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循环经济,竹山嬗变金山--双峰县竹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2020年以来,双峰县将竹产业发展纳入全县七大优势产业之一。通过强基础、补短板、抓重点、促发展,改变了以往竹林“地种天养”的常态,打开了生态富民的通道,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一、基本情况
(一)竹资源情况
双峰县竹资源丰富,是湖南省17个竹产业重点县之一,2022年,该县石牛乡荣获“中国楠竹之乡”称号。全县竹林总面积33.7万亩(有效面积为27.88万亩),居湖南省第26位,总立竹量8088万根,亩均立竹240根,主要集中在该县的石牛乡、梓门桥镇、荷叶镇、杏子铺镇、沙塘乡、井字镇6个乡镇的62个村。近年来,全县在资源管理方面共投入资金1897.63万元,其中政府投入837.63万元,企业和民间投入1060万元,经过不断努力,参差披拂的竹林焕发出新的生机。
(二)竹资源管理方面的成效
1.竹林流转方面:三年来,全县共流转竹林2.74万亩,占有效面积的9.83%。石牛乡开启了竹林流转工作之新局,该乡杉式村先将村民竹林流转给村集体,村集体再一次性流转给企业,解决了村组、村民之间的矛盾和企业的后顾之忧,节省了时间成本。
2.竹林道建设方面:按照“不修断头路、不修回头路、修路必畅通”的要求,全县累计修建竹林道78.6公里,道间密度5.2米/亩,辐射面积2.9万亩。
3.楠竹低改方面:全县楠竹低改1.5万亩,占有效面积的5.38%,占流转面积的54.74%。其中培育丰产竹林达1.23万亩,亩均立竹量提高到240株,平均胸径由7厘米提高到9厘米以上,优质竹林由10%提高到20%以上。
4.示范基地建设方面:县林业局联合石牛乡政府和中南神箭竹木有限公司在九峰山村建立示范基地1个,修建竹林道5.4公里,游步道1.1公里,蓄水池150立方米;完成楠竹低改3405亩,林下种植黄精20亩,示范效应不断凸显。
5.林下经济方面:按照“一亩山一万元”的标准,组织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在竹林中套种竹荪121亩、黄精161亩,组织鸿隆种养专业合作社采用压榨贮存一次性晾晒方式加工笋竹,填补笋竹生产空白。
6.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石牛乡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实施文旅融合,在李子坪初步建立了80余亩的竹文化主题公园1个,已成为游客重要的打卡地。
(三)竹产业发展情况
1.企业基本情况
2020年来,相继引进了湖南米文、双峰芝深建材等竹木企业5家,总投资1.5亿元以上,年产值10多亿元。到2023年,从事竹相关企业已达25家,年产值61.04亿元(2022年),其中产值过亿的规模企业2家。初步形成了竹压板、竹炭、竹工艺品、竹家俱、竹机械等11大类30多个品种,产品畅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竹制品企业18家,竹炭企业3家,笋竹加工企业2家,竹机械制造企业1家,销售企业1家。
2.企业品牌影响力、产业竞争力情况
现有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个,湖南省著名商标2个,3项发明专利,19项实用新型专利;知名品牌有胜达、湄水湾、新飞等;搭建了3个官方网站,10多个第三方平台。中南神箭是全球建筑模板供应商,产品远销俄罗斯、澳大利亚、南非、泰国等50个国家和地区;“海人竹床垫”通过了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先后获得全国用户满意产品、中国林业创新奖等多项荣誉,作为湖南省五个特色竹木产品品牌之一,列入省政府“一县一特一品牌”战略进行重点扶持。
(四)综合效益情况
经济效益:2022年,全县竹产业综合产值61.04亿元,同比增长6.3%,三年累计缴纳税收1360万元,呈逐年增长趋势。产业纳税大户有中南神箭、芝深建材、湖南米文、海人科技等。竹加工业产值为21.96亿元,为2019年的1.37倍,带动了交通运输、电商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社会效益:全县约有1万余农村劳动力从事竹木加工业,工资性收入超4亿元。2019年至2022年,因资源利用的增加、楠竹收购价的上涨,竹农增收达2700多万元,青青翠竹正成为广大竹农的“绿色银行”。
生态效益:竹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生态旅游,其中九峰山、李子坪、香山、雷打石作为全县的天然氧吧,周边无工业污染,自然风光奇特,正逐渐成为区域性的休闲、郊游的首选之地。
二、主要问题
近年来,双峰县竹产业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对比发达地区来,差距甚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企业用地难。全县仅芝深建材、海人科技、桑园门业等少数企业有自主经营场地,大多数企业租赁经营,且占地面积较小(20-80亩不等),无法申报项目和抵押贷款。因土地制约,企业只能维持现状,不敢扩大投资,做大做强难。调查中获悉,石牛乡11家企业全是租赁经营;中南神箭年销售收入4个多亿,在县内却只有一个30多亩地的租赁工厂,本地产值不足4000万元,新厂建在省外;湖南米文四处租地建厂,不利于管理和发展。
(二)竹资源流转难。竹林资源的流转事关企业长远发展的大计,如果没有源源不断的质优价廉的竹资源作保障,企业生产将面临资源饥渴。目前,全县竹林流转占比极低,真正流转占比仅9.83%,绝大部分竹林依然困在深山。竹林流转难点有三:一是村民思想认识不统一,要价高。石牛乡已经形成了50元/亩的先例,企业无力承受;二是村本级收取管理费,用于发展集体经济,村民、村支两委、企业难以达成共识;三是部分村没从长远利益出发,将竹林流转当作分内事来做。以上因素导致竹林道无法修建,低改无法进行,加上人工成本高,楠竹下山难等,弃培抛竹已司空见惯。产生三大后果:一是竹林老化品质低,枯死率高;二是原竹产出率低;三是难以提供充足且稳定的原料。全县竹企年加工楠竹400万根(折合45万吨)以上,本地供应不足,70%需从衡阳、湘潭等地采购。据测算,全县竹资源年产值近5亿元,因流转难等因素影响,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效益。
(三)产业壮大难。一是企业技术水平较低,科技含量不高。县内企业大多是简单的粗加工,生产工艺落后,产品以竹胶板、竹帘、竹筷、竹签为主,结构单一,半成品多,档次较低;原竹利用率只有50%—70%,余料按废料低价处理。全县竹产业人才从匮乏,特别是高水平管理、技术人才缺失严重,产品研发能力差,缺乏创新,科技含量低,竞争力不强。二是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链不完善。企业小农意识、领地意识较强,满足于小规模的作坊式生产,缺乏辐射、带动能力,产业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难以形成一条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相关产业开发滞后,延长产业链任重道远。如笋食品开发、林下经济,以竹林为主的森林康养、森林旅游还外于萌芽阶段。三是资金投入不足。全县近两年计划投入竹产业奖补资金838万元,政府奖补资金没有按方案完全到位,如流转费和第二年的低改补助等,产业启动不了。因信贷对产业的风险难以掌控,特别是旅游业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支持很谨慎,很不够。
三、机遇及形势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号召“将竹林打造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为发展竹产业注入了强劲动力。竹林被称为“世界第二大森林”,生长快,用途广,再生性强,可以实现“以竹代木”、“以竹代塑”、“以竹代钢”,是世界公认的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2021年12月,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等十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加快竹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各地抢抓契机,大力发展竹产业。国内,浙江、福建、四川、江西在良好的基础上,抢先迈出了一大步。省内,永州双牌、怀化中方利用园区优惠的条件招商入园,竹产业行业巨头三明永安和其昌公司计划进驻永州双牌。双峰县来看,周边地区竹产业落后,方圆150公里半径范围内的100多万亩竹林,可为加工企业提供大量原料,全县竹产业已具备依托大资源、实现大发展、形成大产业的基本条件。要按照“山里提质、山边加工、山外升级”的工作思路,以争取省竹产业示范县为契机,力争“十四五”末,全县竹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00亿元,缴纳税收1亿元。
四、对策建议
(一)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明方向
调研中,听到最多的声音是竹产业错过了列入脱贫攻坚产业项目的发展良机,如今必须牢牢抓住乡村振兴的重要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11月第二届世界竹藤大会上倡导“以竹代塑”,是发展竹产业的最大动力。各级党委、政府要坚定不移把竹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来抓,坚持不懈把竹产业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来抓。要认识到,竹产业是双峰县不可多得的好产业,资源有规模、投入有成效,产业有基础,发展有机遇,前景大有可为。要精心编制规划,圈定工作清单,聚焦产业政策,全力打造双峰竹产业靓丽名片。
(二)真抓实干,破解难题强瓶颈
一是破解企业用地难的问题。双峰县竹产业加工稳居娄底第一,在大湘西地区也占据一席之地。国家规定竹产业综合产值100亿元以上的县市,可以申报建立国家级竹产业园区,务必尽力争取。从短期来看,企业用地从三个途径解决。其一,粗加工点用地按农业设施用地解决;其二,深加工企业,在乡镇空间规划编制中,按20亩以内的规模审批解决;其三,支持产品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税收强度、能达到入园要求的竹产品加工企业入园,作为龙头企业培育。从中长远发展来看,必须建立竹产业园区,让“高精尖”、高税收产品入园,如竹炭汽电一体化联产项目、重组竹项目等,把现有企业作为园区企业的粗加工车间,既解决产业规模和产业链问题,又能提高产业整体水平,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税。
二是破解竹林流转难的问题。由县竹产业办搭建竹林流转交易平台,出台竹林流转总体方案。流转指导价为20元/亩,优先支持进入流转平台且流转到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竹林申报项目,未流转和未进入流转平台的,不安排项目资金,对预流转到村的实行奖补,按5元/亩奖补给村级组织,为日后碳汇交易等奠定基础。实践证明,企业流转比集体流转和合作社流转都要好。企业有经济优势,有资源管理的意识,有长远发展的打算。竹林流转企业后,竹林道修建、楠竹低改等工作,不再依赖政府。
三是破解产业壮大难问题。信贷支持。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特别是争取政府信贷支持,为产业发展注入更多的资金,扶持企业做大。科技支撑。建立产学研基地,鼓励企业与高校合作搞研发。桑圆门业已与中南林科大合作成立科技创新工作室,生产竹制门和室内装饰板材,解决了小径竹无法利用的难题。佳竹盈、中南神箭、海人科技等已初步具备建立科创新中心条件,政府已研究提供200万元的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支持县竹产业协会创建新中心,助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强企业。优化营商环境。着力实施“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引导能人回乡投资竹产业,形成“头雁”效应。对所有招引企业实现“保姆式”全程服务,做好安商、稳商、留商工作。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以竹元素为主题的康养产业,打造一批竹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如九峰山、梅龙山、香山、李子坪、湘军文化园等,让竹产业融入人们生活,提升竹产业发展综合效益。
(三)完善措施,厚积薄发激动力
一是整合项目资金。计划用五年时间整合项目资金,重点支持规模企业,引导企业自主创新。2023年计划流转竹林15万亩、修建竹林道200公里、低改1.5万亩,扶持创建创新中心等,财政整合项目资金1500万元来支持与引导。二是优化奖补政策。将现有企业和本地人士新建企业等同于外资企业,享受同等奖补政策,以此带动更多的民间资本融入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高端化的方向发展。如:印塘乡芝深建材与福建永庆集团合作成立永庆芝深新材料公司,主产由集装箱底板变为重组竹板材。达产后,每天需3000吨原竹,年产值10多亿,税收将超5000万元。井字镇佳竹盈公司建立全省第一条整竹展开生产线,是县内目前唯一的家居工艺品生产厂家,产品附加值高,税源潜力大,等等好的企业和项目,将是今后支持的方向。三是强化督查考核。竹产业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调度会议,及时解难题,推工作,要将竹林流转等工作纳入乡镇绩效考核。县竹产业办要会同“两办”督查室及时督查,确保各项工作按时推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