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习 狠抓落实 遵规守纪 做忠诚干净担当的财政干部
一、把学习摆在重要位置
在当今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对于我们个人来讲如此,对一个单位而言如此,对我们的工作而言亦是如此,停止学习,转眼就会被人超越。财政干部应把学习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如饥似渴地学,坚持不懈地学,多培养一些“书卷气”,少沾点“烟酒味”,要在财政部门大兴学习之风。
加强政策学习。争取政策比争取资金更重要。对财政干部而言,这一点尤为重要。资金争取到了,是个“定数”,争取多少就是多少;政策争取到了,是个“变数”,除了资金外,带来的附加效益可谓“不可估量”。身为财政干部应及时学习、研究、掌握各种政策,特别是领导干部,不但要善于研究政策、争取政策、运用政策,而且要在第一时间领会政策精神、抢抓政策机遇,迅速行动、主动对接,围绕政策争取项目和资金,做政策上的明白人、有心人、精明人。
注重学以致用。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财政干部应当自觉地学习运用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来认识、分析和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使我们的各项工作措施更加符合客观规律,更加符合社情民意,更加符合群众利益。同时,应当立足开阔视野、提高理论素养、提高思维层次,广泛涉猎现代经济、科技管理、法律历史乃至文学诗词等各方面知识,力求学有所得、得而能用、用而生巧,善于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在提高实际工作水平、提高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上下苦功,做到学以致用。
不断追求提升。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毛主席说,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主观世界。周总理说,要活到老学到老。其意思都是告诫我们要充实自我、完善自我,不断追求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读书学习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一个爱读书、爱学习的人,其个人品味、气质、能力、素养必定会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得到提升。新常态下,财政干部只有加强学习,不断自我充实完善,才能使自己的思想观念、专业知识和政策水平与新的形势、新的要求相适应,才能使自己的政治素养、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与领导职务、岗位职责相适应。提升,是永恒的追求和信念,一旦成为财政干部的自觉,必将成为推动财政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二、把落实作为关键
邓小平同志说,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部署工作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难的是如何围绕部署抓落实。按照中央部署,2017年要基本完成新一轮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和任务,2020年各项改革要基本到位,基本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众多紧迫而艰巨的改革工作和任务需要我们去落实。如何抓落实?这既是一种方法、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财政干部做工作、干事业绝不能因为困难和压力就退避三舍、绕道而行,必须坚持不落实不罢休、不解决不放手。
开拓创新抓落实。思路决定出路。只有勇于创新,才能不断破解难题、突破瓶颈制约。当前财政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需要决心、需要勇气、需要胆量去抓落实。财政干部应当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为前提,敢于冲破旧模式、老规矩、老经验的束缚,敢干、会干加巧干。只要是为了事业,为了发展,为了老百姓,都应根据情况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力求办事方式最快、办事效果更好,不能前怕狼后怕虎,树叶掉下来怕打破头。开拓创新需要解放思想,解放思想首先要敢想、敢闯、敢突破,这是前提和基础。同时,在创新的过程中应当允许失误,但绝不允许怕失误而不干工作。做事有风险不要紧,要紧的是因为怕风险、怕担责而不做事。财政干部应一切以事业为重,勇于探索、开拓创新、主动作为,力争各项工作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就。
改进作风抓落实。李克强总理说,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如果缺乏一种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工作浮在面上、成绩挂在嘴上,凡事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再好的思路也会因落实不力而成为空中楼阁,再宏伟的蓝图也会因落实不好而成为海中幻影。在真抓实干上改进作风。抓落实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矛盾和问题。遇到矛盾和问题千万不能绕着走,而要始终保持知难而进、锲而不舍、百折不挠、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重实际、说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缜密周全的思维,从细节入手,从小事做起,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想问题、办事情、干工作要实打实、真对真,开会、讲话都要解决问题,凡事都要落在实处,要努力在财政部门形成一种“少说空话、多干实事”的务实风气。在雷厉风行上改进作风。树立“能快不快是失败、能超不超是失责”理念,该今天完成的工作决不推到明天,该今年做好的事情决不拖到明年,一天也不荒废,一刻也不懈怠。否则,再简单的事情也会搞复杂,再好的机遇也会错过,留给我们的只有遗憾和落后。对党委、政府做出的决策部署,安排的各项工作,要雷厉风行坚决执行,说干就干,干就干好。特别是对重点项目、重点工作,要紧抓不放、一抓到底、抓出实效,绝不能消极应付,谈条件、讲价钱,更不能阳奉阴违,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拖拉疲沓、推诿扯皮。在精益求精上改进作风。工匠精神的内涵体现在财政部门,就是我们拨的每一笔款、记的每一笔账、走的每一个流程,都要追求严谨细致、精益求精。应大力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研究问题必须深入到问题的实质中去,精准把脉,把问题的重点、难点搞清楚、搞透彻;解决问题必须对症下药,精准施策,采取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干一件成一件、办一件结一件,真正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实实在在推动改革、促进发展。
健全机制抓落实。抓落实,不仅有干部的能力和态度问题,还有工作环境和氛围的问题。应从体制、机制、制度入手,营造“人人有目标、事事有人抓、件件有回音”的落实环境和氛围。领导带头抓落实。优良的工作作风是一级一级带出来的。说一千,道一万,不如领导带头干。要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少坐办公室,多到工作一线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做到领导指挥在一线、措施落实在一线。领导干部应由督促执行向率先执行转变,变“给我上”为“跟我上、看我干”,做抓落实的第一示范人。有了重视抓落实的好班子,才能带出善于抓落实的好队伍。明确责任抓落实。拖拉疲沓、推诿扯皮与目标责任不明确、工作任务未细化有很大关系。应健全人人负责、层层负责、环环相扣、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工作责任制,把目标任务具体到项目、分解到单位、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个人,以责任制促落实、以责任制保成效。应通过建立主体明确、权责对称、层级清晰、奖罚分明、衔接得当的岗位责任制,形成岗位之间的无缝责任链接,使每项工作任务、每个工作环节的责任都落实到人,确保时间与任务同步。严格考核抓落实。评价一个干部,重要的不是看他说什么,而是看他做什么,看他做得怎么样。要抓好工作落实,必须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和选拔任用机制。应将抓落实成效作为干部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真正运用到干部任用上,与干部的“面子”“票子”“位子”挂钩,考出导向,评出压力,比出动力,奖出积极性,解决“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干与不干一个样”的问题,鼓励大家多干事、干实事,给愿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提供更好的舞台。同时,要严明工作纪律,实行最严格的责任追究,盯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推动形成重落实、抓落实的良好风气。
三、把守纪当作根本
常言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是最大的财富。对于财政干部而言,财政资金和政治生命“两个安全”,是最大的幸福。如果安全出了问题,一切都是空谈,“神马都是浮云”。确保安全的根本在于守纪。全面从严治党,越往后执纪越严。财政干部应当严格遵规守纪,切实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确保财政资金和政治生命“两个安全”。
精诚团结,严守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所有党的纪律和规矩中,第一位的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财政干部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应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时刻谨记自身责任和光荣使命,自觉服从大局、服务大局,个人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团结一心,荣辱与共,形成思想上高度统一、行动上步调一致、工作上同心同德的干事创业局面。对于社会上那些恣意散布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意见,公开发表违背中央决定的言论,制造传播政治谣言,丑化党和国家及领导人形象的言行,每一名财政干部都应自觉地站在讲政治、讲大局、讲规矩的高度去认识和鉴别,旗帜鲜明地加以抵制。
令行禁止,严守工作纪律和群众纪律。财政干部应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体察民情、帮民解困,努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切实做好贫困群众的精准帮扶工作,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多做优环境、促发展的事情,多做惠百姓、泽后世的事情,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口气硬、架子大等老爷作派问题,不断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应加强督促检查,对典型案例点名道姓通报曝光,严肃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问题,确保机关行政高效“运转”,不断提升群众满意率。
勤俭节约,严守廉洁纪律和生活纪律。“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乱用”。财政干部职务虽然不高但地位高,权力虽然不大但影响大,尤其要严格带头遵守各项财经纪律,依法理财,依法履职。特别是领导干部,应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直接责任、领导责任。每一位财政干部都应当从严规范公务行为,勤俭节约办一切事业,模范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不管是八小时内,还是八小时外,任何情况下都要能经得起考验、抵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要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饭坚决不吃;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东西坚决不拿;管住自己的腿,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要珍惜荣誉、珍惜岗位、珍惜家庭,敬畏法律、遵守纪律、严格自律,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不踩纪律“红线”,不碰国法“高压线”,切实维护清正廉洁的财政干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