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 象 紫 鹊 界

湖南省财政厅 czt.hunan.gov.cn 时间:2013年08月28日 08:52 【字体:

  一次久远的期待,一次望眼欲穿的初识。这是紫鹊界给我的初次印象。

  8月高温下的新化,长时间的大旱让县城四周的稻田裂开了道道缝隙,就象张张大嘴嗷嗷待哺。我们一行6人,从新化县城出发,顶着烈日,行色匆匆,前往慕名已久的紫鹊界。此行的目的主要是考察著名的秦人梯田。经县里同志介绍,我又上网查阅,对它有了大致的了解。它有多项国家级荣誉加冕在身:国家自然文化双遗产、国家农业水利风景区、国家4A级景区等等,并列入了湖南省申遗预备名录,正准备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花香招蜂引蝶,景美聚集人气。它象一位明星大腕,早已声名远播,虽不曾见面,却引来无数注视的目光。我梦寐以求,心驰神往。  

  从新化县城到紫鹊界有50余公里,顺利的话个把小时的车程。半路上天气突变,下了场不大不小的及时雨,但这点雨水对缓解旱情无多大用处。一如南方各地的干旱,这儿50多天不见雨水,尽管如此,我仍然喜欢这儿独特的气候。雨后气温陡降,天气凉爽,神清气顺,心情自然好了很多,而此时的省城仍是烈日当空,高温炽烤。下午2点,我们一行赶到紫鹊界所在地新化县水车镇。至紫鹊界入口,抬头望去,山上的梯田湮没在一层薄雾里,生出一片朦胧的美丽。美女导游告诉我们,车从盘山公路而上,到山顶有十多公里路程,沿途有十几处位置极佳的观景点,为节省时间,大家先上山顶,再赏美景。

  车在弯弯山路盘旋,两边的梯田一闪而过,似乎看不出什么特别。大约20分钟,车终于来到主峰下。停车场到峰顶有400级石级,垂直高度上百米,我们选择从最陡的一条“天梯”拾级而上。我竭力控制激动的心绪,三步并着两步冲到最前面,陡峭的石级似乎对我没多大阻碍,不一会儿就爬上峰顶主亭。登高眺望,美景尽收眼底。梯田气势磅礴,仪态万千,让人震撼!主峰海拔1200多米,眼下群山起伏,在万顷群山间,三三两两极富苗瑶风情的板屋点缀其中,极具乡村韵味。曲线流动分明的梯田高高低低横挂山岭间,宛若一幅巨大的八卦图。长的短的,大的小的,弯的直的,错落有致,满目绿色,层层叠叠。有如动听的歌谣,绿色为背景,梯田为歌词,变幻作旋律,大气而悠扬,迷人而销魂,热情而奔放。导游告诉我们,紫鹊界集云南哈尼梯田的大气、广西龙胜梯田的壮美、菲律宾巴拉韦梯田的险峻和越南沙坝梯田的飘逸于一身,总面积近6万亩,集中成片的有2万余亩,坡度一般在25-40度,最陡达50度以上,且重叠于海拔500米—1100米之间。梯田依山势回旋盘绕,大的不足一亩,小的只能插几十兜禾苗。几位摄影爱好者早已迫不及待,迅速拉开架式,变着角度一阵狂拍。我没带相机,留下些许遗憾,赏到如此美景,欣然陶醉其中。

  我们继续着游程,至半山腰一处,梯田环抱中,一青瓦木板屋耸立中央,点缀遍山绿色,格外显眼。屋外几人正在聊着,估计是农家收工回来了。此时,夕阳斜照,给山野田园镂出道道金色,或明或暗,或浅或深,层次分明,色彩柔和,一幅和谐生动的农居图跃于眼底,游客如痴如醉。在一块引导牌上,详细介绍了一种产于本地的特色有机稻,也称紫鹊界贡米,它不含糖分,含有丰富的铁、钙、锌、氨基酸、赖氨酸和其他多种微量元素,荣获过湖南唯一的中国地理标志类粮食产品和上海世博会展品,是不可多得的健康保健食品,也是当地著名特产。“紫鹊界最著名的不是有机稻,而是梯田独有的自流灌溉系统”。看着我们疑惑的样子,导游继续缓缓道来。秦人梯田已经存在2000多年了,始垦于秦汉,盛于宋明,是南方稻作文化与苗瑶山地渔猎文化交融糅合的历史遗迹。农业生产一直沿袭手工耕作方式。最让人惊叹的是梯田的灌溉系统之科学精妙。梯田周围,山上山下,既无池塘,也无水坝,更无沟渠。灌溉的水都是从岩石裂隙间渗透出来的地下水,却能四季长流不息,而且,天气越是少雨,水越清纯,永不枯竭,民间有说“天下大乱,此地无忧,天下大旱,此地有收”。

  言之凿凿,听者有心,我决定实地察看。这丘田是紫鹊界最大的一块梯田,但不足一亩,处半山腰一山丘之上,方圆百米位置最高,无任何外来水源。我爬上田埂,俯下身子,掰开禾叶,但见田里足有10公分深的水,且清澈明亮,水面还长有一层厚厚的绿色浮萍。导游告诉我,田里的水都是从田块下面风化土壤中层层向上渗出的。再看水稻郁郁葱葱,颗颗谷粒饱满发亮,全没有干旱的痕迹。如非亲眼所见,那无异于天方夜谭。如此科学精妙的自流灌溉系统,世所罕见,堪称奇迹。

  夕阳西下,我们到了一幢宽敞的木屋前,半天的行程结束了。木屋为农家乐休闲客栈,上下两层,呈7字形布局,吊脚楼式纯木质结构。晚上喝起当地米酒,吃着当地出产,一顿酣畅淋漓的山林晚宴,让我仿佛回到了故乡从前。这里空气清新,凉爽宛如仲秋,屋内不吹空调,外面也没蚊虫。只是生活用水小点,电视节目少点,吵闹声大点,隔音效果差点。有道是,横下心,歇半山,停电宝,抹干澡,赤条条,床板叫,隔壁鼾声长,天亮不起床!

  有人说,读懂梯田不容易,行到深处才见美。我看了半天,只懂个皮毛,但此行最大之收获,是亲身感受了这里的古老与神奇,得到一次认识紫鹊界的机会。千百年来,紫鹊界人在海拔千米的山冈上,荷锄背耙,繁衍生息,创造奇迹。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田就有多高。这是历史的丰碑,正如潺潺自流的岩隙水,自然灌溉,永不停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是一种精神的契合,也是传承和弘扬。走进新时代,新紫鹊界人必将创造新的奇迹,续写新的辉煌。


印 象 紫 鹊 界

9967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