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赴于都、瑞金参加红色教育有感
4月12日—14日,我有幸随支部及20余位党员同志,共同参加赴于都、瑞金红色之旅的主题党日活动,这是我1997年从军营转业到嘉禾县财政局以来,参加为数不多的省外红色革命教育,这次红色活动,让我真正地感受到了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无上光荣,为我们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注入了强大的红色基因……
一路走来,赣州之行我们重温了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文化
4月12日当天,天空一直下着雨,局里租用的大巴车早上7点30分准时到达出发地点,载着支部一行人往赣州方向开去,中午1点左右汽车到达赣州宋城,草草吃完午饭,党员们一路上打着雨伞,听着引导员的介绍,开启了第一天的历史文化教育篇章。
赣州宋城城墙全长3664米,以其高低逶迤之势与秀丽江水形成美妙反差。漫步在古朴蜿蜒的城墙上,只见城外一江清流,远处山间田舍烟云飘渺,近处街坊鳞次栉比,让人感到犹如置身于一幅美丽的《清明上河图》;行走在古浮桥上,国家4A级景区-江南宋城历史文化旅游区,感受赣州城浓厚的宋城文化,仿佛回到大宋时期的繁荣景象。
宋城起点位于四贤坊,始建于明代,现为原址重建。那么四贤坊中又是哪四位贤人?他们和赣州有着怎样的关系?为何要立坊纪念?原来这四人分别为:文天祥、周敦颐、赵抃和刘彝,前两位比较出名,后两位名气没那么大,他们都曾出知虔州,其中刘彝正是赣州古代水利工程福寿沟的设计者。历史鉴照未来,未来可观历史脉络,在这里,我们可以瞻仰四贤铜像,展观古城赣州的历史长卷,又可以学习先贤仁义礼智的人文品格……
穿过威武雄壮的军门楼(注释:宋嘉定十年(1217)知军留元刚改建古城门楼,取名“军门楼”,楼上的匾额,是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书写的。军门楼两侧的城墙,整座门楼实木打造,不用一钉,后增加了古典旗帜和灯笼。充分体现赣州的大宋古韵风采)。向左爬上田螺岭,这里又名贺兰山,山顶就是郁孤台,因山势高阜、郁然孤峙而得名。当然,让其名满天下的则是辛弃疾的“郁孤台下清江水”诗句。看到那尊辛弃疾的塑像,依然眺望着长安。总之,历史的脚步不会停滞,新时代的我们,也必定沿着长征路坚定向前。
于都之行,我们重温了长征故事,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
第二天,是晴朗的一天,我们参观了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碑,这是于都人民为了缅怀先辈伟业,1996年在此兴建的。纪念碑高为10.18米,寓意为中央机关和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同志于10月18日在此渡河。该碑碑体为双帆造型,寓意中央红军由此扬帆出征。90年前,为跳出敌人的第五次围剿,实现北上抗日的伟大目标,在党和红军面临生死存亡考验的紧急关头,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历经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前进的重要基础。
纪念碑前,更多的是党员们耳边回旋的当年红军出发渡江时的人声鼎沸,我们永远记得那一天:1934年10月18日,为了保证红军顺利渡过于都河,于都人民大力支援红军,调集所有的民船,架设浮桥、摆渡,有的打火把,有的送茶送饭。当年中央红军出发长征渡河旧址之一于都县城的东门渡口,这就是中央红军出发长征要渡过的第一条河——贡江,当年于都人民母送子、妻送郎当红军,送草鞋、送粮食,连门板、床板、棺材板都送给红军搭建渡河浮桥。党员们凝视着这块巨石上刻写的“长征渡口”四个苍劲的大字,脑海里不禁浮现出当年红军将士“星夜渡过于都河”踏上漫漫长征路的情景……在今天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门前,竖立着一块石碑,石碑上写着周恩来的感言:“于都人民真好,苏区人民真亲。”这是周恩来当年在得知于都老人将棺木捐给红军搭浮桥后发出的感慨。
参观完纪念碑、长征渡口,我们继续参观了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两层展厅内的陈列采用文字、图表、照片、沙盘、油画、实物及声、光、电等现代化手段直观展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的历史,里面陈列着许多红军战士出发前遗留下来的东西,有锈迹斑斑的大刀和步枪,有作战时用过的子弹和手榴弹,有用过的破旧的油纸伞、有于都籍将军们的介绍和图片,还有当时中央的几位领导的信件和作战图以及行军路线介绍和图片等等。在这里,我了解了红军长征的路线,体会到了红军的种种艰难,更多的是被红军当年在极其险恶和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坚韧不拔,英勇顽强,无坚不摧,一往无前的精神所感动。试想,一个人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没有坚强的意志,怎么可能坚持得下来啊。啊,在这里,我……你……他一次一次地禁不住热泪盈眶。
瑞金之行,军民鱼水情的再现,令在场的每一个人动容
第三天,太阳公公露出慈祥的笑容,就像好客的瑞金人民热烈欢迎我们的到来。第一站叶坪旧址,叶坪革命旧址位于瑞金市郊,距离城区5公里,是当地重要的革命旧址之一。这里是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的诞生地。遗址内大部分建筑后来被毁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重建。在叶坪景区我们瞻仰了草坪上炮弹状的红军烈士纪念塔,参观了红军烈士纪念亭、红军检阅台、博生堡、公略亭、毛主席读书报处,国家邮政局旧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旧址等遗迹。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在走过红军烈士纪念塔的那一刻,我们20几个人排成两队,踏着水泥浇筑成的“踏着先烈血迹前进”的几个大字走到纪念塔前,党员同志们深深体会到,我们脚下的路,是烈士用鲜血换来的,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他们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才换来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倍感珍惜。
参观完叶坪景区,我们马不停蹄坐车赶到了沙洲坝红井景区,红井景区距城区2公里,有旧居旧址35处,背负青山、田畴拥翠、树影婆娑、恬静质朴。在这里,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参观了毛泽东同志故居,设施十分的简陋,就是在这样艰苦简陋的环境中,毛主席进行了长时间的农村调查研究工作,与当地老百姓打成一片,为群众办了许多好事实事,其中最惠民的就是毛泽东同志亲自带领红军战士为乡亲们挖了一口水井,为了让水质洁净,毛主席亲自下井底铺沙石、垫木炭,乡亲们从此喝上了清澈甘甜的井水。在水井旁,大家围着石碑上“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几个大字,合影留念,并轮流喝上一口敬爱的毛主席挖的水井里面的水,疲劳、烦恼一扫而空,大家仿佛回到了激情燃烧的战争年代,仿佛毛主席回到我们的身边,让我们有了方向,浑身充满了力量。
接下来,要继续立足岗位,为乡村振兴作出应有贡献
在经历了于都、瑞金红色教育后,我发现一个特别的地方,无论是瑞金的伟人故居,还是革命先辈办公处所,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简朴而又庄重。不要奢望那些伟人们会去为自己建设什么高贵华丽的处所,事实上,这一路走来,参观了非常多的地点,恰恰是那些很普通甚至有些简陋的伟人故居。
此次红色之行,不仅是一堂革命传统教育课,更是一堂社会实践课。“引进来,走出去”,他山的可取之处值得借鉴和学习。我切身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是革命的中流砥柱,肩负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革命战士冲锋陷阵、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英雄气概,是那个时代的特征,因为他们心中有信念,有理想的支撑,一心跟党走,建设新中国,就会有幸福美好的新生活。缅怀红色峥嵘岁月,品味红色经典盛宴,领略红色文化魅力。红色经典,它是一种信仰的结晶,它是一种魅力的集合体。
改革开放以来,物质经济高度发达,但我们传承下来的精神与信仰与过去是一脉相承的,我们如何在现实的社会中依然坚守这种理想信念。我认为,要不断地学习、领会党的思想精神,同时在工作生活中要学会批评和自我批评,努力改进自我,提升个人能力,树立共产主义崇高理想。
此行让我进一步的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由此激发我更加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热爱家乡的无限热情。尽管本人接近退休年龄(2024年本人59岁,住县城老城区,离新城区约5公里,每天上班自驾车,一直坚持着7点30分前到达办公楼,近3年来,发表财政宣传信息稿270余篇,其中:市级以上报刊网络宣传媒体发表达228篇),但是也应不移志气、不移激情、不移斗志,下一步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不忘初心,认真履行财政干部职责,为助力全面乡村振兴贡献自身应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