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非税收入收缴制度助力财政改革

 

 

 

2015年,加强非税收入收缴法规制度建设,财政部启动了《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办法》起草工作,这对实现非税收入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意义。非税收入收缴管理不仅是规范非税收入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化财政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必要举措。

一是完善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是建立现代预算制度的客观要求。非税收入收缴管理,随着财政改革的深化而变化。非税收入经历了“预算外”向“预算内”转变,资金管理也从自收自支向政府统筹转变,非税收入收缴也相应的从“单位收取”向“银行代收”转变,并在电子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收缴方式和手段得以丰富和便捷。全口径预算管理是现代财政制度中预算与支出管理的重要内容。根据全口径预算管理的要求,政府性资金全部纳入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这四大类预算之中。完善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让非税收入规范征收,及时、准确、全额上缴国库,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必然要求和实施基础。

二是完善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是推进国库制度改革的重要措施。本世纪启动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继分税制改革之后,对预算管理制度进行的一次根本性重大改革,被称为一场“财政革命”,目前,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已经成为我国预算管理的基本制度,是现代国库管理运行机制的核心制度之一。这项制度的核心是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实现财政收入直达国家金库、财政支出直达用款单位,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财政收入的缴库管理模式和财政资金的支付管理模式。完善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建立与国库管理要求相匹配的制度,科学界定缴款人、执收单位及其代理银行的缴款责任、创新缴款人的支付方式、完善账户设置与入库方式等等,有利于推进国库集中收付改革。

三是完善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非税收入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把非税收入管理改革,作为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重要举措,实行了清理项目、降低标准、清单管理、清理规范非税收入优惠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非税收入涉及千家万户,与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在非税收入征收管理中,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和执收单位按照项目名称、收缴标准、缓减免征等要素,对照法规政策逐一落实,确保政策红利惠及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