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专项治理“小金库”接近尾声 探索建立长效机制
红网长沙9月28日讯(记者 谢伦丁 通讯员 欧阳赞友)一个月前,湖南省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派出的14支督导检查组分别从各市州返回,结束为期15天的“小金库”专项治理督导抽查。
至此,连续开展3年的“小金库”专项治理行动进入扫尾阶段。不过,与“小金库”顽疾的斗争,显然远没结束。
湖南省财政监督检查局副局长、省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曹建辉今天接受采访认为,专项行动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小金库”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遏制,但要从根本上治理“小金库”,关键还在于建立长效机制,从根源上防治“小金库”,这也是湖南今后治理工作的重心。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2009年5月以来,湖南展开治理“小金库”专项行动,当年共有25557家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进行了自查自纠,对6143家单位进行了重点检查,共查处“小金库”1252个,涉及金额6.2亿元。
专项行动中,430人因设立“小金库”和使用“小金库”款项受到各类处罚,其中移交司法机关处理43人。
2010年,湖南将“小金库”的检查面由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扩展至社会团体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其中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了“回头看”和摸底排查工作,共发现“小金库”269个,涉及金额1.06亿元;社会团体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共发现“小金库”226个,涉及金额3993.03万元。
从今年的治理情况看,一是加大了巡视督导力度。从4月底至8月底,省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和省治理办先后三次对各市(州)、省直各单位的专项治理工作进行督促指导,重点在于解决走过场和清除工作死角。
其次是加大了社会参与力度,在全面复查阶段,湖南继续推进公示公告制和承诺责任制,要求各单位行政“一把手”对本单位自查自纠成果负主要责任。
三是加大处理处罚力度,从严处理了一批设立“小金库”金额较大、后果严重或顶风违纪的单位和相关责任人。
正如2009年底时任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周强的批示所指出:“专项治理工作成效明显,望巩固成果,关键要抓好长效机制的建立”,制度建设才是有效预防和治理“小金库”的根本之策。
曹建辉介绍,全省已先后下发《湖南省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实施方案》和《湖南省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尝试从深入剖析产生“小金库”的原因入手,查找容易滋生“小金库”的重点环节,着力建立健全财政财务收支管理制度,完善账户、现金、票据、会议费、工会经费、“三公”消费、国有资产等管理办法,提高相关制度的预防性、约束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