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集中更多公共资源保障改善民生
本报1月22日讯(记者 苏莉)今天,出席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的代表们分组审议了《关于湖南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和《关于湖南省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11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代表们一致认为,2010年是国内外经济环境极为复杂的一年,也是我省各方面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三湘人民,积极应对各种困难挑战,抢抓发展机遇,统筹做好转方式、调结构、抓改革、强基础、惠民生各项工作,奋力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的势头更加巩固。
代表们说,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省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经济增长的动力和压力同时存在,应该更加主动地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更好地配置社会资源,抢抓机遇,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要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增强发展优势和后劲。要完善和落实鼓励民间投资的财税政策,着力拓宽投资渠道,确保必要的投资规模和重大建设的资金需要,引导资金投向农村水电路气、保障性安居工程、教育卫生、节能减排、生态环保等,以投资结构调整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公共财政要让老百姓共享发展成果。”代表们认为,财政支出要重点加大对“三农”、欠发达地区、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扶持。要突出民本理念,集中更多的公共资源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全省预算内基建投资优先投向惠农工程,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扎实抓好农田水利建设,洞庭湖治理、农村饮水工程改造、病险水库整治等重大水利建设,要加大资金投入。要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继续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要继续完善社保体系,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积极推进“新农保”试点,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