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完善社保兜底扶贫政策的调研与思考

湖南省财政厅 czt.hunan.gov.cn 时间:2021年01月27日 14:40 【字体: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决胜之年如何聚焦特殊困难群体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更好激发相对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202010月至11月,祁阳县财政局调研组通过座谈、走访等方式,对全县各镇(街道)和相关部门落实社会保障兜底扶贫政策、建立解决农村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举措及成效

  祁阳县是全省脱贫攻坚的面上县,总面积2538平方公里,总人口106.84万人,辖22个镇(街道)、560个行政村,省定贫困村75(其中深度贫困村3),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593282845人,农村低保对象12358户、1815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361户、12199人。近年来,祁阳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多措并举推进社保兜底扶贫落地见效。

  (一)坚持高位推进,保障措施不断加强。一是组织机构健全。在全县脱贫攻坚指挥体系中建立了八大扶贫指挥部,还成立了落实社会保障兜底扶贫政策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挂帅担任组长,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为推进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兜底扶贫工作在县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实行例会制度,每月定期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建立月报台帐,适时掌握兜底脱贫工作情况。二是实施方案科学。制订《祁阳县落实兜底扶贫政策实施方案》,明确总体思路、目标任务、方法步骤、保障措施,下达任务书和责任清单。三是政策宣传到位。利用电视、短信、微信等媒体,并印发宣传资料,广泛宣传兜底脱贫政策,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政策知晓率。同时,挖掘正面典型宣传,引导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支持和监督兜底脱贫工作,在全社会营造了帮扶济困、脱贫攻坚的浓厚氛围。四是部门合力推动。县财政、扶贫、民政、人社、教育、残联、住建等部门密切合作、沟通协调,广泛参与落实社会保障兜底脱贫政策,加强信息对接,定期比对数据,合力推动兜底扶贫工作。五是一对一联户帮困。274个贫困人口100人的面上村,选派党员干部822名,包括兜底保障对象在内,实行一对一联系帮扶制度,实现驻村联户帮扶全覆盖。

  (二)坚持两线合一,兜底政策全面落实。着力推进农村低保标准与脱贫标准两线合一,兜住民生底线。一是落实低保政策,保障应保尽保。对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员或特困人员按规定程序100%纳入农村低保保障范围。目前,全县共有农村低保对象12358户、18155人。从202011日起,全县农村低保保障标准提高到4116/年。二是落实特群政策,保障弱群待遇。对兜底保障对象中的留守儿童、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实行分类动态管理,定期探访、送温暖。目前,全县农村低保对象建档立卡贫困户7361户、12199人(其中A类对象1479户、2800人,兜底保障标准343/月;B类对象3464户、4956人,兜底保障标准223/月;C类对象2421户、4443人,兜底保障标准203/月)。从202011起,农村特困供养人员救助供养标准提高到5208/年。三是落实医保政策,保障医疗救助。对所有贫困人口全额兜底保障对象参加县内城乡居民医保实行全额资助(参保率和资助率均达100%),住院报账比例比非贫困人口提高10%,大病保险起付线比非贫困人口起付线降低50%。此外,还落实了扶贫特惠保、医疗救助、医院减免、财政兜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政策。四是落实住房政策,保障居住安全。采取集中新建、分散新建、镇村代建、政府兜底交钥匙、加固改造闲置公房、置换或长期租赁村内闲置农房等方式,兜底解决自筹资金和投工投劳能力极弱的深度贫困户住房安全问题。实施改造的房屋有独立厨房、标准厕所,满足了使用功能齐全、外貌整齐划一。对C级危房改造补助4000-10000/每户,D级危房改造补助20000-35000/每户。2014年以来,全县共实施危房改造13586户,拨付补助资金2.46亿元。五是落实惠残政策,保障残疾人生活。全县共有疑似残疾人7.8万人,其中持证残疾人2.8万人,兜底保障残疾人3587人,各项惠残政策落实到位,残疾人共享了社会经济发展成果。残疾人困难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均按65/月发放到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由县扶贫办和县残联各资助50%;优抚对象由县民政局全额代缴医疗保险费;非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由县残联全额资助。16-60周岁的重度残疾人和建档立卡残疾人参加养老保险缴费由县人民政府每年代缴100元。对高中教育残疾学生补助1400//年,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补助1000//年。对高等教育残疾人大学生,专科一次性资助4000/人、本科一次性资助5000/人、硕士及以上一次性资助6000/人。此外,在全省率先开展一站式办理残疾人证模式,实现最多跑一次

  (三)坚持临时救助,应急帮扶保障有力。推进正常保障与临时救助深度融合,制订临时救助应急预案,实时开展特殊事件和突发情况临时救助,确保特殊群体不致贫、不返贫。2019年,全县临时救助对象1.5万人,因病占38%,因残占15%,因突发事件、意外伤害占2%,因其他特殊原因占45%,其中贫困老年人被临时救助占50%以上,发放临时救助资金1161万元。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采取大走访、亲慰问、送温暖、消费扶贫等救助方式,帮助全县兜底保障对象度过生活难关,没有因疫返贫、致贫对象。

  (四)坚持动态管理,兜底脱贫阳光运行。一是开展城乡低保阳光行动以城乡低保年检年审为载体,每年开展农村低保专项整治和社会救助对象建档归档、低收入家庭核对信息采集工作,全面核对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用好有限资金,做好加减法,确保特殊群体不漏户漏人。二是建立渐退机制,稳固脱贫质量。在脱贫攻坚期内,对纳入农村低保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因家庭收入发生变化,自主收入超过农村低保标准的,给予不超过一年的渐退期,充分发挥低保在脱贫攻坚中的兜底作用。三是建立考核办法,政策落实监督到位。将落实社会保障兜底扶贫政策纳入目标管理,进行严格考核,确保了政策落实不偏离、不走样。县财政局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实行全过程监督,确保资金精准使用。县纪委监委加大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查处力度,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二、困难及问题

  全县社保兜底扶贫工作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家庭经济核对机制不完善,精准识别困难。在核算农民人均纯收入操作时,由于项目繁多、计算繁琐和地域差异,核对手段主要靠走村入户调查询问,很难精准确定,尤其对有外出务工贫困户家庭收入的核算差异较大。在计算申请低保对象家庭收入方面,存在搞一刀切现象,没有考虑困难家庭的刚性支出(医疗、教育)和儿女的赡养能力。认为有劳力就有足够收入,有儿女就有赡养能力,导致精准识别困难。加之,基层干部在政策理解上也有偏差,将贫困发生率视为低保保障率,存在人为缩小低保面的现象。

  二是兜底扶贫政策资助力度不够,资金缺口较大。在医疗保障方面,虽对贫困人口提供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相衔接的三重医疗保障,但数千至数万元不等的自负医疗费用,贫困户仍难以承担,因病致贫、返贫的风险很大。目前,县级医保政策优惠的空间有限,平均实际报销比例很难达到90%以上。医疗救助执行现行政策,测算资金需求全县高达5000万元,未来各项救助将会进一步提标扩面,资金需求量会更多,地方财政配套面临的压力更大。在住房保障方面,现行C级、D级危房改造补助标准偏低,D级最高只有补助3.5万元,而农村危房改造新建至少要10万元。有的贫困户本身贫困,筹集不到除补助之外的资金,无力启动住房改造新建,影响了兜底保障对象危房改造整体推进。

  三是基层力量比较薄弱,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大分部分镇(街道)只有1—2名民政助理员,有的还身兼数职,工作精力不足。各镇(街道)卫生院专业技术人才相对缺乏,医务人员老龄化严重,制约了贫困人口慢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人社、残联等部门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困难,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四是统筹协调机制不够完善,信息共享比较滞后。全县虽然建立了完善的脱贫攻坚组织机构,但在推动资金统筹、政策对接、动态管理上协调不够,组织能力不强,信息共享方面比较滞后。目前,县扶贫、民政、医保、人社、教育、财政、残联等部门实现信息共享,仅限于手动层面的信息对接,还没有建立统一的大数据交换平台,制约了信息时效性,导致相关部门不能及时、准确的掌握贫困人口信息,数据比对有时会产生遗漏或误差,致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的政策、惠残政策等难以全面有效落地,政府代缴养老保险保费的群体也不能及时实现全覆盖。

  五是兜底对象发展潜力不足,产业扶贫难度大。兜底保障对象贫困的主要原因是家庭劳动力不足或者是因病返贫,老年人和重病户比较多,他们无法发挥自身潜力发展产业,只有坐等分享产业红利。然而大部分农业产业项目投入大,比较效益低,市场和自然风险高,很难产生稳定的经济效益,发展产业扶贫的难度很大。

  三、对策及建议

  (一)规范程序,精准识别兜底对象。一要严格识别标准。建立兜底保障对象认定的负面清单,明确不能纳入的情形。加强基层政策理解力和执行力培训,杜绝因政策把握不准而出现违规操作的现象。二要规范识别过程。统一制定农村贫困家庭收入计算评估指导意见,统一对象认定的收入标准和方法,对务工收入依据区域、行业等因素制定指导标准。加强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信息平台的数据共享,加强相关部门之间对接,实现居民保费缴纳、不动产、存款等重要信息的核对。进一步规范审批审核,扎实做好初审入户调查和复审入户调查。三要公开识别结果。拓宽信息公开内容,建议将兜底对象的相关信息在镇(街道)、村两级公开。创新信息公开方式,推行互联网+监督模式,在互联网上最大限度公开兜底对象的相关信息,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二)精准施策,切实帮扶兜底对象。一要拓宽无劳力贫困户增收渠道。对于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要稳妥推进城乡低保提标,尽快达到国家平均水平;要通过以土地、帮扶资金等入股龙头企业的形式,获取土地流转金、资金分红等收益,拓展增收渠道。  二要做好因残贫困户基本保障工作。完善残疾人生活保障机制,提高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建议将两项补贴标准均由现行标准提高至100/月,实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全覆盖。建立和创新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和运营模式,推动残联兴办的托养服务机构吸引社会资金、扩大服务供给。三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覆盖面。要考虑物价上涨、生活水平提升、地方发展水平等因素,因地制宜制定各项保障标准的动态增长机制,提高兜底保障标准,切实解决资金缺口问题。要拓宽城乡居保个人缴费全额资助范围,实现对于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和贫困人口的全覆盖。要进一步明确养老保险政府代缴保费群体与代缴标准,建议将特困人员、兜底对象全部纳入,再逐步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放开。

  (三)完善机制,深度推进兜底扶贫。一要进一步强化特困人员保障机制。加大保障力度,增加经费投入,提高农村特困人员特别是瘫痪、半瘫痪等重症对象的集中供养率和供养水平。二要进一步强化临时救助制度。细化临时救助对象认定办法、救助标准和救助程序,及时兜住困难群众生活底线。完善临时救助方式,增加专项救助内容,实现既救急,又救穷。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加大临时救助力度,适当提高临时救助标准。三要进一步强化统筹协调机制。建立相关部门信息交流与会商机制,统一信息更新时间,增加扶贫部门信息台账开放的频次,提高信息的时效性。要充分利用现有全省电子政务外网、数据交换平台、网上政务系统等公共网络设施和平台,推动扶贫相关部门的业务系统与公共网络平台、应用系统的有效对接,实现相关部门间信息的共建共享。四要进一步强化工作运行机制。要充实基层力量。合理设计基层机构编制,配足配强人员,足额预算经费,确保工作高效运转。要加大宣传培训力度。要以多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广泛宣传兜底脱贫的相关政策、标准和申请程序,做到兜底保障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关于完善社保兜底扶贫政策的调研与思考

14292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