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沅水旧事到常德新章——读《湘行散记》有感

湖南省财政厅 czt.hunan.gov.cn 时间:2025年04月14日 11:03 【字体:

那时的船与水:沅江上的生命诗行

沈从文极爱写沅水,他笔下的沅水,是一条流淌着生命力的河。水,既是自然之景,也是人文之镜——吊脚楼的倒影、矿工的汗珠、龙舟赛的喧哗,都在波光中折射出湘西的野性与诗意。当然,要写沅水总绕不过船,还有船上的人们。那船是谋生的工具,也是情感的载体,船夫们“行船如飞”,在激流险滩中唱响粗犷的号子,将酒后的豪情与生活的辛酸都揉进每一桨的起伏。

白河的壮阔与清秀交织,山融于水,船上的人在沅水上桨行,桨划破平静水面,人唱起多情的歌遇到多情的人,就有了很多故事,水上泛出一点点甜和很多生活的苦味。

在这浮荡的催橹歌声中,旧日的船会行向何方?

那时的常德儿女:苦难与尊严并生的群像

沈从文笔下的常德儿女是朴素的,更是鲜活的。船夫以酒驱寒、以歌解忧,用血肉之躯对抗自然的暴烈。吊脚楼女子敢爱敢恨,在命运的夹缝中绽放炽热的情意。黑脸黑手脚的矿工在生存的泥淖中坚守人性的温度。还有那些士兵们、蛮横的军人们,无一不被历史的洪流裹挟向前。

他们的生活“皆很悲惨”,却始终“不逃避为了活而应有的一切努力”。这种“哭、笑、吃、喝”中又透出澎湃的生命力。这景这人,仿佛一幅幅旧日油画,暗淡的天光,各式大小船只,凝固成沉闷的色块。人也是暗淡的,但多情,那摇船人苦涩的歌声,水手们有力的号子,乡音唱起小曲,唱出了对生活的爱与恨,点亮了整幅画卷,让人深深沉醉。

从沅水到沅江:常德发展的文化基因解码

今日的常德,早已不再是沈从文笔下那个“经济一天比一天坏”的边城,但沅水血脉仍在城市肌理中奔涌。

昔日的木帆船被现代化港口取代,码头边的茶馆、老船工的故事,在博物馆和文旅项目中延续着“行船如飞”的记忆。白河两岸的“翠绿瀑布”已成国家湿地公园,吊脚楼化作文化遗产街区,龙舟赛延续至今、热闹更甚。

滨江高楼间保留一片片青石板巷,“撒落苔藓的落叶”连接起“那时的朴素”与“今日的繁华”。常德儿女的朴素和坚韧依然在血液里流淌,那些“大喊大叫”的孩子们接过了时代的火炬,和旧日的船夫、矿工、士兵们一样,也哼着欢乐的、苦涩的、多情的曲调,但大踏步地向前走去了。


从沅水旧事到常德新章——读《湘行散记》有感

33640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