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十一五”湖南CPI上涨16.6% 食品类价格涨幅最大
红网长沙3月1日讯(潇湘晨报记者 戴丹 通讯员 谌滨)“十一五”期间,湖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作为市场经济运行状况“晴雨表”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也出现了较快上涨。
来自国家统计局湖南调查总队消费价格处的最新数据显示:“十一五”时期,湖南CPI上涨16.6%,比全国平均上涨15.6%的水平高1个百分点,年均上涨3.1%,与中部六省相比,湖南CPI涨幅第三,河南、山西、湖北、安徽、江西分别为17.5%、17.3%、16%、15.6%、15%。
受国内经济快速增长和世界金融危机影响,湖南CPI经历了大幅上涨到急速下跌再到继续上涨的过程。
2006年-2008年,国内经济和世界经济同时快速增长,同期湖南CPI分别上涨1.4%、5.6%和6%;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暴发,国内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导致2009年湖南居民消费价格下降0.4%;在国内和国外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政策作用下,2010年,湖南居民消费价格重拾升势,涨幅为3.1%。
从“十一五”时期所调查的八大类价格来看,有7类呈现上涨态势,只有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类价格呈下降趋势。
食品和居住价格上涨,是“十一五”时期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十一五”时期,湖南食品类价格累计上涨40%,年均上涨6.9%,食品类价格上涨影响消费价格上涨13.9个百分点,占消费价格涨幅的84.8%。粮食、油脂、猪肉是影响食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
居住类价格在“十一五”时期则累计上涨了20.4%,年均上涨3.7%。从各年情况来看,2006-2008年居住类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分别为4.7%、4.9%、7.6%,2009年下降3.1%,2010年又上涨为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