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语嬗变写沧桑

湖南省财政厅 czt.hunan.gov.cn 时间:2009年10月13日 10:52 【字体:

  标语嬗变写沧桑

  颜桂海/文

  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沧桑巨变,透过标语可窥见浓缩的嬗变窗口。城市、村镇,墙壁上的标语就像变化的晴雨表,反映着我国政治生活的变化,每一条标语对应的,都是国家或政府的政策。

  50年代用泥土兑水当墨写标语。在百废待兴的岁月时,我的二叔文化程度只有高小文化。喜欢舞文弄墨的他,合作社里常叫他写标语。那时候,缺少笔墨,他便到地里里捡回几块红泥土回来晒干,碾碎成粉末状,兑水,然后到村子的泥砖房外墙书写“青年们,做一个扫除文盲的积极分子” “ 学好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在小村子里,尽管字写得歪歪斜斜,但是人们谈起来仍十分兴奋,因为新中国成立之初,人们当家作主的喜悦感油然而生。鲜红的标语在风风雨雨中逐渐褪色,但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和热情始终没变。二叔书写的标语成了时代变化的的符号,浓缩了我国政策的变迁和老百姓的喜怒哀乐,体现着社会进步。

  6 0年代、7 0年代,当时,由于二叔多少有点“ 墨水” , 从而成了村小学语文教师,村头村尾的写标语的差事自然非他莫属。每逢星期日,他总是提着油漆桶,走村串寨书写鲜红的黑体美术字“忠于毛主席,忠于毛泽东思想,忠于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要节约闹革命”“向雷锋同志学习”“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透过这些政治鲜明的标语,可见党的中心工作和路线非常明确,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农村农民的关心。

  与此同时,鲜明标语活生生地把二叔带进了难忘的年代。因为以前写了许多“反动标语”,他被有关部门勒令将村头巷尾粉刷的标语擦掉。无奈,因为这些标语天长日久没法擦掉,二叔只好拿来锄头,将泥墙上的标语大字一只只锄掉,换写上“ 深入学大寨,快步赶昔阳”“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等。

  80年代日历转眼间翻到。改革开放的鼓声早已擂响,然而国家的人口在成倍成倍地增长。二叔在执教鞭的同时,也受村委会委托,重操旧业,继续书写国家标语“国家兴旺,匹夫有责;计划生育,人人有责”“发展才是硬道理” “ 少生孩子多养猪牛羊”“ 五讲四美三热爱” “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那时候,是我们国家重要转型时期,政治领域里发生太多的重大事件,其中标语就是一个重要的窥探符号。

  9 0年代初,几乎写了一辈子标语的二叔光荣退休,小村子与全国各地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巨变。一级公路绕村而过,村子变成了繁荣的城镇,村子里最漂亮的房子就是村中心小学,昔日瓦房改造重建,建成了7层崭新的教学楼。“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标语就是二叔用大油漆把,将每只大字用尺子度、用宋体美术字一笔一画写上去,一只字几乎要用一整天才能完成。那时,我国对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正在逐渐提高。

  二叔在早已进入城镇化的家乡迎来了21世纪。“光荣属于祖国,成就归功于人民”“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点燃激情,放飞梦想”是二叔高兴用电脑打印出来的大幅标语,将它贴遍城镇社区的大街小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汶川挺住,中国加油”二叔含泪贴标语,给经历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每一个中国人鼓劲、加油呐喊。

  二叔书写的标语承载着历史,承载着梦想。透过二叔书写的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标语,可以窥见我国社会巨变,也可反思社会发展中的制度和观念。60年来,写在墙壁上的新中国60年标语史,令人无法抹去,令人难以忘怀。

  (作者单位:广西梧州日报社)


标语嬗变写沧桑

9968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