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湖南农业综合开发突出“严、实、早” 发力土地治理项目建设

湖南省财政厅 czt.hunan.gov.cn 时间:2016年04月01日 00:00 【字体:

   

    

  安乡县安丰乡项目区排灌两用渠

  

  

  

  石门县秀坪项目区压顶后浆砌渠  

  

  时刻新闻记者 刘露 通讯员 罗云峰 长沙报道 

     

  3月的湖南,春回大地,万物更新。走进正在集中开展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评审的衡阳、常德等地,是另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看着汩汩渠水沿着去年修缮一新的灌渠源源流入田间,祁东县黄土铺的廖小民乐呵呵地向记者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帮我们修通了灌渠,改善了我们的生产条件,现在种田收成好了。”这是湖南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惠及百姓的一个缩影。 

     

  湖南省农开办主任李丙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湖南省农业综合开发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粮食主产县为重点,以建设高标准农田、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抓手,着力增加投入,严格规范管理,创新工作机制,提升开发水平,取得明显成效。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总量从2011年的14.7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6.08亿元,增长77.4%;我省国家开发县数量增加到99个;争取到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扶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创新试验区项目、超级杂交稻示范推广项目和世界银行贷款可持续发展农业项目。特别是将农开财政资金的70%以上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近五年来,共投入73.3亿元,实施土地治理项目,建成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高标准农田593万亩,极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为规范管理,提升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水平和实效,省农开办积极推进了一系列创新探索。 

     

     

      “四严”监管模式见成效 

     

  监理管理一直是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的一道难题。为切实做好监理管理工作,湖南省农发办采用“四严”监管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从源头上防范。为解决土地治理项目管理不到位、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制定出台了土地治理项目管理实施细则。从项目前期准备到申报与审批,从工程招投标到项目实施,从竣工验收到管护与评价等,都做了全方位的规定。为防止工程监理费、科技推广费被挤占挪用,制定了土地治理项目工程施工监理监督管理规定,统一规范全省土地治理项目工程监理行为,下发了加强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在扶持重点、资金使用范围等方面作出详细规定。 

     

  从机制上防范。从2014年开始,农业综合开发还作为21项省级重大产业专项资金之一,进行全过程公开试点,实行制度办法、申报流程、立项结果、分配结果、绩效评价等“五公开”,在网上向社会公布,真正将农发资金的分配和管理晒在了阳光之下。 

     

  从流程上防范。实行政策制定、项目建设、资金使用的一体化管理,形成了责权统一的机制,有利于提升管理效率。为此明确开标、评标、定标的具体程序,规定招标组织形式一律采用委托招标。为了解决围标和层层转包等招投标领域的“顽疾”,统一采用合理定价评审抽取法进行招投标,明确招标文件审查、资格性检查、响应实质性要求和条件检查的具体内容,并明确规定法人授权委托人、项目现场施工负责人应为同一人。通过统一规范土地治理项目领域的招投标行为,挤掉了工程建设的水分,对避免暗箱操作、确保工程质量起到了关键作用。 

     

  从监督上防范。通过考评验收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外部审计与内部自查相结合、考评结果与资金分配相结合的方式,及时排查隐患,倒逼规范管理。加大考评结果在资金分配中的运用力度。在运用“因素分配法”时,按考评结果排名将市州分为三类,再结合各市州上报的排名将开发县分为三类,对所属各县按各等级依次按差额测算资金分配的额度,从而达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目的。 

     

       

      财政资金扶持为民办实事  

    

  从2014年开始,通过自主申报、专家评审、竞争立项的方式,两年共立项18个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园项目,扶持绥宁、桃江竹业、泸溪椪柑、平江茶叶、洞口柑桔等产业,着力打造一批优势特色明显的农业产业带和集中发展园区。经过向国家农开办积极争取,从2012年开始,连续4年,每年安排财政资金5600万元,在湘西州、张家界市11个开发县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扶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创新试验区项目,创新项目扶持方式,发展山区特色农业,在促进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3至2017年,支持湘潭县梅林桥现代农业园区、宁乡县双江口现代农业园区、祁阳县现代农业园区项目建设。通过做实项目方案,抓好项目落地,项目带动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效果更加明显。同时认真研究农业综合开发在资金投入、项目规划、建设内容等方面与省委省政府两个“百千万”工程的对接,使项目发挥更大效力。 

     

          

      资金早下达项目早安排工程早动手

        

  为尽快将专项资金落实到具体项目,促进项目早建设、早完工、早见效,在收到国家农开办下达的投资控制指标后,省农开办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投资指标分解下达到所有开发县。由于投资指标提早下达,开发县有充裕的时间进行现场踏勘和规划设计,既提高了前期工作质量,又为提前编报和批复项目计划、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提供了时间保障,相应也为加快资金拨付进度创造了条件。 

     

  项目计划批复下达后省农开办即要求各开发县启动招标程序,各开发县正式实施招标工作。一是及早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划分标段,编制预算,详列工程量清单。二是及早与县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协调,加快投资评审速度,缩短项目招投标前期工作时间;三是及早编制工程招投标方案,报市州财政部门审批,并备案监察、发改等部门。招标方案审批后,委托招标代理机构办理招标事宜。如,张家界市所属开发县在省农开办批复年度项目计划后,一个月内即完成了招投标工作。 

   

  湖南受地形、天气、作物种植制度等因素影响,全年黄金施工时间仅120天左右。省农开办要求各开发县根据当地实际,统筹安排施工时间,早做施工准备,做到从容施工,尽量做到当年主体工程在农历年前基本完工。 

     

  “十三五”开局之年2016年,湖南将努力建成120万亩左右稳产高产的高标准农田。逐步探索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申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构建更加多元化的投入模式。根据省政府发布的《湖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努力保障13个省直管试点县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任务和资金的落实,探索在涉农资金整合的改革大背景下,发挥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新机制、新模式。加大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力度。实施15个左右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新建、续建项目,为项目区提供配套水利设施和可靠水源保证。同时,高标准农田建设围绕中型灌区布局和实施,逐步实现成片联网,同步发挥作用。

  

  

  

  

  

  

  


红网:湖南农业综合开发突出“严、实、早” 发力土地治理项目建设

8049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