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就在你的眼前
刘克邦
说到西部,人们总要将它与“偏僻”、“贫瘠”、“荒凉”等词眼联系在一起。湘西,乃湖南西部,除了地处偏远、经济落后之外,更多的却是“美丽”、“纯真”和“神秘”,它既有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又有悠久深邃的文化底蕴,还有丰富独特的民族风情,令人赞叹不绝、心往神驰。
工作关系,多次去过湘西,每次去湘西,都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和新的感悟。
爽朗的九月,风轻云淡,满目绿翠。应湖南作家协会“谷韵吉首”文学笔会组委会邀请,与各地作家朋友们一道,我再一次踏上了这块神奇而美丽的土地,又一次仰承湘西人爽朗而率真的品性,领略一番武陵山区旖旎而多姿的风光。
一、古城莲荷
乾州古城,位于吉首市区万溶江河畔,四面环山,吞流衔水,云遮雾绕,苍翠欲滴,清秀灵动,优美典雅,如果说,湘西是一幅绚丽多彩、美妙绝伦的画图,那么乾州古城就是一颗镶嵌在画图上晶莹剔透、奇光异彩的明珠。这里,有雄伟壮观的城门,纵横交错的衢巷,古色古香的民居,厚重深邃的庙宇,飞檐翘脊的亭阁,热闹精彩的戏目,琳琅满目的商品,谁走进去,谁都会感到一股古朴、淳厚、浓烈的民族之风扑面而来,神清气爽、心醉神迷,仿佛步入一个悠远、神奇、迷人的故事之中。
我们下了车,在导
这里没有喧嚣、嘈杂和浮躁,也不见商品、商铺和交易,呈现在眼前的是,小桥、流水和人家,恬静、安详和淡定,精致、灵性和秀美,既有江南水乡的风韵,又有皇家园林的气度,俨然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色。明清风格的民居建筑,鳞次栉比、错落有致;青石铺垫的大路小径,蜿蜒曲折、光亮整洁;人工培植的盆景植物,枝繁叶茂、争奇斗艳。房屋、道路、池水、树木、花草,立体与线条,素净与艳丽,庄重与随意,古式与新派,珠联璧合,浑然一体,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构成一幅和谐、美丽的画图。
在房屋和行道的合围中,是一片偌大的水面,一条小径,连着一座小拱桥,从中穿过,将水面分隔成一大一小两口池塘。那小径,以及镶嵌在小径上一块接着一块的青石板,在阳光的斜照下,一尘不染,湛蓝发亮。那小桥,小巧玲珑,造型别致,仿若一件拴在项链上的小饰物,恰到好处地点缀着那条小径以及小径四周的景色,令人赞叹不已,怦然心动。听人说,这桥叫“清风桥”,顾名思义,就是具有清正之风形象和品格的桥。不管桥名是建造者所取,还是后来人冠之,我想其意一定是在提醒和企盼所有从桥上走过的人,尤其是那些为官当政者,不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要像这桥一样,端端正正,稳稳当当,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只有付出,没有索取吧。
右边的小池塘,呈马蹄形,小径从中分岔,延伸接近塘中心,牵一口深井,托一株杨柳,载几盆花花草草,自然随意,独具一景。有几个游客走过去,兴致勃勃,喜笑颜开,在上面嬉戏、合影。小塘里,浮着几团深绿色的植物,我不认识这植物,问了一声,一旁的省作协副主席王跃文告诉,这是“睡莲”。那睡莲很不起眼,但生命力极强,东一堆、西一堆地抱着一团,顽强地支撑着身躯浮出水面,吸吮着新鲜空气,享受阳光的照耀,开出几朵或红或紫令人喜也令人爱的小莲花来。那一泓清澈的池水,平静如镜,淡定从容,在擎托、呵护睡莲的同时,将头顶上的蓝天、白云、黑瓦、褐壁、绿树、红花的倒影尽揽怀中,吸引着过往游客止步俯身探望,不愿离去。
相对小池塘而言,左边的大池塘可就壮观、气派多了,满池的水芙蓉,一株株张着蒲扇宽、水灵灵、绿盈盈的荷叶,密密匝匝,层层叠叠,把个水面遮掩得严严实实、不见其真身;在荷叶的衬护下,一支支碗口大、活鲜鲜、红艳艳的荷花,借助荷梗的力量,高高地探出头来,气宇轩昂,笑容满面,忘情地、兴奋地向路人展示着自己的艳丽、瑰姿和高贵。
两塘莲荷,各具特色,各有千秋,但纯真、圣洁和美丽却是共同的。如果说,小池塘的睡莲是小巧玲珑的小家碧玉的话,那么大池塘的水芙蓉就是国色天香的大家闺秀了。
导游小姐告诉我们,打胡家塘有记载之日起,这池塘里的莲荷就在了,它们伴随着古城,伴随着与古城同呼吸、共命运的吉首人,乃至湘西人民,经风雨,见世面,开了谢,谢了开,且越开越盛,越开越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生命不息,永不败落。而莲荷的旺盛和不竭,又孕育、催生了一代又一代生于斯、长于斯的英雄儿女,影响、激励着他们心怀大志,豪情满怀,迈出古城,走出大山,干出一番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事业来。于此土生土长的杨岳斌,官至陕甘总督、太子太保,光绪十年,法国侵犯福建沿海,他毅然领诏,招募兵勇,指挥操练,率部奔赴前线,横渡台湾海峡,奋勇杀敌,攻占台湾重镇基隆,后又与刘传铭协同作战,大败法军,取得了震惊中外的“沪尾大捷”;喝着万溶江水长大的罗荣光,任清朝天津总兵,镇守大沽口炮台24年,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67岁高龄的他,身先士卒,喊出“人在大沽在,地失血祭天”悲壮誓言,率领三千兵勇,英勇顽强,浴血奋战,直至弹尽粮竭,壮烈牺牲;1932年,在杭州湾领空保卫战中,乾州人石邦藩驾驶飞机,迎战日本空军,敌众我寡,座机中弹68发,左臂血流如注,但他毫不畏惧,左冲右突,穷追猛打,击毁敌机三架,首创中国空军击落日机的辉煌记录。他亦因这次空战,伤势严重,锯掉左臂,被誉为“断臂飞将军”......
这时,我突然想起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一句名言来:“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眼前这满池盛开的荷花,不正是湘西人民品性和精神的象征和表达吗?
二、矮寨天路
“清晨我站在青青的牧场,看到神鹰披着那霞光,像一片祥云飞过蓝天......”这是著名歌手韩红唱得最响最红的一首歌,歌名叫《天路》,旋律优美,情感浓郁,家喻户晓,人听人爱。
我去过西藏,乘车于青藏公路,体验过青藏高原的博大、险峻和荒凉,目睹青藏铁路建设的宏伟和艰难,由衷地赞叹“天路”工程的卓绝和伟大。然而,吉首矮寨一行,却让我对“天路”又有了另一种的理解和体会。
吃过中饭,我们分乘大小三辆巴士,前往矮寨参观正在建设中的吉茶高速悬索大桥。
出吉首市,沿着209国道,由东往西,一路颠簸,来到了闻名遐迩的矮寨山脚下。这里,是吉首通往花垣、永顺、保靖、龙山以及湘西通往四川、重庆的必经之地,崇山峻岭,悬崖峭壁,长沟深壑,山高路险。多少年来,也不知道有多少汽车翻入谷底,有多少司机和乘客葬身车祸,成为湘西交通枢纽上的一大瓶颈。唐代诗人李白有过一句诗:“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依我看,诗仙所述其险其难,恐怕也莫过于此吧!
我贴近车窗,抬头仰望,只见苍穹之下,山峰连绵,巍峨挺拔,直插云霄,悬崖林立,刀劈斧削,云遮雾绕,好一派雄伟壮观的气势。矮寨山上,地势陡峭,林木茂密,那盘山公路,在山体上弯弯折折,来来回回,就像一根缠绕在庞然大物上的小纤绳,汽车行走其上,细如蚂蚁,慢若蜗牛,似乎随时都有可能从上面掉了下来。我们的目的地,在山顶上的观景台。从山脚到山顶,长约
汽车行至半山处,前面出现惊险的一幕:一辆满载货物的大货车因路况不好,操作失当,不慎翻倒在路基一旁,车身变形,货物撒满一地,庆幸的是,此处地势平缓,事故不严重,没有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酿成一场悲剧。真是太可怕了!经过事故现场,只见几位交警在车前车后忙碌,有的在勘察事故现场,有的在帮司机清理货物,还有的指挥着过往车辆小心通行,一个个严肃认真,身不停歇,忙得满头大汗。
一路上,在每个拐弯处,透过车窗,都看得到在急弯顶端,设有一简陋交警岗亭,粉白色的亭身,由于长时期的风吹雨打、乱石飞溅,上面布满灰尘、泥沙和撞痕,面目全非,早已失去本色的光彩。每座岗亭旁边,立一交警,一个个像一尊雕塑,全神贯注,一动不动,警惕地注视着上下路段,一旦发生情况,就会立马上前,奋不顾身,指挥通行,实施救援。
如果说,青藏铁路是“天路”的话,那么,矮寨公路就是比“天路”更令人惊心动魄心惊胆战的“奇路”、“险路”。早听人说,在这条“奇路”、“险路”上,有一支“最牛交警”、“天路卫士”队伍,即吉首市公安局交警大队矮寨中队,不怕困难,不计得失,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年年月月,日日夜夜,雷打不动,风雪无阻地指挥着过往车辆通行,妥善处置突发紧急事故,保证交通畅通,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下子可算是识得“庐山真面目”了。18年如一日,坚持不懈,与寂寞相伴,和危险同行,不容易啊!透过茂密的枝叶,看着那山体上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以及身影上凸显出的坚强意志和的忘我精神,感慨之下,不由得从心底里对他们产生几分敬意。
经过一段艰难的爬行,好不容易到了山顶。车子在山脊绕来绕去,上窜下跳,驶近来路方向的山崖,在一个临时停车坪里停了下来。此时此刻,与上山时的紧张心理截然不同,大家兴高采烈,一个个跳下车去,直奔几十米下的观景台。在观景台上,我们扶着栏杆,举目眺望,水光山色,绿水青山,尽收眼底。只见蓝天白云之下、万丈绝壁之上,悬索大桥像一条长长的巨龙,腾云驾雾,飞越峡谷,将两座高山亲密地连结起来,令人吃惊,叹为观止。想起伟人的一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不正是此处的真实写照吗?
省路桥总公司大桥项目公司的一位工程师告诉我们:这座桥,是吉茶高速公路建设的重点项目,工程概算9.2亿元,总长
大家你拉我,我扯你,谈论着,说笑着,观的观景,拍的拍照,兴致勃勃,欢呼雀跃,都为有幸一睹大桥的雄姿感到高兴和满足。
我独处一处,肃立山头,眼观大桥,浮想联翩。我似乎看到,在这荒僻、险峻的山峰上,一个个开路先锋从天而降,迎酷暑,战严寒,一身泥,一身汗,安营扎寨,开山凿洞,牵线架缆,装轨安梁,不知不觉神奇般地在千米高空中架起了一座通天大桥。我仿佛感觉,由于建设者们精神和力量的注入,突然间,那桥有了生命力,在大地烘托下,在阳光的照耀中,鲜活地长了起来,越长越大,越长越高......
我怀疑自己是在梦幻之中,揉揉眼睛,捏捏大腿,有感觉,知道痛,没有错,是在现实之中。我不敢心有旁骛,错过这难得的观赏机会,凝神屏气,目不转睛,再看那大桥,又有新的发现:它宛若一条横空出世、威风凛凛的锁链,牵着连绵起伏的群峰,栓住千沟万壑的峡谷,将一切自然的意识的妖魔鬼怪歪风邪气统统锁入地层深处,为黎民百姓创建一个和谐、安宁的家园;它又像一道五彩缤纷、永不消逝的彩虹,挡住风霜雨雪的侵袭,驱散天昏地暗的阴霾,将所有显形的隐性的洪水猛兽天灾人祸彻底消灭于萌生之中,让千家万户丰衣足食、平安快乐!
回程的路上,我在想,无论是矮寨公路的守护者,还是悬索大桥的建设者,他们都是“天路”上的壮士和英雄。“天路”,如果没有他们的守护,将会成为一条“鬼路”、“死路”;“天路”,如果没有他们的建设,将永远是一条“断路”、“绝路”。想到这,我不由得更加敬佩、崇拜和爱戴起这些无声无息、无怨无悔的“天路”守护者和建设者来。
三、德夯小溪
到了湘西,德夯是必去的。德夯,苗语的意思是“美丽的峡谷”。苗族同胞是最爽直、最忠信的,地方不美,决不会起一个美丽的名字。
当第一个外人去过德夯,为那里古朴粗犷的民风、神奇秀丽的景色而惊叹不已后,这个千百年来一直养匿在深山峡谷中的“闺秀”,就被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闻名遐迩,享誉中外。四面八方的游客趋之若鹜,纷至沓来,都以亲临其境,一睹其“芳容”而得意和荣耀。
有山就有水,有谷就有溪。山养水,谷生溪。山因水而灵,谷因溪而活。德夯美丽,一定与山、与水有关,与谷、与溪有缘。到了德夯,这个推想,得到了肯定的回答。
我们来到德夯,举目环顾,这里山峰耸立,壁立千仞,怪石嶙峋,树木葱茏。群山环抱之中,杨柳依依,稻禾青青,木楼连连,小径悠悠,炊烟袅袅,锣鼓声声,既有清纯素雅的自然景致,又有独特浓郁的民族风情,犹如蓬莱再现,仙境重演。最让我感兴趣的,还是那条蜿蜒曲折,清澈见底,汩汩流淌,微波荡漾,穿过山寨,伴着田园,向远方伸展而去的山溪。导
多么美丽的神话!多么动人的故事!只要是爱真、向善、崇美,我宁可相信它是真的,爱听!
伴着九龙溪,踏着石板路,我们走走停停,说说笑笑,左顾右盼,穿行在古朴、典雅的吊脚楼之间。那一间搭一间,一户挨一户,一片连一片的木板房,青瓦、板壁、飞檐、挑梁、花窗、雕栏,精巧别致、温馨素净,给人一种亲近、温馨的感觉。最令人感服的是,每家的茶楼都是敞开的,如果你累了,乏了,无论是哪一家,你都可以走进去,拖一把小椅,捡一把蒲扇,坐一坐,歇一歇,喘口气,息息汗,想呆多久就呆多久,主人是毫不介意的。遇上热情好客的房主,还会在须臾间笑容满面地端出一碗清香飘溢的热茶到你面前,你抿一口,温淳甘甜,神清气爽,一切疲乏与烦恼尽抛九霄云外。就是主人不在家,堂屋的大门也不关闭,更不会上锁,从不担心外人擅自闯入。这对我们居住在物质优厚条件优越的城里人来说,真是一件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一地风气,这也许就是九龙溪,与生活在九龙溪的人的生性和特质的表现吧!
越往里走,峡谷越窄。这里,房屋稀疏了许多,路的左右,溪的两畔,人们顺着地势,见缝插针,开出一畦畦菜土和一块块稻田来。高的地方是菜土,低缓之处是稻田,宽宽窄窄,条条线线,层层叠叠,由近至远,漫延开去。每一块地,每一丘田,平展整齐,乌黑油亮,看得出是勤快人精心耕作细致经营的结果。菜土里,种着南瓜、丝瓜、苦瓜、辣椒、茄子、白菜、豆角之类的蔬菜,有的枝繁叶茂,有的瓜熟蒂落,绿色满园,惹人喜爱。稻田里,种的是中稻,稻秆粗壮,谷粒饱满,正是收割时期。也许是与大多数农村一样,青壮年都走出大山到城里经商打工去了,或者是在寨子里开饭店当导游参加表演,稻田里收割稻子的尽是些老人,看上去他(她)们都已年过花甲,但一个个身体健旺、精神矍铄,干起活像小伙子一样,装满五六十斤谷子的背篓,往肩上一搭,轻轻松松,毫不费力,上坡下坡如走平地,尽显一身的满意和快乐。这菜,长势喜人,离不开九龙溪的浇灌;这稻,喜获丰收,有九龙溪一份功劳;这喝了九龙溪水的老人,身子骨硬朗,就是有劲!
时间不早了,我们不敢再往前走,折转身,沿着小溪往回走。不远处,有一座石拱桥,高高在上,傲然屹立,横亘在九龙溪上。那桥,名为“接龙桥”,其身长满青苔,几株灌木蔓生斜出,风吹雨淋日晒的痕迹显而易见。它像一座久经沧桑的历史丰碑,见证着德夯苗寨发展进程的沧桑风云和旧貌新颜,又像一座雍容凝重的天然舞台,演绎出一幕又一幕山寨百姓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的真情活剧,还像一座庄重威仪的号令台,在新的时期,精神抖擞,雄姿勃发,红旗猎猎,战鼓咚咚,激励和鼓舞着这里的人民弃旧迎新,扬帆启航,奋发图强,直奔小康。接龙桥,与其说它连接着九龙溪,还不如说它连接着九龙溪两畔魅力四射的苗寨,以及苗寨里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舒心畅快的德夯人更为确切。想不到,在这山野深处,小溪之上,竟有一座如此令人激动和振奋的不朽之桥、伟岸之桥和希望之桥!
伫立桥头,眼观溪底,现在正是枯水季节,溪里的水量不大,水流平缓,有些地方已见溪底,大的、小的鹅卵石历历在目,成块、成片的岩层裸露出来,停留在深水处、流动在浅滩上的溪水,虽然较前少了许多涌动奔腾的气势,但依然从容不迫,悠然自得,动静自如,急缓有度,轻盈舒展,光彩亮丽,呈现出一种“荣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气度和境界。溪水亦如此,人何勿能呢?
望着那晶莹透彻潺潺流过的溪水,我的心境突然明亮起来,一切私心杂念烟消云散、荡然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