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游双牌永和塔

湖南省财政厅 czt.hunan.gov.cn 时间:2010年11月22日 23:16 【字体:

在长沙常与几个友人聚会,凡知道我是双牌土生土长的,总免不了夸我们双牌人喝酒豪爽,说双牌就是“先喝一双,再喝一排”的简称。

恰逢在坐的有一京城来的朋友,问及双牌渊源,历史几何,我的回答简单苍白,只知道双牌县原属于零陵县和道县的范围,1964年从零陵县和道县划了十几个公社和国营林场,设置潇水林区管理局1969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潇水林区管理局设立双牌县

为今后不再汗颜,我特请教了一位在双牌工作多年的老领导,得知县名双牌为泷泊转音而来(泷,用于地名时读shuāng),双牌一带古称泷泊,与双牌读音相近,今双牌县城称泷泊镇,就是沿用古地名。至于历史几何,他要我回双牌去看看永和塔记就知道了。这便在我内心深处勾起了几许向往。

说起永和塔,我是知道一丁点的,它是双牌县委、县政府为纪念潇水大桥的建成而修建的,位于县城北面的霞灯村,与县城隔着一条潇水河。

平时回双牌,在车上远远望去,永和塔就象守护着潇水大桥的一位武士。由于不知道永和塔上刻有永和塔记,也不知道永和塔记中藏有双牌的历史,故塔建了好多年了,我也没走近去看过,甚是遗憾。

正值中秋三天假,我和老婆儿子回双牌过节,心里一直在盘算着要到永和塔去看看。

可天公不作美,“凡亚比”台风除给广东带来很大灾情外,也使双牌秋雨绵绵,一家人哪里也不方便去,只有宅在妹妹家里,除了喝酒就是打牌。

好不容易等到初十六下午没下雨了,我顾不得自己中午曾经喝过酒,立马叫上刚读初中的外甥,开着车穿过老街,驶过潇水大桥,十几分钟就到了永和塔下。

下得车来,抬头仰望,只见永和塔坐北朝南,八面七级,高约40来米,屹立在潇水大桥旁一山丘最高处,塔身威武挺拔,直指苍穹,很有气冲云天之势。

从外观看,塔身为仿古式建筑,用花岗岩石料贴面,每层建有方形塔孔并设有琉璃瓦盖的塔檐和翘角,自下而上逐级变小,顶置葫芦宝顶,不失古朴雄浑之韵。

我迫不及待地沿着塔前花岗岩铺就的宽阔石级健步而上,登上塔基,绕塔走了一圈,先看了个大概。

但见塔基为三级阶梯式,周围铺有四米多宽的游道,游道外砌有高约一米多的护栏,塔基和护栏尽皆花岗岩石料砌成,围栏外灌木丛生。

塔正南面为一拱形塔门,门的上方有“永和塔”三个大金字,左右为一副对联:“龙腾潇水千古秀,虎跃明山万年春。”虽非佳品,对仗还是工整,也还点出了双牌山水之精华。

塔的东南面也就是正门左侧,刻录着时任双牌县长张智勇所作的《永和塔记》,我借着酒兴,先是吟读了一遍,再细细品味了一番,深感字句优美、内容丰实。

龙山簇拥,虎岭迎福;明堂亮地,潇水环抱。”“观之案山,阳明磊叠,紫气东来。”“七祖佛光,泽湘粤信众于无羌;江村八景,尤使人遐思累累。”“数潇湘之精华,无二宝地;溯永州之源头,此乃正焉。”足可使人想像得出双牌景色如何秀丽诱人。

遥想舜帝当年,南巡于斯,感其和美之型,封弟象以治之。”“先秦始设驿站,遂成名地,东达吴越,西揽滇黔,南连琼海,北抵中原。”足以使人领略得到双牌历史“渊源长且久矣。”

然我最喜欢的是这些文字,“官不以我小而自耻,民不以我劳而自弃。”“人不在众,有志则成;地不在广,有为则兴。”“和为县之本,富为民之愿”。足可使人见识得到智勇同志既是一位工作能力超群的领导者,又是一个喜欢舞笔弄墨的风雅之士。

塔的正北方为后门,式样大小与正门相同,门两边的塔壁上刻有《后记》,记载了修建潇水大桥和永和塔的时间、目的、规模、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等。

除此三面外,其余几面皆为《功德榜》,记载了修建潇水大桥时捐款的单位和个人及数额。

我知道自己是捐过的,应该也有名字。当外甥在密密麻麻的名单中发现了我的名字时,那一刻我真的有些激动,不是因为塔上刻有我的名字,而是为自己有幸为这项惠民工程贡献了微薄之力感到自豪。

曾记得潇水大桥修建之时,县里有关部门在长沙开了个老乡会,并要我在那个会上作主题发言,号召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可那时自己囊中羞涩,只捐了区区数百元,说来真感愧疚。

我平时喜欢摘抄一些骈文赋记之类的文字,闲时拿出来读读别有一番情趣。

我不知《永和塔记》是否有在其它地方看得到,怕失去机会,觉得还是抄录下来为妙,便要外甥到车上拿来纸笔,席地而坐,外甥念我抄录,不时上来的游客,可能觉得我有点神经。

没想到回到长沙腾正时,发现还是漏了几个字,吟来总是不畅。到网上查阅,只有一篇非常不完整的《永和塔记》,不遂人意。后到双牌文艺部落QQ群求教,搭帮双牌宣传部的幺哥曾拍过数码,也曾写过《游永和塔记》,他将图片传过来,我才知道漏在何方。

我自信,我现在抄正的《永和塔记》是非常完整的,我会很快把它一字不漏地发到网上去,让大家都知道我美丽的家乡——双牌。甚至我还想请一位书法家帮制成墨宝,悬挂在自家书房。

抄完《永和塔记》,我本想登塔揽胜的,但前后两扇门均由铁将军把门。

不得已,只好爬上塔基的围栏,站在石栏上,视野也还开阔,南望县城,尽收眼底,龙山、永山、潇水、永水、浮洲历历在目,还有新修的洛湛铁路,像一条卧龙,穿越在县城与青山之间,时隐时现。

不知不觉一个多小时就过去了,回到妹妹家里,都问我感觉如何,我的答案是感觉还不错,但有两点遗憾,一是塔门紧闭,止住了人们登塔揽胜的脚步,有点扫兴;二是刻在宝塔上的文字,尽管字体不同,但都是电脑上的固有字体,缺乏艺术品位,也使宝塔逊色不少。

(铁戈 于二年十月国庆长假

附:

永和塔记

双牌县城,古曰泷泊。脉源迢迢,起于五岭之中;气度恢宏,彰盖洞庭余波。龙山簇拥,虎岭迎福;明堂亮地,潇水环抱。观之案山,阳明磊叠,紫气东来。数潇湘之精华,无二宝地;溯永州之源头,此乃正焉。遥想舜帝当年,南巡于斯,感其和美之型,封弟象以治之。承先帝精髓,民皆德孝,仁义以待,礼让三先。待人以诚,持事以真,奉上以敬,垂下以慈。风范滔滔,渊源长且久矣。

先秦始设驿站,遂成名地,东达吴越,西揽滇黔,南连琼海,北抵中原。文人商贾,慕名而至;舟歌渔火,笑迎八方宾客。千古佳话,灿若繁星,俯仰即拾。寻徐子足迹,题江南名洞于青龙;阅柳子游记,撼万千学子于心灵;七祖佛光,泽湘粤信众于无羌;何姑蓄功,赛男儿而八仙过海;江村八景,尤使人遐思累累。适逢盛世,县治初立。官不以我小而自耻,民不以我劳而自弃。治山而疏水,筑路而扩城,兴工而重商,助学而爱民。百业始兴,古镇换新颜。

嗟夫,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今朝再图伟业,人不在众,有志则成;地不在广,有为则兴。和为县之本,富为民之愿,绘就幸福图。顺乎民意,潇河两岸飞彩虹,天堑变通途。桑梓称颂,捐资建塔铭盛举,人民乃功臣。塔为七层七彩,六面天圆。身立塔下,胸存无限感慨;拾级而上,顿涌万丈豪情。放眼泷泊,满山苍翠,遍地春光,敢为天下先行;众谱华章,齐谋大业,奔小康而臻大同,一派祥和。和而气生,气应昌隆。凭栏沉思,取塔名为永和。祈福永世,双牌万和。

张智勇 丁亥春月


中秋游双牌永和塔

9968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