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亲们的追梦三步曲

湖南省财政厅 czt.hunan.gov.cn 时间:2013年08月15日 09:45 【字体:

  已经有八年的时间没有在家乡好好呆上一天,今年暑假终于成行,才知道家乡正在修建“湄江地质博物公园”,申报4A级旅游景区,真是欣喜万分。走在黄昏的田野上,稻花的清香,泥土的芬芳,仿佛又见久违的初恋情人,让我回到了过去;睡在搭着帐篷的平顶上,数着天上的星星,阵阵凉风吹来,消散了盛夏的炎热。兄妹们、儿女们一起聊着童年的往事,向往着家乡美好的未来……。

  80年代:这片希望的田野,成为父辈们梦开始的地方

  我的家乡在一个山沟沟里,很偏僻,很贫穷,70年代因为修建大江口水库,才有了公路。80年代初期,开始在广阔的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那时我很小,却记忆犹新,父亲带着我和姐姐、弟弟来到第一次属于自家的水田,插了一片不成规则的秧苗。我们把它当成了游戏,父亲却笑得非常开心,我们兄妹和秧苗都是父亲的希望和梦想吧。这片希望的田野,成为父辈们梦开始的地方。

  父亲当过人民公社信用社的会计,煤矿的矿长、企业办的主任,但只是集体干部,拿着微薄的工资。在生产队的时候,因为要有劳力出工才有工分,有了工分才可以分到粮食,家里劳力少,公分少,自然分到的粮食就少,那时妹妹还没有出生,家里四个兄妹,一家6口,粮食肯定是不够的。田土分到户以后,父亲经常走三四十里的山路赶回家做农活,一点都不觉得辛苦,在外公的帮助下,把自家的田土整理的井井有条。和姐姐、弟弟经常跟着母亲到二三里外的水库指挥部看一场电影,顺便沿着水渠为稻田引水,然后在稻草上躺一躺,听听蛙声、看看星星。“双枪”的季节,父亲从煤矿里叫上一个班的叔叔,干完了自家“双抢”的邻居、叔伯也来帮忙,两三天就收割完了早稻,插上了晚稻。虽然劳作一整天,但是大家都不知疲倦。明亮的月光下,家里的走廊上堆着的一箩筐箩筐的稻谷,黄灿灿的发着光,大人们大口喝酒,侃着大山,小孩们玩“丢手绢”、“抓小鸡”“打江山”,父亲不时喊我和弟弟去酌一口小酒,那放了点点白砂糖的米酒,是我这一辈子喝过的最香甜的酒。奶奶摇着蒲扇,笑眯眯的看着这一幅“丰收喜庆图”,时不时叫孙女们给她捶捶背,挠挠痒,幸福的笑容让我记忆一辈子,回味一辈子。这些场景,经常一幕幕浮现于眼前、朦胧了双眼。

  或许,那时乡亲们并不丰衣足食,生活的环境也不是很好,经济也不是很宽裕。但是,有了田土,他们就感到了希望,充满了干劲,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期望。我的辛劳的父母亲,也依靠着这几亩田土,把我们五兄妹送上大学的校门,实现他们这辈子最大的梦想。哥哥因为身体的原因,考大学几经波折,但终成了数学博士,已经在国内外数学界享有一定声誉,姐姐成为村里的第一个女秀才,是学校最优秀的老师,妹妹成了医学硕士,我和弟弟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村里的文盲少了,读书人多了,死脑筋的人少了,经商的人多了,整个山村焕发了生机。

  90年代:农民工进城限制放宽,表哥堂弟们陆续走入追逐城市梦想的潮流

  记得上高中的时候,哥哥在一封信上勉励我:作为一个农村的孩子,上大学是一条最现实的路。可是当时农村的教学条件有限,高等学府的招生比例很低,通过学校走出去的孩子并不多,像我们一家兄妹的情况属于罕见。家里的堂、表兄妹们一大堆,大多读完初中、高中就没有再上学。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农民工进城限制放宽,表哥堂弟们陆续走入追逐城市梦想的潮流。

  进城打工的路并不容易,可是比在农村,城市就业的机会、赚的现钱要多得多。虽然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亲们解决了温饱,渐渐走上一条富裕之路,不过离大家心中的期望还有很长的距离,就连能买得起黑白电视机的家庭还不多。于是,表哥堂弟们成群结队南下到过广州,进过工厂,攒了一笔数额不大的资金,又回到本地的城市,做过小生意、开过出租车、跑过运输,后来多积攒一些资金,又纷纷到杭州、上海开了超市、美容馆、餐饮店,即使在城市的夹缝中生存,却也有着无限的期盼和快乐。

  每年春节,兄弟们从各个打工的城市回到家乡,为寂静的乡村带来了无比繁荣的气象。每个人带着从外地带回的礼物走亲访友,白天聚在一起玩玩牌、下下棋、打打羽毛球、踢踢毽子,晚上一起放着烟花鞭炮,好不热闹。年青一代的乡亲们凑在一起,捐个款,整修一下乡村道路,修个水池,让乡村又是一番景象。搭个戏台,自告奋勇出几个节目,把在城市中学的技艺全部展示出来,武术、歌舞、乐器、相声,人才济济,表哥的把孤独王子王杰的《英雄泪》演唱的如痴如醉:“ 云里去,风里来,带着一身的尘埃……梦一场,是非恩怨,随风飘,看过冷漠的眼神,爱过一生无缘的人”,吸引了村里所有年轻的姑娘。请个戏班子,唱上几天的花鼓戏,乡亲们聚在一起唠唠家常,谈谈节后的农忙。而我们这些姑娘们则等着看看有几位漂亮的小生花旦,有一位女扮男装的小生迷的我们几个姐妹追了三个山村。这一切,都像美好的梦境永远留在青春的岁月里。

  90年代末期,兄弟们陆续成了家,在家乡修建了楼房,但是因为在城市里做的事业越来越大,春节的生意更兴隆,因此,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尤其是春节几年都不曾回去过。倒是经常从我这儿中转的亲友们那儿听说:你表哥开超市一年能赚20来万,堂哥的生意很好小汽车都买了,表弟又看上了新的店铺,表姐开个美容美发店变得很时尚……他们在喧嚣的城市里终于完成了蜕变,化茧成蝶。

  21世纪:家乡的山、水,那才是我们真正梦想的地方

  我们迎来了新的世纪,广阔的农村也迎来了新的开始。以前梦寐以求做一个城市人,而如今,当食品、药品安全、环保、诚信等诸多问题充斥市场,绿色、生态、健康、安全成为城市人的奢望。回到家乡,看看那美丽的山水、呼吸清新的空气、住着干净的楼房、享受原滋原味的绿色食品。才发现,那才是我们真正梦想的地方。

  1982年至1986年中共中央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迎来改革开放后第一次山乡巨变。2004年至2009年又连续六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新农村建设、取消农业税,农业综合开发、惠农补贴、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家庭农场”建设,“多予、少取、工业反哺农村” 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让财政阳光普照农村,迎来光明广阔的前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等制度的实施,让乡亲们的心里踏实了。

  我问父亲,你做了一辈子农民,谈谈你现在的感想。父亲说,你到村里去转转,都会看的到,听的到。这些年,从上级财政部门争取几十万,村民自筹了一部分资金,修复水利工程20多处,还修建了横贯四村的新水渠,稻田再没有干旱的困扰了,通往家家户户的乡村公路也基本建好了,通往我家门的这条毛路就是上半年修好的,上边有“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来。各项涉农补贴都实行了“一卡通”发放,全村340户农民家庭吃上了“国家粮”。全村小学生、初中生,都享受了义务教育阶段免学生杂费的优惠政策,3名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得到了教科书,9名初中寄宿班学生免除了寄宿生费,几个村联合新建的小学和大江中学得到了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补助,解决了常规教学仪器设备和电教设备的配备问题;所有村民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5个五保户得到农村低保救助。去年你母亲住院做胆结石手术,报销了70%,自己只花几百块钱,每个月50块钱养老补助随时都可拿着折子去领取。我对父亲说,这些功勋里可有我们财政人的辛勤汗水哟。父亲更是自豪,逢人便大谈国家政治与财政政策。

  优惠的政策、广阔的天地、富裕的生活,让乡亲们的思想解放了,观念改变了,建设美丽新农村成为大家的共同梦想。当村支书的堂哥说,今年我们村纳入全市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家乡的变化,让在外闯荡了许多年的表哥、堂弟和其他的乡亲们都有了回归的念头。

  去年,表哥和弟弟邀请浙江安吉的一位农民企业家到家乡视察了三天。他说,我们安吉曾经是浙江的“北大荒”,通过发展竹业、白茶,以环境优美为表,幸福生活为里,城乡互动为本,十几年时间变成了杭州、上海的“后花园”,成为中国首个“联合国人居奖”获得县。你们这里比安吉具有更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风光,尤其是地质公园博物馆的开发,经专家评审的十大自然景区, 428个景点,发展前景非常好,发展空间非常大,如果通过生态农业产业的带动,将会让旅游、生态相得益彰,是人居与休闲的圣地。一席话极大触发了表哥和弟弟。如是,“学人居安吉、打造美丽湄江”摆上家中的重要日程,通过一年的考察、协调、争取,终于拿下1000亩生态白茶建设基地。当地政府领导非常重视、支持,他们说:生态开发、产业化发展,是政府和农民的共同心愿,只能成功,只要能见到这1000亩的实际成效,你们开发5000亩、万亩,政府都会为你们铺平道路,希望能带动家乡共谋发展、共同致富,建设一个美丽的家园。

  这些年来,无论是农村的岁月,还是城市的脚印,无论那些最近的,还是最远的,我们曾经坚信的,曾经执着的,都是同一个梦想,发展、幸福、和谐。当人与人之间变得亲密、诚信,人与自然之间变得亲近、融合,你的、我的、大家的,便一定能构筑成天地之间最完美的梦想。


乡亲们的追梦三步曲

9967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