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财政工作任务

湖南省财政厅网站 时间: 2011年01月14日 00:00 【字体: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财政工作,对促进我省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意义重大。

  2011年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四化两型”建设的战略部署,以发展经济、壮大财力为基础,以服务大局、严格监管为主线,以公平分配、改善民生为重点,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努力促进重大改革实现新突破,民生福利取得新改善,转方式调结构取得新进展,为加快推进富民强省提供有力财政保障,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积极平衡理念,今年全省财政总收入增幅按12%安排,达到2086.5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193.9亿元。支出要围绕今年的重点工作予以积极安排。2011年,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积极支持转方式推“四化”促“两型”,努力促进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充分发挥财政政策资金导向作用,优化整合财政资源,重点支持“四化两型”发展战略实施,努力促进经济发展上规模上水平。一是大力支持推进新型工业化。采取补助、贴息、减免税费等政策措施,积极支持国企改革和企业技术改造,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重点支持工程机械、有色、轨道交通等优势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打造我省经济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和风险补偿机制,积极争取中央支持,突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通过设立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引导资金,充分发挥省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基金等引导作用,大力支持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完善支持园区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支持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大力促进园区经济发展。二是积极支持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努力提高财政筹融资能力,积极做好项目争取、项目管理和项目储备等工作,力争“十二五”在湖南规划布局一大批重要基础设施和民生等重大项目,进一步夯实我省发展基础。三是积极支持促进农业现代化。完善财政补助、贷款贴息等扶持政策,探索运用其他有效扶持方式,重点支持湘米、湘油、湘茶、湘菜等优势主导产业发展,重点扶持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支持现代农业功能区建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四是着力支持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大财政投入,整合国土、环保、建设等部门小城镇建设资金,支持高起点、高标准城镇规划编制,大力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公共服务功能,增强城镇承载力,辐射带动县域经济发展。五是支持推进信息化。支持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大力推动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建设,积极支持实施三网融合试点,加快推进“数字湖南”建设。六是支持“两型社会”试验区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大财政资金政策支持力度,创新支持方式,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加强重点节能工程建设,促进循环经济发展、节能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建筑节能。完善节能环保产品政府采购政策。促进发展新能源、生物质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大力支持重点流域、领域的环境治理,建立健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建立支持生态建设的长效机制。七是大力促进消费。努力筹措资金,积极支持湘菜产业做大做强,大力支持做好家电摩托车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等促消费工作。

  (二)着力惠农富农强农,加快新农村建设。我们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努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取得新进展。一是积极支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田水利建设,大力支持中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提前一年完成2010-2012年规划的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建设。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建立农业大灾风险分散机制,继续实施鼓励金融机构增加涉农贷款的奖励政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努力促进农民增收。认真落实好各项财政惠民惠农补贴政策,调动农民发展生产积极性,直接增加农民收入;支持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大扶贫开发攻坚力度,努力增加扶贫开发地区贫困群众收入,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三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深化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积极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和乡村公益性债务清理化解工作,稳步扩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开展国有农场分离办社会试点,不断增强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全力保民生增民利促公平,努力促进发展成果全民共享。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各级财政要加大公共服务投入,扩大新增财力用于民生支出的比例,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一是大力支持“教育强省”战略实施。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率。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支持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和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落实城市义务教育免学杂费和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就学的各项政策,完善城市义务教育扩容改造长效机制。继续提高省属高校预算内生均拨款水平,全面启动高校债务化解工作。落实职业教育生均经费标准,提高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水平,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落实好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政策。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启动学前教育发展项目,大力支持学前教育机构健康发展,加强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有效缓解幼儿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二是积极促进就业。认真落实“六补两贷一扶持”等各项促进就业政策,完善就业援助制度,支持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支持实施“创业扶持计划”,以创业带动就业。三是支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筹措资金,大力支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扎实推进我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扩大试点工作,将试点地区城镇无收入居民纳入养老保险范围,努力扩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完善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健全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大力支持民族地区高寒山区扶贫解困力度,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发挥财税政策稳定物价的作用,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四是积极支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将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提高到90%以上;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00元;支持在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和多渠道补偿;将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由15元提高到25元,支持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五是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大财政资金投入,落实好各项财税扶持政策,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积极发展公共租赁住房,鼓励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运营。积极推进各类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六是积极支持文化体育等事业发展。积极推动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支持乡镇文化站、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城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支持农村电影放映、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积极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产业发展;支持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积极支持健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四)突出抓改革建机制促创新,努力提高财政运行效率。全面深化各项财税改革,积极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政体制机制。一是进一步完善“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机制。密切关注财政新体制运行,进一步完善收入收缴、国库资金调度、部门配合、市县发展积极性调动等相关配套政策办法,建立健全县乡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理顺规范市县工作关系,切实加强对县市的指导和监管,使“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机制运转更加顺畅、高效。二是加快分配制度改革。落实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关于改善收入分配的要求,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安排财力,确保第一步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工作落实到位,稳步推进全省第二步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有序开展全省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支持全省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全面实施;推进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支持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落实中央分步实施个人所得税改革政策,降低中低收入者相对税负,强化对高收入的调节。三是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完善公共财政预算,细化政府性基金预算,实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编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全面取消预算外资金,将所有政府性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进一步细化部门预算,强化预算约束,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扩大预算公开范围,提高预算透明度。全面撤销会计集中核算,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四是推进国有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力争尽快出台《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管理办法》,构建我省国有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规范体系,促进国有资源有偿节约使用,开辟政府新兴财源,提高国有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五是深化税收制度改革。认真落实中央各项税制改革政策,根据中央安排,2011年,增值税改革试点将在一些生产性服务业领域推行,消费税制度将进一步完善,部分容易产生环境污染、大量消耗资源的产品以及部分高档消费品将纳入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分步推进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推动资源税改革和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各地要根据中央统一部署,认真抓好落实,确保各项税制改革顺利实施。

  (五)切实强管理严监督促规范,努力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新形势新任务对财政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级财政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切实强化措施,努力提高科学理财能力。一是狠抓增收节支不放松。支持税务部门依法加强税收征管,严格控制减免税,制止和纠正越权减免税收,严厉打击利用假发票等手段偷骗税违法活动,努力做到依法征管、应收尽收,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努力降低行政成本。今年公务接待费、因公出国(境)费用、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等三项经费支出原则上不得超过2010年度按规定比例压缩后的经费预算规模。从严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认真组织清理党政机关存量办公用房,按规定盘活和处置闲置资产,从2011年起,省直党政机关原则上不得再新征土地新建独门独院的办公场所。认真解决各种庆典、节会、论坛等过多过滥问题,不经审批举办的节会活动财政不承担经费。认真贯彻公车专项治理规定,规范公车使用。牢记“两个务必”,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肃财经纪律,坚决反对铺张浪费。二是进一步加强财政监管。各级财政要根据“省直管县”改革新形势,充实财政监督力量,加强财政管理各环节全过程监督,规范财政权力运行。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强监督检查,规范专项资金管理。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将绩效评价纳入预算编制、执行、管理各环节。各级财政监督部门要会同投资评审等部门,认真开展财政重大投资项目、小农水示范县建设项目等专项监督检查,努力提高财政投资效益。要加强农村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地方金融机构资产和财务监管,切实防范地方金融风险。加强注协、评协行业管理,积极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督作用。三是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强化非税收入征收管理,严格缓减免审批,确保非税收入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完善非税收入票据体系,强化以票管收。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非税收入执收工作责任制规定》,以查处非税收入执收工作乱作为和不作为为重点,开展稽查和整改工作。积极探索规范媒体广告收入和公立医院收入等管理的有效途径。四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深化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改革,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全面开展资产清查,加大对资产使用、处置及收入的监管力度。五是加强会计管理工作。推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体系的贯彻实施,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依法规范和科学引导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发展,全面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六是加强“两基”建设。全面加强财政基础工作。完善部门基础信息数据库,逐步实现对本级行政事业单位各类数据的动态管理;全面推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和统计报告制度;健全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加强项目库建设和项目预算滚动管理;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财政建设。充分发挥乡镇财政就地就近实施监管的优势,对各级各部门安排下达的财政性资金,实行全面监管;通过建立档案备案、不定期巡查抽查等形式,加强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的监督检查与跟踪问效;加大乡镇财政所经费保障力度,理顺机构,健全职能,充实力量,提高水平。七是推进财政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全省财政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完善省级应用支撑平台功能,全面完成市州应用支撑平台建设,启动县市区财政一体化项目建设,完善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新业务功能,加强业务系统建设、升级、维护、推广,切实强化财政管理的信息技术支撑。

  (六)全面强素质转作风树形象,努力打造过硬的财政干部队伍。各级财政部门要切实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能力,为财政改革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一是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财政工作新任务,不断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统筹推进财政系统和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行业创先争优活动,建立创先争优长效机制。特别是要以这次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为榜样,做到学先进,争优秀,创佳绩。二是加强教育培训工作。适应财政中心工作和财政“省直管县”改革需要,认真组织好各个层级的财政业务培训和岗位培训,继续开展好全省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进一步抓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三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重点建立健全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切实提高工作执行力,对关键环节和重点工作要一抓到底、务求实效。要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心系基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推进科学决策,切实增强财政工作的针对性和前瞻性。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要把反腐倡廉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经常性地开展理想信念、党纪法规、财政文化等教育,提高拒腐防变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逐步形成拒腐防变的长效机制。


2011年财政工作任务

6921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