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写的财政支付人
人们依稀记得:2003年2月18日,冷水江市国库银行账上仅剩下8293.63元钱,这一点点资金,连一名普通职工的个人存款都不如。政府运转难以为继,城市建设停滞不前,民生支出无法保障,形势万分危急,改革刻不容缓,整合资源,盘活存量,实行集中支付,冷水江市财政别无选择。
2003年5月8日,当人们还在回味“五一”长假的开心时,在呛鼻的油漆味、条件简陋的临时办公场所里,冷水江市国库集中支付核算中心如期挂牌运行。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有的只是一双双充满疑惑和不解的眼神,有的只是一个个核算单位倾泻而来的牢骚和埋怨。他们怎么都不肯相信,行政单位数十年来各自为政的财政支付体系,会因这样一个刚刚组建、人员仅20人的小机构而改变。
“生于忧患”,国库集中支付中心的建立,似乎注定了支付人的工作看似波澜不惊,其实都是风尖浪口。
他们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表,每天早上8点就进入忙碌的工作状态。钱没对上,饭顾不上吃;账没结清,加班至深夜;累了,趴在桌上休息几分钟;病了,不顾医嘱依然坚守岗位。一天下午,核算股长谢新国突然晕倒在柜台上,大家手忙脚乱,赶来的妻子呼天抢地,原来15天前,他刚做完左肾手术,医生嘱咐起码要休养半年,而他却隐瞒了病情,拆完线又马上回到了工作岗位。由于长时间、超负荷、高强度工作,导致伤口感染,旧病复发,不得不进行第二次手术。临上手术台时,谢新国担心的不是自己的病情,而是满脸惭愧地对大家说“对不起,我拖累整个工作了!”
年关岁末,人人忙着置办年货,个个赶着回家团聚,而国库集中支付人却不得不在这个万家团聚的前夕加班加点,对各单位款项进行拨付、盘点、结转!
2008年冰灾,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电力供应中断,后备电源仅仅能维持电脑的运行。为了年关核算的正常运转,资金的及时拨付,空调没办法开,取暖器不能用,但他们没有停办过一天业务,20名工作人员有11人严重感冒、带病坚守岗位。大家用长满冻疮的双手开出一张张温热的转账支票,用冻得瑟瑟发抖的双脚,融化了单位与银行之间的冰雪。不管环境如何艰苦,不管任务有多压头,20张面孔始终充满着微笑,此时此刻的他们,忠实践行着“算准每一个数据,填好每一笔分录,做好每一步核算,搞好每一项审核”的铿锵誓言。
作为财政资金的“出口”,有时难免会“卡”住一些不符合制度规定的开支,在原则面前,国库集中支付人始终坚持“能办的事立即办,不能办的事坚决不办”。
2013年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一些人试图“打擦边球”多发津贴补助,但一律都被拒绝支付。今年1月份,一笔没有文件规定的津贴被支付局局长谭筑东拒付,当事人是一位与他关系很要好的老同学,面对老朋友的责难,他没有放弃原则,而是婉言相劝:“政策红线碰不得,拿原则做交易,绝对不行!”这么多年来,拒吃请、拒收礼已成为国库集中支付人的常态,虽因秉公执法失去了一些朋友,得罪了一些亲属,但收获的却是人格的升华和财政的尊严。
历风雨而感改革之伟大,创佳绩而铭事业之可为。从2003年核算中心成立,到2012年全市所有单位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收付,从争当全省改革先锋,到争创全省文明窗口单位,冷水江国库集中支付人一路迈着最坚实有力的步伐。14年、160个月,累计支付金额110亿,拒付不合理开支6300多笔,拒付金额1.3亿多元,他们以共产党员的忠诚和坚守在岁月的长廊中默默诠释着“为人民理财,做人民公仆”的庄严承诺。
十四年的案牍劳形,他们从不言索取;十四年的默默奉献,他们赢得了服务单位的由衷尊敬。他们就是这样,在平凡的岗位,用瘦小的臂膀,用智慧和担当,书写着大写的财政支付人——这,就是冷水江国库集中支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