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条被子”叙温情 尽心竭力诚为民
2020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第一站便来到了湖南省汝城县沙洲村,揭开了一段尘封半个世纪的“半条被子”温情故事。从长征到抗战,从革命到建设,从脱贫到振兴,党带领着人民,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民族的复兴传奇。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百年党史如壮美画卷,激励着每一位党员干部从中吸取思想伟力,砥砺前行。国之受辱如同自身受辱,民之被欺如同自身为奴,我党成立之初,中国积贫积弱,周围“群狼环伺”,人民衣不蔽体,从那时起每一位党员就誓与人民血肉相连,甘贫苦节,负重前行。
国有栋梁,民有脊梁。千锤百炼,百炼成钢,党的百年奋斗史,无不体现着百折不挠的精神和一身百为的担当,走过万里长征,燎原神州大地,延安窑洞的兴国之光点亮百年征程前行之路,无一不是为了人民能立定脚跟挺起脊,自立自强树自尊,昂首阔步奔未来。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大国之重在于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员干部要树立起崇高党性,以民性为根本属性,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用以人民至上的理念推动乡村振兴工作。一切为民,也要一切靠民,血脉在于民,力量亦于民,党员干部要有与民心心相印的温情,也要有一呼百应的凝聚力。
半条被子半辈子,一声党员一生缘,既是鱼水与情深,一枝一叶总关情。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为民服务当中,要有气宇轩昂的精气神,也要有不厌其烦的耐心,把百姓当亲戚,把群众当家人,有求必应,百问不烦,是体现党员干部的百姓情。“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让鱼水情深在新时代绽放,带着“半条被子”走好新的长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