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以来,政府全力推进并村工作,现已基本完成。改革中,遗留下来的许多问题,特别是基层干部最关注、群众最关心的村级财务管理问题尤为突出。南县麻河口镇财政所在服务并村工作的同时,成立了调研组,结合并村前村级财务全面清理情况,通过组织村支部书记和会计座谈会,对全镇并村后村级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为全县并村后村级财务管理提供了参考。
一、麻河口镇基本情况
麻河口镇位于湘鄂边陲,南县西北部,版图面积108.9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72万亩,辖13个行政村(原有36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人口为5.6万人,是南县行政区划面积最大的乡镇,也是农业大镇。2015年,该镇工农业总产值为74281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为5602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0235元。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成因简析
(一)村级开支规范管理难。在梳理中发现,由于情感因素和惯性开支等各村标准不一,导致原建制村村干部财务行为规范度不统一,个别村级开支随意性较大,增加了并村后村级财务规范管理的难度。据统计,麻河口镇2015年村级非生产性开支最大的村与最小的村悬殊达2倍以上。
(二)村级资金统一管理难。原建制村合并后,村级管理权责发生了变化,随着新支部班子的明确,可能卸任和职位变化的村干部趁现职时了清自身“麻纱”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各类村级资金的挪用风险剧增,管理难度加大。据统计,麻河口镇现任130多名村干部中,为保村级运转“负债”的占半数以上,有上述“了债”思想的高达80%。
(三)原“贫村”和“富村”之间的建设难平衡。2015年全县“三资”统一清理数据表明,麻河口镇36个村村级固定资产原值1690万元,村平47万元。其中100万元以上的村2个,50-100万元的村14个,10万元以下的村4个;有集体收入的村20个,其中5万元以上的村4个,无集体收入的村16个;村级资金账面余额10万元以上的4个,零余额4个,负债的2个。在并村工作中,缩小贫富差距,“富裕村”与“贫困村”组建新村是普遍做法,麻河口镇按此方法合并的村就占22.8%。新村组建后,将建设资金更多的投入原“贫困村”,原“富裕村”干部和群众思想一时难以平衡,抵触情绪短时间内难以化解,在一定程度影响了新村村级建设的统一部署。
(四)原建制村债务难融合。根据2015年全县村级债权债务清理数据表明,麻河口镇原36个村总负债2508万元,村均负债70万元。其中负债10-50万元的10个村,50 -100万元的18个村,100万元以上的有8个村,其中负债额最大的近200万元,最小的只有10万元。由于负债数额悬殊较大且结构不同,为并村后的村级债务合并增加了难度,如债务分配不平衡将增加新村的维稳压力。
(五)招商引资资源难共享。2015年,麻河口镇年招商引资近百万的村有4个,无招商引资能力的也有2个。并村后,在外成功人士考虑到投入的资金可能用于他村(合并过来的贫困村)建设,其投资热情和积极性可能打折扣,搞好协调,确保此项工作的有效延续对发展村级经济至关重要。
(六)村级收支分配难把控。由于原建制村特殊资产、资源和固定支出有差异,导致并村后新村收支难平衡。如麻河口镇冲口村一砖瓦厂为部分村民集资筹办的股份制集体企业,并村后其集体收入该如何管理;如沈家洲村和铁芦村因地理位置、水系分布等原因,需二级提水才能满足生产灌溉所需,每年产生的机电维修费、水电费、机手工资等费用都在3万元左右,并村后这笔开支势必要新增到新村身上,给新村运转增加了包袱;2016年续建的原建制村建设项目,并村后如何保障建设资金准确、及时到位等问题都是需考虑的。
三、几点建议
为妥善处理并村后的相关财务问题,防范财务管理风险,调研组认为应加强以下工作,确保新村正常运转。
(一)尽快明确新村财务人员。目前,新组建村的村支书已经明确,应尽快明确会计和出纳人员,接手新村财务管理。财政所和乡镇经管站要加强对新村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促进新村正常运转。
(二)做好财务并账工作。会计并账工作与《关于切实做好建制村合并工作的通知》(湘区改发〔2016〕2号)规定的“按原村进行核算”的有关规定不相冲突,财务并账既能保障资金的正常、及时使用,又是促进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基础。一是锁定债权债务基数。将原村级资产负债情况进行再公示,将公示期满群众无异议后的债权债务作为并账依据。二是及时编制新村财务报表。将原建制村最后一次资产负债表、科目余额表、收支明细表、往来明细表和固定资产明细表按合并后新村名进行过渡合并,编制出新的财务报表,并在电脑系统中进行数据初始化,重新建立账套。三是修订村级财务管理办法。根据合并村实际,县政府尽早修订《村级财务管理办法》,内容包括:①界定原建制村“三资”管理和处置流程。明确村级资产不能随意处置、变卖、私分;村集体资源的发包要严格按照招投标程序进行,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杜绝暗箱操作。②实现村级收支归口管理。上级补助收入、专项拨款、捐赠物款、村集体资源本年度的经营性收入等按原建制村结算,支出由原建制村按照专款专用原则合理使用。统一管理票据和财务印鉴,规定所有收入由新村统一开出收据并按原建制村村名注明数额,加盖印章;所有支出必须注明用途,由原建制村完善凭证手续后,统一交新村支部书记审核把关,确保按时报账,实现村干部工资打卡发放、续建和在建项目资金及时准确到位,确保平稳过渡。③强化现金管理。落实村会计和出纳分设制度,做到“会计管账不管钱,出纳管钱不用钱”,杜绝票据和不合理开支列抵现金现象;定期盘点账面现金和库存现金,确保账款相符。
(三)全面推进村账镇管工作。村账镇管制度实行近十年来,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搭建了完整的服务平台,具备完善的管理制度、监管系统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新村建立后,应充分利用、完善此平台,量化责任、细化管理与监督,不断拓宽乡镇国库集中支付覆盖面,尤其是工资和工程款拨付实现直接支付,使之成为村级财务监管的源头防腐利器。
(四)全面推行民主理财。明确合并村必须成立民主理财委员会,从原各建制村中挑选5-7人组成,开展财务清理、搞好财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履行村级收入的合法性和开支的合理性审核与监督职责,发挥“四位一体”(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机构、村民议事会为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常设议事机构、村民委员会为执行机构、村务监督委员会为监督机构)村级自治组织体系的作用。
(五)切实做好招商引资和立项争资工作。并村后,新村班子成员要统一思想,做好群众工作,树立“大家乡”概念,继续鼓励在外的老板、领导回乡创业和投资。乡镇政府要完善相关激励机制,指导和组织新村干部,继续做好招商引资和立项争资工作,壮大集体经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带领贫困村尽早走出困境,发挥“贫富捆绑”效应。如麻河口镇新组建的东胜村,原东胜村和马家村已经完成或即将开展路灯安装工程,但由于原付家村资金短缺影响了统一进程。新村党支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帮助原付家村筹措资金5万元,于近期统一开展路灯建设,实现了全村亮化工程一盘棋。
(六)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建立健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的任期、离任和专项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定期对村级财务、资产进行清查,严格村干部违规责任追究,切实解决村干部“大问题不出,小错误常犯”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