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溆浦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湖南省财政厅 czt.hunan.gov.cn 时间:2016年07月19日 11:28 【字体:

  根据省财政厅《关于开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调研的通知》(湘财乡【20163)文件要求,我们组织专门力量,深入到溆浦县8个乡镇、16个村(社区),通过召开镇村干部、农村合作社负责人座谈会、查看基地、翻阅台账报表等形式和方法,对全县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专题调研。并通过案例对当前我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进行了分析,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粗浅建议。

  一、基本情况

  ()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全县25个乡镇,共有村集体经济组织416(不含社区居委会)2015年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6663万元,总支出6412万元,结余251万元,债务总额11541万元,村均负债27.7万元。2015年全县村集体经济有经营收益的村159个共560万元,占村总数的38.2%,其中:经营收益在5万元以下138个,5-10万元11个,10-20万元3个,20万元以上7个。无集体经营收益的村257个,占村总数的61.8 %

  ()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经营收入101万元,占1.5%;发包及上交收入313.6万元,占4.7%;投资收益145.4万元,占2.2 %;财政等有关部门补助收入6103万元,占91.6 %

  ()村级集体经济主要支出:①运转保障支出4440万元,占69.2%;②公益事业建设支出1387万元,占21.6%③公共服务运行支出463万元,占7.2 %其他支出122万元,占1.9 %

  二、主要经验与做法

  1.加强政策引导,注入发展动力。近年,我县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制定优惠政策,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将发展村集体经济纳入乡镇年度考核体系,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明确奖励办法,以提高村两委成员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为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决心,2016年我县政府设立500万元专项资金,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实行以奖代补,支持鼓励村集体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土地流转、成立专业合作社、招商引资等方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2.加大资金投入,夯实发展基础。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提高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到村均8万元/年,为民服务专项经费村均1.5万元/年。同时,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村级发展集体经济的基础。2015年,完成交通建设投资3.42亿元,完成通畅工程65公里、安保工程170公里,打通断头路170公里;完成水利投资2.9亿元,兴修各类水利工程3530处,除险加固小型水库26座,增效扩容电站5座;开工建设高标准农田6.75万亩,综合整治土地3.3万亩;大力实施农网改造,实施移民后扶项目169个。

  3.加强三资管理,防止资产流失。一是积极推行“村账乡代理”。我县对所有村全部实现了“村账乡代理”,将村级财务全部收归乡镇财政所,统一管理,进一步规范了村级财务管理,有力缓解了因村级账目不清造成的大量问题,使村级组织发展集体经济能“轻松上阵”。二是加大清产核资力度。我县利用乡镇区划调整村级组织合并的良好契机,加大对村级资产、财务及债权债务的核查,进一步摸清了家底,避免村级集体资产进一步流失,有力确保了其完整性。

  4.加强教育培训,拓宽发展思路。我县不断加大对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村职业技术的培训力度,通过参加培训的基层组织带头人和致富带头人引导,有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我县建立机关单位与薄弱村“结对帮扶”的工作机制,按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的原则,积极拓宽发展思路,帮助联系帮扶村集体制定发展目标,寻求适宜发展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15年,该县新建各类农业产业化基地10.5万亩,创办粮油万亩示范片14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3个,出栏生猪108万头。建成溆浦鹅产业示范园,流转农村土地38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达到213个、470户。

  三、典型案例分析

  1.依托资源优势壮大村集体经济。这种方式主要是有条件的村,采取由村委会牵头,争取上级扶持政策支持,集中流转农户的土地和山林,再承包给公司或大户,在转包过程中通过价格差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

  以低庄镇枫香林村为例。该村人口1546人,离县城25公里,土地、山林面积共8000多亩。由于地处偏远,发展动力不足,2010年以前人均收入水平低,无任何集体经济收入。为改变现状,该村村支两委干部积极解放思想,认真研究相关扶持政策,大胆创新发展方式。2010年至2011年,该村通过召开村支两委会以及挨家挨户做工作,将3370亩土地、山林以50/亩集中流转到村委会,然后积极争取上级资金项目的支持对流转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2012年,争取到了国土部门40万元土地平整项目,经过平整,提升了土地价值,并吸引了安化县阿香果业、溆浦县永华果业以及当地大户的青睐,纷纷前来与村委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以120/亩的价格进行承包经营,在统一规划下,该村重点发展柑橘、梨、桃等果业。从2013年起,该村集体收入每年都达到30万元以上,除去偿还部分债务及维持村级组织基本运转外,余下的收入主要用于村内各项公益事业、精神文明建设和关爱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方面,有效实现了“村容添新貌、村民添动力,村里添财富”的目标。

  2.依托优质服务发展村集体经济。这种模式主要是通过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农业机械化服务组织,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在服务中获取集体收入。

  以深子湖镇龙跃村为例。该村人口2650人,其中在外务工人员占青壮劳力90%,现有耕地面积1619亩,境内有深子湖大型水库及大小山塘水库30多个,且土地平坦连片,适合机械化耕种。由于外出务工人员多,在家务农基本是老人和妇女,农业生产效率十分低下,抛荒撂荒现象逐年增加。为改变现状,该村村委一班人认真研究,决定成立了农业耕种专业合作社,购买大型农业机械,为本村提供及周边村提供农业生产服务,同时将本村分为四个片区,进行“统一购种、统一育苗、统一培护、统一施肥、统一收割”。该村支部书记算了一笔帐,如购买4台水稻收割机,每台售价15万元,共计60万元,国家财政每台农机具购置补贴30%大概有20万元,合作社只需要出资40万元,而每一台收割机每年提供生产服务获得纯利4-5万元,4台收割机每年收入20万元以上,不到3年便可盈利创收,既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的现实问题,又做大了村集体收入盘子,一举两得。

  3.依托参股经营做强村集体经济。这种模式是村集体以集体资产资源参股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经营稳健的工商企业,通过固定分红获取集体经济收入,做强集体经济。

  以桥江镇大湾村为例。该村经合并后,现有人口3020人,土地面积2700亩,山林面积3000多亩,其中,属于集体土地面积近300亩。省道S308穿境而过,设有娄怀高速出入口,交通条件十分便利。近年,该村利用有利的条件,大力发展集体经济。2015年,该村以87亩桔园参股到平头园农业发展合作社,具体操作模式为:村集体提供的土地占股份11%,由专业合作社自主开发投资建设,村集体不参与经营,项目见效后,村集体按照纯收益11%比例进行分红。该村在采取这种模式时,充分考虑了几个关键因素:一是引进的公司或专业合作社必须具备健全的规章制度、财务制度和管理制度。二是村委会派驻财务人员每年参与到合作社的财务核算中,便于及时详尽地掌握财务状况。三是合作协议由乡镇财政所统一保管,避免遗失。目前,该村计划以这种方式,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大力发展柑橘、甘蔗等农产品,发展前景被一致看好。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近年来的努力,溆浦县村级集体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大部分村级经济收入得到提高,但目前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临近城镇、集镇的村,集体经济发展较快,特别是二、三产业发展较好。而边远的村,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原因,集体经济一般比较薄弱。目前,除卢峰、低庄、双井、桥江、水东五个镇相对较好外,其他镇村集体经济虽有潜力可挖但还比较薄弱。

  2.农村土地流转实际操作“难度大”。由于政策不明、群众观念守旧等因素的影响,村集体要想将土地集中流转起来难度较大,若村级组织有较强的号召力,难度相对小;若村级组织涣散,流转土地无从谈起。同时,农村也存在部分农户私自与公司或农村合作社签订流转协议的现象,村集体无法掌控,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村集体经济发展。

  3.扶持项目资金投入无序“浪费多”。当前,各类扶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项目和资金并不少,但大多分散在各个单位和部门,各部门在项目安排实施时,受制于上级主管部门政策性要求,造成“各自为政”现象,使项目在申报、建设过程中无形中产生“项目壁垒”,难以统筹整合,项目分而散,资金浪费大。再加上各部门间项目信息不互通,造成一些资金的投入无序,甚至存在重复建设的现象,未能有效支撑集体经济发展,影响了一个地方的整体发展竞争力。

  4.部分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思路窄”。当前由于部分村干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在抓集体经济发展上存在一定局限,他们不愿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怕担责任,担心创办集体经济失败后,给集体造成重大损失,遭受群众谴责。同时,发展村集体经济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村级事务繁杂,人手有限,工资待遇低,应付日常工作事务尚可,要立足现有的土地、资源等优势谋发展,村干部往往以缺少资金、人才、技术、模式等为借口,按兵不动。

  五、对策建议

  1.健全完善土地流转政策体系。要从完善政策制度上入手,进一步支持村集体流转农村土地、山林等资产资源。上级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明确土地的集体所有权,确立村级组织的主体地位,严格规范土地流转方式,村民责任田土和山林要先流转到村集体,村集体通过上级项目支持把流转地机耕道、水渠、公路、平整等基础设施建设好,以提高流转地价值,再流转给公司和专业合作社,流转地的增加值可做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未经村集体同意,严禁私自流转土地,对抛荒、闲置三年以上的土地,村级组织有权力收归集体流转。同时,要赋予村级组织管理、调配、处置资产资源的流转自主权以及项目资金监管权,以便村级组织更加灵活、有效地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

  2.积极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省、市上级部门要勇于破除项目壁垒,支持鼓励基层结合本地实际,将同区域、同类型、同性质的项目统筹整合,合力实施,再“各记其功”。县级应成立项目资金整合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在项目规划、立项报批、方案制定、预算编制和项目实施等过程中,按“项目能归拢的归拢、不能归拢的则强化统筹配合”原则,把所有村级建设项目资金实行集中管理,捆绑使用,优先投入到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地方,通过对当地交通、水利、生态环境方面的投入,增强当地的发展基础。

  3.积极探寻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由于各村地理位置、外部环境、资源状况、干部思想解放程度等情况不同,因此,发展集体经济的模式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切忌“一刀切”,要根据当地实际,采取“一村一策”的办法,探寻一条具有特色的发展道路。同时,紧密结合当前开展的精准扶贫工作,选派优秀驻村干部到村任职, 充分发挥驻村干部技术、人才优势,为帮扶村“出点子”、“做规划”、“找对策”,通过积极盘活集体土地资产、发展休闲旅游、发展物业经济、兴办服务项目等方式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效增收。

  4、加大财政支持发展力度。制定优惠的财政政策,财政部门每年拿出一定专项资金来帮扶村级集体经济较薄弱的地方,尤其要对那些发展前景好但缺乏资金的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各项专项资金实行封闭运行,直接支付到村,由乡镇财政所负责其监督使用,任何单位和部门都不得以任何理由抵扣、截留、挪用,确保资金足额落实到位。同时,要研究制定支持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考核办法,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责任,做到指标细化、量化、层层签定科学合理的工作目标责任书,工效挂钩,动态管理。每年由财政部门设立专门的奖励资金,对于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好的,给予奖励,进一步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

  5、不断强化村级组织队伍建设。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既有地域条件、资源、人才、技术、信息等客观原因,更重要的取决于当地村干部思想解放程度以及农村人才培养能力。因此,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首先要解决村干部思想认识偏差的问题,一是要配强配好村级班子。特别是要选配好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要不拘一格地把年轻、懂科技、有经营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选配到村级领导岗位上来。二是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会议、广播、电视等各种渠道,提高村干部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紧迫性、重要性的认识。三是要加大培训力度,特别要加强对村级干部和农村有志青年创业培训,加大乡村干部“走出去”的力度,要通过到先进地区现场学习观摩,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增强发展集体经济的动力。

  

  


关于溆浦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9967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