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旗渠精神 加快发展攻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在这次红旗渠暑期培训中,我看见的是渠水清流,感受的是伟大精神,得到的是全面的精神洗礼。
这是一段令人难忘的培训经历
在这次学习中,学院精心安排了情景教学、音像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专题讲座、研讨教学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程,让学员立体化感受红旗渠精神,接受党性的精神洗礼,令人难忘。在现场教学环节,我们走进红旗渠纪念馆、红旗渠纪念碑、谷文昌生平事迹展,在老师的生动讲解下,身临其境地追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感受供销人“一根扁担创家业,一心想着山里人”的为民宗旨,体悟“四有”书记谷文昌“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的公仆情怀,重温那些修渠英雄的感人事迹,令人不禁心潮澎湃。在体验教学环节,我们追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沿着红旗渠主渠岸,亲身体验太行山的巍峨险峻,感受杨贵老书记的实事求是、敢于担当的工作作风;驻足青年洞旁,感受当年300青年用青春热血浇筑的伟大工程,慨叹老一辈修渠人的英雄气魄,令人心驰神往。
这是一场让人震撼的精神之旅
在学习的每一天,我都被这个伟大工程深深震撼。这条“人工天河”盘旋蜿蜒在峰峦迭嶂的太行山腰,穿越悬崖峭壁。据统计,红旗渠总长达1500公里,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被称为世界水利第八大奇迹。奇迹的背后,凝结的是以林县党员干部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非凡卓绝的精神品质。
它体现了人民至上的精神。20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苦旱无水,人民生活十分困难。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林县决定开凿水渠,引漳河水保饮水保灌溉。党员干部带领广大群众,10年时间,10万儿女,在万仞壁立、千峰如削的太行山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他们顶酷暑,战严寒,一炮炮炸、一钎钎凿、一石石砌,最终硬生生在绝壁上“抠”出一条千里长渠。这条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让当地从此结束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历史,让人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可以说,发动人民、依靠人民、得到人民的支持才筑起了这座伟大工程。
它体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蓝天白云做棉被,大地荒草当绒毡。高山为我放岗哨,漳河流水催我眠!”没有睡的地方,他们就睡在山崖下、石缝中,露天打铺,薅把茅草当铺草,铺地盖天。没有饭吃,就派专人到处挖野菜煮着吃,肚子虽然空落落的,但没有开小差的。没有石灰就自己烧,创造了明窑堆石烧灰法,一窑可以烧400公斤石灰。修去10年当中,先后有81位干部和群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年龄最大的63岁,年龄最小的只有17岁。可以说,正是林县党员干部群众的豪迈乐观与无私奉献,才解决了“绝壁修渠”中的一个又一个困难问题。
它体现了艰苦奋斗的精神。青年洞是总干渠最长的隧洞,从地势险恶、石质坚硬的太行山腰穿过。为啃下这块“硬骨头”,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持续施工。当时干部民工口粮很低,为了填饱肚子,青年们上山挖野菜,下河捞河草充饥,很多人得了浮肿病,仍坚持战斗在工地。坚硬的石英岩一锤打下去一个白点,十数根钢钎打不成一个炮眼,青年们面对这样艰难困境,创造了连环炮、瓦缸窑炮、三角炮、抬炮、立炮等新的爆破技术,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奋战,1961年7月15日凿通隧洞,这就是“青年洞”的由来。可以说,青年突击队凿通青年洞只是整个林县人民艰苦奋战修通红旗渠的缩影,记录着人们改变命运、改写山河的坚强意志与奋斗勇气。
这是一次让人深刻的教育之行
红旗渠纪念馆里的英雄簿上,小人物的名字熠熠生辉,他们共同诠释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并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红旗渠的培训学习只有短短的几天,但红旗渠精神深深地启迪着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国家工作人员、党外干部,接受了党性教育、精神洗礼,一定要发扬好红旗渠精神,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作用,作出贡献。
一是发扬红旗渠精神,就要弘扬“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民本情怀。红旗渠是为造福人民、组织人民修成的。党和国家的初心使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党外干部,要多掌握民情,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大兴调研之风的部署,多到基层一线走走,多听群众百姓呼声,摸清工作的底子、群众的所思所想、工作的堵点难点,知道要解决什么问题;要多为民办事,坚持公平公正、依法依规、为大多数人民谋利的宗旨去做决策、办事情,真正用职责和专长,解决群众的烦心事、身边事、急难事,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要多发动民力,善于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在发展产业、利用资源、加强村庄建设、提升人居环境上聚民智、集民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格局。
二是发扬红旗渠精神,就要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斗争精神。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创业精神令我们敬仰。当前,国家发展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严峻环境中,正是发展攻坚、滚木上山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一是信仰更加坚定,紧跟中国共产党,紧紧围绕在党中央周围,真正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排除一切干扰、心无旁骛搞发展。二是敢于斗争。不怕失败,敢于同松懈、懒散、不作为、硬骨头做斗争,不惧险阻,敢于改革创新、敢为人先,脚踏实地向着梦想勇敢前进。三是能解决问题。以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紧盯影响发展的营商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安全问题、民生问题、产业问题等,搞清问题症结,拿出精准举措,一锤接着一锤敲,把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发展的堵点一个一个打通。
三是发扬红旗渠精神,就要弘扬“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干事风格。正因为党员干部带头,和林县人民团结奋斗,才筑起了红旗渠的伟大工程。作为新时代的国家工作人员,要顾大局,发扬集体主义精神,不折不扣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单位组织的各项工作安排,做好发展的螺丝钉;要讲团结,遇事多商量,工作多交流,涉及多个部门的多对接,团结领导、同事,做到分工不分家、补台不拆台;要讲奉献,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不要斤斤计较,在工作职责交叉地带各自上前一步,互相帮助,多出点力、多操点心,共同把工作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