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自有黄金屋”

湖南省财政厅 czt.hunan.gov.cn 时间:2010年07月13日 11:15 【字体:

刘克邦

敝人酷爱读书,嗜书如命,从农村到学校再到机关,不论夏热冬寒,也不论春忙秋闲,不分昼夜,不拘场所,以书为伴,读书不止,从书中吸取了知识,扩展了视野,悟出了真谛,增添了智慧,享受到了汲取知识营养的乐趣,也品尝到了读书后硕果满园的甜头。一时兴起,有感而发,将一些不太成熟的所思所悟付诸于案头笔下。

要视读为金。知识,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人类的历史就是不断探求知识总结知识传播知识的历史。知识决定一个国家的繁荣,决定一个国家的强弱,决定一个国家的文明;知识决定一个民族的前途,决定一个民族的命运,决定一个民族的兴衰;知识决定一个人的层次,决定一个人的形象,决定一个人能力水平。知识,它给人以自信,给人以动力,给人以力量,给人以财富。在知识经济时代,谁掌握了知识,谁就占据主动,领先于时代潮流;在人类竞争社会,谁拥有了知识,谁就处于上风,立于不败之地。可以这样说,知识像一盏明灯,它能给你智慧的光亮,照亮你迷茫的心灵,也照亮你脚下的路途,使你永葆前行的正确方向;知识像一根杠杆,它使你的力量得以充分的扩展和极大的增强,利用它你用自己的一点点有限之力,可以撬动起一座塔或是一座山;知识也像一艘帆船,它能载着你扬帆起航,乘风破浪,一往无前,到达成功与胜利的彼岸;知识还像一座桥梁,它让你了解历史,把握未来,接通宇宙,探明微观,使你发现和探知到淼淼宇宙、茫茫大地许许多多的未知和奥秘,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远远超出自身生理心理原有的局限;知识更像一双翅膀,它能使你腾空而起,展翅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看得更高,飞得更远。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380多年前英国杰出哲学家培根的至理名言至今仍金石不破、脍炙人口,震撼和激励着多少仁人志士遨游和探寻在知识的海洋之中。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八荣八耻”,倡导和要求全民吸取知识掌握知识,“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知识从何而来,唯有学习和实践。学习有两个渠道,一是向别人学,二是向书本学。前者,眼前身边,近在咫尺,生动具体;后者,书写笔载,浩瀚如海,深邃广博。显而易见,前者处处可遇,时时可见,耳闻目睹,是一条获取知识的捷径快道。“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但要获取更广博更丰富更深层次更高品位的知识,后者则更显重要,是最必不可少的方法和途径。

要痴情于书。干任何一件事,必须要有兴趣,要有激情。否则,将没有动力,缺乏自觉性,更谈不上效果和成绩。工作如此,读书学习更如此。明确了读书的重要性,就要热爱读书,培养自己常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和作风。古今中外,刻苦好读者有之,嗜书如命者有之。宋真宗劝人读书,说:“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明代杰出文学家宋懋澄有句话:“吾妻经,妾史,奴稗,然侍我于枕席者文赋,外宅儿也。”他以经书为妻,以史书为妾,以小说为奴,以文赋为情人,活脱脱一个痴情于书的“书呆子”。革命导师列宁早年被关在彼得堡监狱时,仍然不忘学习,钻研不止。他利用监狱图书馆和亲属送去的书籍进行学习和研究,秘密地写了许多工作传单和小册子,来指导外面的革命斗争。在辛亥革命后不久,鲁迅先生随教育部从南京迁到北京,住在宣武门外的绍兴馆里。工作之余,他坚持看书写作。会馆里的设备十分简陋,却有一张桌子成了鲁迅的宝贝,吃饭是它,写字也是它,桌子矮,凳子高,他就把凳子放倒,横着坐下来读书写作。数学家陈景润在“知识越多越反动”的年代,不顾自己被扣上“修正主义的苗子”“白专道路典型”大帽子的风险,仍然带着多病的身体,在一间不到六平方米的小房子里刻苦学习和钻研。没有书桌和凳子,就以书当凳,以床为桌;电线被拆,电灯被取走,就用煤油灯照明。古人、先辈和名人酷爱读书的例子不胜枚举,为我们热爱读书,潜心读书立下学习的榜样和光辉的典范。现在,我们读书的条件优越多了,我们更应该不浪费美好珍贵的时光,热爱读书,发奋读书,为人民为祖国也为自己为家庭出色的工作精彩的表现充实头脑,丰富知识,增长才干。

要勤奋潜读。任何事情,只有勤奋,才能深入;只有深入,才能有效。读书学习,也要勤奋;只有勤奋,才能读得进,学得好,有收获。一是要认真读书。读书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也是一桩很辛苦的事。不认真,不深入进去,漫不经心,浅尝辄止,那不是读书,是花拳绣腿,叶公好龙。只有认真读书,专心致志,一丝不苟,严谨缜密,才能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达到高质量、高水平。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读书创作十分“认真”。有记载,北宋文学家张文潜买到白居易的一部诗稿,发现上面满是涂改的痕迹,有的诗改过多次,甚至最初写的字句一个字都没留下。这真是何等的认真!二是要刻苦读书。有句名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荀子曰:“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这些千古名言,充分说明了读书要有恒心、有毅力,要吃得苦,耐得劳,才能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你刻苦努力,勤奋读书,你一定能吸收到更多更丰富的知识营养,享受到有丰富知识的成功喜悦。

要读有所方。我们读书,不光要勤奋读书,还要善于读书,科学读书。不能读死书,读呆书,那样肯定事倍功半,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我的体会,读书,至少应该包括看、读、思、写四个方面。看,是最基本最起码的读书方法。有句话,叫做“见多识广”。读,是在看的基础上读出声来,加深大脑对阅读物的印象。也有一句话,叫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思,则就是动脑筋,想问题,有句话说得好,“深究而悉讨,慎思而明辨。”我们看书或者是读书以后,对看过和读过的东西一定要进一步地消化,在脑子里进行过滤、加工,多问几个怎么样和为什么,加深理解,融会贯通,提炼升华,体会阅读物的深刻内涵和积极意义,联想书本外与之相关的事物,悟出更高更深层次的道理来。写,是在看、读、思以后,把学到东西进行大脑加工,通过归纳整理,提炼萃取新的文字新的观点,是一个读书学习中锻炼、实践的过程,也是读书学习中总结、提高学习效果极为重要的方法和步骤。只有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四到了,才能算是一个全面完整、科学得当的读书过程和学习方法,才能将学到的东西深深地印在脑子里,灵活地运用于实践中,使我们头脑更丰富,眼光更敏锐,行动更正确,工作和事业更卓有成效。


“书中自有黄金屋”

9968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