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财政厅厅长石建辉:加强财政资源统筹 集中力量办大事

湖南省财政厅 czt.hunan.gov.cn 时间:2021年03月10日 16:01 【字体:

  蓝图已经绘就,奋斗正当其时。如何统筹用好各类财政资源,推动“两会”和“十四五”蓝图变成美好现实?日前,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石建辉在“学习强国”平台发表了署名文章《加强财政资源统筹 集中力量办大事》。

  石建辉指出,要加强财力、政策工具、跨周期、改革等四方面统筹,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的集聚、组合、均衡、整体等四个效应。

  加强财政资源统筹 集中力量办大事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加强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全国“两会”立足新发展阶段,明确了今年奋斗的新目标、新任务和新要求,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重大任务,我们要统筹用好各类财政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推动“两会”和“十四五”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加强财力统筹,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的“集聚效应”。全面加强预算管理,把分散在各个口子、游离于财政监管之外的各类资金统筹配置,集中用于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一是强化四本预算“全口径”管理。完善综合预算管理体系,强化“四本预算”统编、统批、统管,实行收支“一个盘子”管理、“一体化”统筹使用。以一般公共预算为关联节点,推进“四本预算”紧密衔接,功能互补,促进资金有序流动,形成有机整体。二是强化部门资金“全归集”使用。近年来,在财政资金增量有限的情况下,湖南把工作重心更多地放在盘活存量、挖掘潜力、提高效率等方面,腾出和归集更多资金用于保“六保”、促“六稳”,工作成效多次得到国务院主要领导肯定。下一步,我们将贯彻“零基预算”理念,进一步从预算源头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重点、非刚性、非急需支出。加强部门实有资金管理,依法依规将部门各类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加大部门存量资金与新增预算、结转资金与年度预算、部门资金与预算拨款统筹力度,多渠道筹措资金解决部门增⽀需求。三是强化专项资金“全方位”整合。打破部门利益格局,纵深推进专项资金实质性整合,防止条块分割、撒胡椒面,稀释资金使用效果。探索推广涉农领域“大专项+任务清单”模式及贫困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经验,松绑下放资金使用管理权限,提高市县统筹使用资金的能力和空间。

  加强政策工具统筹,进⼀步提高资源配置的“组合效应”。当前经济形势错综复杂,财政收入增长略显乏力,必须组合运用各类政策工具,综合施策,相辅相成,既确保既定政策目标完得成,又确保财政运行可持续。一是坚持减税降费与财源建设同推进。减税降费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抓手,《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年继续实施制度性减税降费政策,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即使财政眼前再困难,也要把该减的税减到位、该降的费降到位,助力企业轻装上阵。同时,大力实施“三高四新”财源建设工程,着力支持产业项目建设,涵养培植优质税源,加大闲置土地和国有资产处置力度,拓宽财政增收渠道,增强财政造血能力,对冲各种减收影响。二是坚持传统工具与新型工具相结合。直接投入、项目补助、奖励补贴等财政传统支持方式具有指向明、速度快等优势,但有时也存在资金绩效不高等问题。而且,如果边界把握不准,在竞争性领域介入过多,不可避免地会对市场规律和公平竞争造成干扰。要在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的基础上,更多采取贷款贴息、风险补偿、股权投资、政府投资基金等新型手段,“四两拨千斤”带动社会资本投⼊经济建设“主战场”,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三是坚持财税政策工具与其它政策工具共发力。实践表明,越是经济形势复杂多变,越要统筹各个宏观经济部门调控力量,相机抉择、组合运用各种政策工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政策调控实效。要进⼀步强化财税与货币、就业、产业、投资、消费、区域等政策的协调配合,打好“组合拳”,推动实现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等多元政策目标。目前,湖南正积极探索预算内基建资金与财政专项资金协同安排机制,更好服务于“三高四新”发展战略。

  加强跨周期统筹,进⼀步提高资源配置的“均衡效应”。当前各种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我们遇到的问题既有短期的,也有中长期的,要善于从全局的高度和更远的考虑来统筹做好财政工作,完善跨周期财政制度设计,助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一是探索构建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去年中央财政为支持地方渡过难关,转移支付力度空前,湖南财政指导市县跨年安排使用财力,既减轻了预算压力,又保持了支出的均衡性和稳定性。今后,要更加注重财政收支预测分析,从更长周期、更广范围谋划政策和安排预算,加强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完善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以丰补歉、削峰填谷,切实提高财政资源跨周期配置效率。二是推动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有机贯通。坚持远近结合、长短兼顾,促进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衔接,年度任务与中长期愿景相融合。从短期看,要充分发挥财政逆周期调控作用,保持适度投资规模,激发消费潜力,稳定增加就业,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确保完成全年发展预期目标任务。从长期看,要按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推动财政资源配置和政策供给向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促进科技自立自强、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等方面聚焦用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三是促进财政规划与部门规划有效衔接。财政部门在科学编好财政“十四五”规划的同时,主动介入、深度参与部门规划,共同梳理研究未来五年的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和重要改革任务,从财力可持续、收支可平衡、风险可控制等角度提出合理化意见,切实提高财政规划与部门规划的协同性和匹配度。

  加强改革统筹,进⼀步提高资源配置的“整体效应”。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明了“建立现代财税体制”的总体目标、中长期任务和实现路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今年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随着财税改革步入深水区,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必须强化系统思维,提升改革攻坚合力。一是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建立现代财税体制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财政体制改革、税制改革、政府债务管理改革、国资监管改革等各个维度。在谋划和推进财税改革时,要通盘考虑、统筹谋划、压茬推进,着力破解制约财政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和机制性梗阻,以财税体制现代化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二是更加注重协同高效。财税改革不是财政⼀家的事,必须争取各方理解支持,调动各方力量,压实各方责任,才能形成最大的改革合力。比如,针对预算绩效管理权威性不足、结果运用不够等问题,湖南探索建立财政审计联动机制,取得较好成效。在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湖南作为唯⼀省份作经验推介。目前,我们正探索构建政府债务防控新机制,由过去主要依靠财政部门“单兵突进”转变为各部门“协同作战”,按债务形成原因,把偿债控债责任分解压实到相关部门,进⼀步提升债务风险防控的合力。三是更加注重上下联动。一方面,对于中央部署的重大财税改革任务,坚持全省 “一盘棋”,雷厉风行抓好落实,确保改革不折不扣落到实处。比如,去年湖南财政按照“当好过路财神”“不当甩手掌柜”的要求,第一时间将中央直达资金分配下达市县,并全面加强资金监管,支出进度居中部六省第1位。今年中央直达资金持续扩围,湖南将进一步健全直达资金常态化监管机制,最大限度发挥直达资金惠企利民的效果。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基层首创精神,总结提炼湖南财税改革经验,形成可在全国复制推广的模板。对改革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调研发现的潜在风险点,及时向上汇报,提出对策建议,努力为中央统筹推进财税改革提供高质量的参谋服务。


  原文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4699459785000161414&item_id=4699459785000161414&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t=1615367173922&showmenu=false&ref_read_id=8fd8cf2c-04a1-4300-8965-26c6b24c3e68_1615968330051&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财政厅厅长石建辉:加强财政资源统筹 集中力量办大事

1487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