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我省大力推进“金太阳”示范工程
本报10月26日讯(记者 张尚武 通讯员 宋高胜 曾杰)光伏行业遭遇“寒冬”,“金太阳”工程雪中送炭。今天,省财政厅专门部署“金太阳”示范工程项目申报,加大支持太阳能光伏产品在本土的规模化应用,带动我省光伏产业加速崛起。
我国生产的太阳能光伏产品,九成左右出口。今年10月,美国、欧盟和印度对我国太阳能产品启动“双反”机制,即对我国生产的晶体矽光伏电池、模组、层压板等产品出口,征收反补贴税和反倾销税。我国光伏产业瞬间进入“寒冬”。
正是在此背景下,中央财政拟安排200亿元专项资金,全力推进“金太阳”示范工程,启动国内市场,支持太阳能光伏产品在国内的规模化应用。
根据测算,今明两年,我省“金太阳”示范工程申报规模为436兆瓦,具体分解为:长株潭“3+5”城市群约170兆瓦,最多的长沙市40兆瓦;教育、卫生等系统扩大光伏应用,系统捆绑打包申报约166兆瓦;国家级工业园区约100兆瓦。
国家财政部要求,此次“金太阳”示范工程项目申报,截止日期为11月10日。国家在支持规模上,对省级不设上限,只要符合条件,先报先批,多报多批。今年的项目补助标准为每瓦5.5元,明年申报的项目补助标准将下调到每瓦4元。
我省拥有中科恒源、兴业太阳能、中电48所等知名光伏企业,光伏产业作为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快,来势好。省财政厅副厅长郭秀宏说,搞好“金太阳”示范工程,推广清洁能源,既有利于光伏行业眼前的脱困,又加快了“两型社会”建设。他提示大家,在申报时间紧的情况下,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认真配合;各有关单位、企业要行动迅速,吃透精神,用好政策,确保“金太阳”示范工程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