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位一体 连线成串 系统发力——临武县全面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的有益实践
临武县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的战略部署,立足县域实际,积极探索,六位一体,连线成串,系统发力,全面推进“零基预算”改革这一财政管理系统工程,走出了一条“零基预算”改革的“临武路径”。
一、登高向新,坚持高位给力推动
临武县委、县政府登高望远,向新而行,高位给力,为零基预算改革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县委常委会多次专题调度研究零基预算改革工作,组建了工作专班,出台了《临武县全面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实施方案》文件及配套细则,明确了改革作战图、责任书、时间表。县委书记、县长根据零基预算改革路线图,常态化调度指挥改革工作,为零基预算改革指明方向。同时,县里召开预算单位主要负责人、财务人员参加的全面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工作动员大会,按照改革作战图,下发改革工作清单,对号入座,151个预算单位零基预算改革有序推进。
二、同向而行,打破基数固化格局
临武县以“零”为基点,编制部门预算,打破“基数+增长”的固化格局。以政府可用财力为基础,建立应保尽保、该节尽节,有保有压、注重绩效的预算安排机制,同向而行,按照先谋事、后排钱的原则,通过清政策、清项目、清资金,打破基数依赖和支出固化格局,推动管财用财理念转变。近年来,压减会议培训费、委托业务费等行政经费2300万元,压减各部门专项工作经费和专项经费个数252个,压减金额2495万元。2023—2025年共计清退辅助人员582人,节约财政资金1615万元。
三、全程发力,强化预算编制审核
临武县找准零基预算全程发力的支撑点,抓住强化预算编制审核这一“牛鼻子”,围绕“把每一分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的原则,形成了部门预算项目前置审核、股室初审、交叉复审、现场联审、绩效评审、预算汇审的工作机制,全程发力,不断优化预算编制和审核。构建支出标准体系,促进预算编制标准化。县里出台了《部门预算单位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标准》《关于实施零基预算改革部门预算负面清单管理的通知》等文件,为强化预算编制审核提供了政策依据,推动资金高效使用。在2025年预算编制审核过程中,单位申报事项清单共1375项,资金需求达44.31亿元。按照部门预算编制“负面清单”,结合支出政策依据,多次会审后事项清单保留816项,金额29.38亿元。实现了预算编制由“结果公开”向“过程公开”转变。
四、优化支出,建立分类排序保障
临武县对部门预算编审环节做好项目分类,通过零基预算部门改革小组、专家组、改革综合组、县政府常务会和县人大常委会逐级审核,坚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按照“五级”优先序安排,保民生、保工资、保运转以及基本公共服务有关项目,拟定“三保”支出17.86亿元,债务还本付息支出6.89亿元,大事要事支出14.16亿元,部门一般性发展事务支出2.19亿元,其他支出0元,确保了财政资金平稳运行。
五、盘活存量,分类梳理“五张清单”
临武县全面盘清部门事项、收入、资产、账户、问题“五张清单”和支出需求,建立大事要事保障清单,按照“两上两下”审核机制,对支出事项进行分类清理。今年来,清理出不能有效支撑支出政策29项,取消县级出台政策6项,调整优化政策19项,整合资金政策4项。同时盘活“三资”增强潜力,2023—2024年,盘活“三资”22.1亿元,2025年截至目前完成国有“三资”盘活入库收益3.25亿元。
六、以“效”促“用”,深化质效预算融合
临武县把质效管理深度嵌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赋能零基预算与质效预算的深度融合。按照事前质效评估“无禁区”“无死角”的目标,实现部门、乡镇全覆盖,各个领域全覆盖、大小项目全覆盖。2025年上半年,完成财政评审项目71个,送审金额24亿元,审定金额20.7亿元,审减金额3.3亿元,审减率13%。同时,突出“以效促用”,对“四本”预算纳入编制的项目,全部实行质效目标管理。对新出台的政策和新增100万元以上的项目资金,新增规模20%以上的既有支出政策和项目开展事前质效评估,压减预算支出22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