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溪县财政局创建全国民族团结示范机关的经验与做法
“泸溪县财政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体现了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体现了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10月26日下午3点,国家民委离退休干部局副局长牛晓峰、省民宗委副主任余开家在考核验收泸溪县财政局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机关时提到。验收过程中,湘西州副州长向清平、州民宗委主任李志平、泸溪县县长向恒林、副县长尚远道、何秀全等全程陪同验收检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自2014年湘西自治州开展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活动以来,泸溪县财政局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活动为契机,依照“五同心、四评比、三保障、两服务、一联动”的创建机制,激发全员创建热情,铸牢经济发展之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五同心”营造财政创建氛围。泸溪县财政局内设24个股(室)、6个二级单位,下辖12个乡镇(园区)财政所。局机关有干部职工138人,其中:男职工75人,女职工63人;少数民族职工占67%。该局坚持“精心聚财、廉洁理财、依法治财、文明办财”,先后荣获全州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全州纳税人满意单位、全省财政系统文明卫生先进单位和先进集体、全国财政系统基层党建工作新风奖等荣誉。该局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重点,扩大舆论宣传,坚持正面引导,科学制定创建计划,层层分解创建责任,积极营造人人思团结、人人渴望团结稳定的浓厚氛围,着力以同心亭、同心窗、同心标语、同心墙、同心柱五个同心为重点,扩展到同心走廊、同心手册、同心宿舍、同心服装、同心书刊十个方面,创建活动充分体现“十同心、共圆满”的祥和气氛。
二、“四评比”丰富财政创建形式。该局召开全体干部职工动员大会,对创建工作安排布置,动员全局干部职工学先进、树典型,搭建人人创先争优的模范平台,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为契机,努力把做好民族工作“重在平时、重在交心”作为衡量财政工作的重要标准,把财政工作融入到维护稳定、增进团结、促进发展、创造和谐的大局上来,在创建过程中,开展知识测试、知识宣讲、结对帮扶等丰富多彩的创建形式,并在创建过程中对先进个人、示范窗口、先进股室、模范家庭“四先进”进行评比,让广大干部职工在评比活动中,都根据自己的认识写出心得体会,通过对比,找出不足,迎头赶上,树立平等互助团结的民族观念,使“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深入人心。
三、“三保障”筑牢财政创建根基。该局在创建过程中,紧紧围绕“人、财、物”三个创建根基,通过成立创建领导小组、组建创建办公室、聘请离退休老同志、邀请专家等保障创建人力;通过办公经费、创建经费、专项经费等保障创建资金,共完成创建资金投入8万余元;通过办公设备、办公场地、办公会议等保障创建物资。刻对联、挂照片、开讲座……充分调动“人、财、物”的创建活力,使创建图片“飞”起来,创建资料“动”起来,创建方式“活”起来。同时,该局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干部职工的成长和培养,切实发挥民族干部参与创建的积极性,2011年—2015年,累计培养入党积极分子6人,发展预备党员6人,预备党员转正11人;推荐年轻干部到省厅跟班学习2人,选调湘西州财政局6人;完成局机关22名股室长的交流轮岗;27人次获记三等功,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使用得到有机结合,保障创建人才层层跟进。
四、“两服务”推进财政本职工作。该局立足财政本职,始终坚持以实现民族地区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为目标,充分发挥财政职能,“服务精准脱贫、服务地区发展”。
一是夯实财源基础。2011年—2015年,该县国内生产总值平稳发展分别实现47.7亿元、48.6亿元、47.45亿元、52.9亿元、53.8亿元。伴随着经济基础的不断夯实,该县公共财政收入增长明显,2013年—2015年公共财政收入分别实现3.34亿元、3.93亿元、4.13亿元,公共财政收入实现了逐年稳步增长。
二是关注民生事业。该县70%以上财力用于民生、民本、民利项目支出,2010年以来年均增长达到18.07%,民生支出得到切实保障。2011年—2015年,全县累计教育支出179000万元、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130511万元、医疗卫生支出83523万元、保障性住房支出77083万元。2015年民生支出合计164044万元,同比增长14.32%。
三是助力精准扶贫。该局依托浦市古镇的旅游资源和特色产业,规划建设浦市创业一条街,积极发展旅游等相关产业,引导城乡失业人员、复退军人、青年大学生自主创业,鼓励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乡创业,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实施城区冠华、武溪镇楠木洲、小章乡、解放岩乡等乡镇的13个农贸市场标准化建设。同时,不断推动“一卡通”发放增容扩面,五年累计发放惠农补贴6.32亿元。
2011—2015年,该局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实施土地治理和产业化等项目共计32个,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0142万元,撬动社会投入4256.65万元。高标准建设了潭溪镇下都和武溪镇上堡两个椪柑产业基地以及武溪镇黑塘葡萄基地,基本完成浦市镇新堡高标准农田建设,其中潭溪镇下都椪柑产业示范基地得到了汪洋副总理的充分肯定。
2011—2015年,累计投入资金6885.98万元,实施了村内主干道建设、“五小水利”设施、垃圾污水处理、村庄绿化亮化、“美丽乡村”试点和岩门古堡寨传统村落保护建设等农村综合改革“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715个。2015年,财政口子整合资金达2200万元。2014年以来,联合县监察局、县审计局多次对“三公经费”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2015年“三公”经费同比下降10.72%,“三公经费”控制数“只减不增”目标顺利完成。完成组建湖南省农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泸溪办事处,加大融资担保力度;争取新增债券资金4530万元;争取债券置换资金34000万元。县垃圾处理、沅江风光带、浦市古镇旅游开发等“PPP”项目五年累计完成融资177800万元。
五、“一联动”激活财政创建动力。该局结合创建活动,通过到湖北来凤学习交流、兄弟县市相互取经、县直单位互评互检、机关股室搞好配合(主要是人事股提供少数民族干部职工的档案资料、业务股室提供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的指标文件)、干部职工全员参与、财政所提供素材的方式,上下联动、左右发力、前后呼应,将创建工作“拧成一股绳,聚成一股力”。特别是该县11个乡镇财政所完成标准化财政所建设,连续六年获得“全省乡村财政财务精细化管理先进单位”称号,武溪、洗溪等财政所获“全省准化财政所创建先进单位”称号,原白沙镇财政所被确定为省级资金监管试点单位。
成绩属于过去,追求永无止境。泸溪财政工作将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主轴,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工业强县、产业富民、环境创优、民生改善”发展战略及“推进五大工程、打造五个泸溪”发展思路,着力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和谐进步、构建全面小康泸溪提供强有力的财政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