进普通险、大灾险、县级特色险等农业保险提标扩面,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经济发展方面。及时足额兑现新设金融机构、直接融资补助等政策,引导金融资源流向实体经济和企业。完善贫困县园区工业企业“财银保”政策,支持贫困地区强产业、稳就业。做大做强跨境电商产业,新开通一批国际客货运航线,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全力办好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打造国家级国际性对外开放新平台。支持处置省属国有“僵尸企业”,完成省属国企“三供一业”分离,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增强市场竞争力。支持推进“双随机、一公开”“最多跑一次”等改革,大力提升市场监管能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省级基建投资方面。省级基建投资专项新增2亿元,规模达到20亿元,资金安排进一步聚焦落实中央和省重大部署和规划,集中支持园区动能培育、长江岸线整治、产业转型升级、重大水利工程、航空发展、农村综合服务平台等重点项目,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收入预计及支出安排

  1.一般公共预算

  结合前述形势判断,2019年省级和全省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收入按增长4%左右安排。据此,省级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收入预计为516.2亿元(剔除资产处置等一次性收入影响,同口径增长4%)。汇总省级和市县情况,全省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收入预计为2975.1亿元。

  省级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收入516.2亿元,加上中央补助2933.6亿元,市县上解122.9亿元,新增一般债券303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75.5亿元,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3.5亿元,收入合计3954.7亿元;省本级支出安排724.1亿元,加上上解中央62.7亿元,补助市县3002.9亿元,转贷市县一般债券165亿元,支出合计3954.7亿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

  根据基金项目的收入情况和实际支出需要安排,按基金项目编制,做到以收定支,并加大与一般公共预算统筹安排力度。省级政府性基金收入安排174.5亿元,主要是车辆通行费、彩票公益金等收入,加上中央补助和市县上解36.9亿元,专项债务收入244亿元,上年结转14.3亿元,收入合计469.7亿元;支出安排167亿元,补助市县52.5亿元,转贷市县专项债券244亿元,结转下年6.2亿元,支出合计469.7亿元。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安排2346亿元,加上中央补助35.3亿元,专项债务收入244亿元,上年结转298.9亿元,收入合计2924.2亿元;支出安排2188.2亿元,调出到一般公共预算480亿元,结转下年256亿元,支出合计2924.2亿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并加大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力度。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11.7亿元,加上中央补助2.4亿元,收入合计14.1亿元;支出安排10.6亿元,调出到一般公共预算3.5亿元,支出合计14.1亿元。全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29.2亿元,加上中央补助2.4亿元,上年结转4.7亿元,收入合计36.3亿元;支出安排22.7亿元,调出到一般公共预算13.6亿元,支出合计36.3亿元。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按照统筹层次和险种分别编制。省级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安排504亿元,支出安排404.5亿元,年末滚存结余683.5亿元。全省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安排2875.8亿元,支出安排2644.3亿元,年末滚存结余2794.9亿元。

  分险种来看:全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319.1亿元,支出1239亿元,滚存结余1354.2亿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收入507.9亿元,支出508.6亿元,滚存结余77.7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99.3亿元,支出143亿元,滚存结余369.7亿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336.4亿元,支出283.9亿元,滚存结余496.8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431.4亿元,支出400.3亿元,滚存结余239.3亿元;工伤保险基金收入45.1亿元,支出36.4亿元,滚存结余90.7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收入20.8亿元,支出16.5亿元,滚存结余142.7亿元;生育保险基金收入15.8亿元,支出16.6亿元,滚存结余23.8亿元。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授权,国务院提前下达我省2019年新增债务限额547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303亿元,专项债务限额244亿元。全国人大常委会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提前下达限额编制预算,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执行。2019年省级预算拟安排一般债务限额138亿元;其余限额409亿元(包括一般债务限额165亿元,专项债务限额244亿元)拟全部下达市县。年中,中央正式下达2019年新增债务限额后,我们将制定总体安排方案,编制预算调整草案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

  三、2019年财政改革发展重点工作

  2019年,我们将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关于战略机遇期的全新判断和对全年经济工作的重要部署上来,真抓实干,敢打硬仗,更好谋划、推进、落实以下工作。

  (一)加力提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坚持聚焦减税降费、产业升级和创新开放,促进经济平稳健康高质量发展。落实中央大规模减税降费部署,实打实减轻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税费负担。全力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出台支持创新型省份建设若干财政政策,增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培育新的增长动力源。打造“135”工程升级版,提升园区承载产业发展能力。发挥省级新兴产业投资基金引导作用,带动社会资本投资制造业重点关键领域。支持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激励市县招引技术含量高、带动作用强、预期效益好的产业项目,发展、培育、壮大县域经济。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民营经济要素成本,鼓励金融机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加快构建“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村村通公路”的综合交通体系,主动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把“一带一部”区位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优势。

  (二)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承诺于民、兑现于民和服务于民,稳定可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克服财政收支矛盾,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及时足额落实各类民生政策,确保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稳定在70%以上。不断优化支出结构,着力解决治水修路、办学办医、扶贫济困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合理确定保障范围和标准,做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科学持续增强民生保障。更好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引导企业、民间团体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民生保障。加强民生资金监管,使每一分钱都用到刀刃上。

  (三)进一步强化责任严明纪律,坚持严堵后门、开大前门和有序化存量,打好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主动战。从严整治违法违规举债融资行为,动真格、严问责、促整改。督促市县完成平台公司清理压减任务,分类推进市场化转型。加大棚户区改造、土地储备等项目收益专项债券安排力度,提前分配限额,提前发行债券,提前调度资金,加快发挥政府债券稳投资、扩内需、补短板重要作用。督促市县落实隐性债务化解方案,根据化债效果给予奖励。协调金融机构参与隐性债务化解,保障在建重点工程资金需求,防范“处置风险的风险”。加强债务信息公开管理,提升透明度,推进“阳光化”。

  (四)持之以恒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坚持科学理念、绩效导向和全面规范,在更高起点更高目标上推动改革持续向前迈进。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将预算绩效管理贯穿预算编制、执行、决算全过程。提高财政资金拨付效率,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探索建立重大政策、项目绩效跟踪机制,更好推动政策落地见效。适应党政机构改革要求,将省级专项资金数量由75项大幅精简整合到47项。进一步规范专项资金分配使用管理,增强财政政策的统筹协调性。强化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政策调整挂钩机制,绩效好的政策和项目优先保障,绩效一般的督促改进,低效无效的削减取消。

  (五)着力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坚持简政放权、夯实基础和守住底线,不断增强财政运行韧性和现代化治理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省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制定基础保障标准,理顺省与市县分类分档分担机制,逐步实现对同一类地区公共服务补助比例相对统一,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涉农资金领域启动“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改革,更多采用因素法分配,将项目审批和资金安排权限下放市县,增强市县统筹配置资源能力。进一步加强对市县财政管理工作督促和业务指导,牢牢守住“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底线、国库库款安全底线和不发生财政运行风险底线。

  各位代表,新时代当有新气象新作为。新的一年,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工作重要指示为指导,全面贯彻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人大代表监督,虚心听取政协委员意见和建议,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为加快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2019年预算重要事项解释说明.doc
湖南省2018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19年预算草案..pdf

关于湖南省2018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19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848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