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报:脱贫不歇脚 迈上振兴路——湖南财政大力支持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乡村振兴见闻

湖南省财政厅 czt.hunan.gov.cn 时间:2021年09月26日 10:41 【字体:

“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形象地描述了中国3个不同地域人群的特点,其中“怕不辣”说的就是湖南人。湖南人的辣劲儿中,透着一股热情,也彰显出务实和担当。

如今,在三湘四水,湖南人用这股辣劲儿,描绘出一幅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油茶飘香 产业兴旺

站在山顶平台向四周眺望,漫山遍野尽是青翠茂盛的油茶树,让人赏心悦目。

“现在目所能及的地方,就是我们的5000亩油茶产业基地。”湖南省泸溪县合水镇党委书记覃智云告诉记者,油茶是泸溪县的传统产业,合水镇更是有着“油茶之乡”美称。过去由于粗放经营,油茶产量低、经济效益不高,老百姓对油茶生产没有积极性。现在采用“企业+农户”的生产模式,乡亲们不仅摆脱了贫困,还迈上了乡村振兴之路。

地处大山深处的泸溪县隶属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曾经是湖南省11个国家级深度贫困县之一。结合传统产业优势建设现代油茶产业园,推广“合作社(公司)+农户+基地+扶贫”等经营发展模式,成为县里确定实现脱贫致富的突破口之一。

“我们在公司务工,每年的收入也有七八千元。”合水镇祖坟山村村民张邦发说。他所说的公司是指合水镇2017年以“公司+村集体+农户”股份制合作联合创办的产业基地——泸溪县荣辰林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总经理陈洋森告诉记者,他们利用县财政支持的东西扶贫协作资金515万元,建成一座年产5000吨的油茶籽精深加工厂,更新改造油茶低产林1000亩,新造三华系列油茶示范林325亩,共带动合水镇12个村(社区)2575名贫困群众实现就业。“我们计划5年投资8000万元,将基地打造成为产业观光、休闲娱乐、林下经济、种养结合和油茶精深加工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公司全面建成后将实现年产值1.9亿元。”陈洋森的眼里充满期望。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泸溪县财政局局长李勇表示,为着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县里制订了《重点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扶持以油茶、柑橘、辣椒等为代表的10大优势产业,财政积极发挥保障和引导作用,其中撬动社会资本5200万元投入油茶产业。在李勇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一本厚厚的《泸溪县乡村振兴统筹整合使用财政资金实施方案》。“这是今年为实现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制定的项目资金使用方案。”李勇说,截至7月底,泸溪县共整合涉农资金2.28亿元,目前已拨付到项目单位2.22亿元。

在湖南,泸溪县的油茶产业发展并非个例。作为油茶林面积、年产量、年产值均居全国第一的油茶大省,湖南将发展壮大油茶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措施。据不完全统计,2017—2020年,湖南省确定的产油大县(茶油大县)累计安排中央及地方财政资金约24亿元用于油茶产业发展,撬动社会资本投入约150亿元。从2021年起,省财政采取竞争性方式和后奖补形式,连续3年共计支持油茶种植重点县提质改造100万亩左右油茶林,并在油茶种植提质改造、产业研发投入、“湖南茶油”公共品牌建设、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给予支持,促进湖南省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油茶产业发展“湖南样本”。

众筹“金钥匙” 打开“小康门”

从长沙驱车不到两小时,记者来到了位于大围山脚下的浏阳市张坊镇田溪村。这里曾经是浏阳市贫困户、贫困人口数量最多的村,如今却成了网红打卡地。滑草游乐场、小水果采摘基地、跑马游乐园、峡谷溯溪探险、玻璃桥及玻璃滑道等游乐项目一应俱全,游客纷至沓来。2017年底,田溪村不仅成功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还被评为“长沙市十大最具魅力旅游乡村”。

这些变化要从一场众筹讲起。

田溪村是一个典型的山村,交通不便、产业滞后,发展困难。然而,大山深处独有的旅游资源让村总支书记李纪煌看到了希望。他分析,田溪有2000亩原始红豆杉林、独特的第四纪冰川石球石貌地质遗址,还有千年古石桥、百年榨坊、古山贡纸手工作坊等文化遗产和桃坪客家人旧聚落群等民俗传承,若合理开发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一定能引来游客。

有了方向,钱从哪儿来?李纪煌脑子里冒出了当时还比较时新的想法:众筹。“最开始说众筹,并没有多少人响应,观望、质疑的人很多。”李纪煌说,通过反复做工作以及党员的带头示范,村民们逐渐动起来了。

经过多次协商,村民们以现金、土地林地流转租金等形式入股,每股1000元,每户2股起,30万元封顶。经营产生效益后,将提留15%的利润作为自然资源股,所有村民均享受分红,村集体经济占股10%,5%作为扶困济贫、环境保护和乡村文明等方面奖扶基金,其余70%按众筹股金比例分配。这样,近200户村民入股众筹近1000万元,用于开发西溪磐石大峡谷风景区。景区自2017年7月开业以来,接待游客量已达70余万人次,门票收入3500余万元,带动村民创收7000余万元。

田溪村的发展,离不开浏阳市财政的有力支持。浏阳市财政局农业科科长王莹介绍说,近3年来,浏阳市统筹财政资金49.81亿元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农业产业、人居环境治理、农村综合改革、乡风文明、乡村治理等方面,实现了农村公路通畅率达90%以上。同时,为激发像田溪村这样的村级组织活力,浏阳市出台了土地、财政、金融、税收、人才等一系列支持政策。市乡村振兴事务中心主任罗永志介绍,市里研究出台多项举措,其中包括由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奖励资金,对先进村和进步村进行奖励,并实行经营管理绩效与经营者收入挂钩,对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成效明显的支部及村两委成员给予最高5万元的奖励。

迁新居 奔幸福

“我家祖祖辈辈住在荒山野岭,如今能够搬进繁华的县城,是前世修来的福。”平江县三墩乡村民苏老爹是该县易地扶贫搬迁县城洪家塅集中安置区的首批搬迁户。如今,他的儿子在职业技术学校学习电工,女儿在附近的食品厂打工,一家人都成了“城里人”。

平江县位于湘鄂赣三省交界处,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曾是闻名全国的贫困县,有8万多贫困人口生活在生存环境恶劣的山区,易地搬迁是最好的选择。2016年以来,平江县统筹资金6.4亿元,在中心城区建起了洪家塅安居小区。同时,为了帮助搬迁户由“农民”真正变“市民”,做到“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平江县把解决搬迁群众后续产业发展、就业增收等问题作为重点任务,通过社区帮扶、就业帮扶、教育帮扶、健康帮扶、救助帮扶、创业帮扶、结对帮扶、日常生活帮扶、社会帮扶9大帮扶措施,让搬迁对象吃下“定心丸”。

泸溪县的扶贫搬迁后续工作也开展得有声有色。记者在武溪镇上堡村易地搬迁扶贫集中安置区看到,小区内干净整洁,设施齐全,不仅有卫生室、幼儿园、便民中心、文化广场,还有扶贫车间。小区管理委员会主任黄生高介绍,这是全县最大的搬迁集中安置区,项目总投资1.8亿元,安置搬迁对象789户、2749人,都是脱贫户。

“那可是没法比啊!”说到搬迁后的变化,从洗溪镇三角潭村搬迁出来的张智启用朴实的话语表达了真切感受。“原来在山里的房子都是砖木的,破破烂烂,现在的楼房宽敞明亮。关键是可以去旁边的药厂打工,‘山里人’变‘城里人’了。”

为打造家门口再就业,上堡集中安置区依托仅一路之隔的泸溪高新技术产业区,为搬迁对象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甚至引导企业将车间开在了小区。对于一些确实有困难的家庭,还可安排公益性岗位就业。截至目前,上堡集中安置区实现就业1238人,其中在高新区企业就业454人、安排公益性岗位89人。

易地搬迁让贫困群众搬出了大山,过上了幸福生活。湖南省财政厅厅长石建辉介绍,2016—2020年,湖南财政共筹集各类搬迁资金410.4亿元,安排贴息资金37.96亿元,支持全省105个县市区69.4万贫困人口完成易地扶贫搬迁,确保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小康路上 财政护航

真金白银的投入,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保障。湖南省财政厅农业农村处负责人介绍,按照过渡期保持财政支持政策总体稳定的要求,湖南省财政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2021年安排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13.93亿元,其中,中央62.68亿元、省级51.25亿元,保持增长态势。省财政厅会同省乡村振兴局等部门制定有关办法,将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使用范围聚焦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衔接推进乡村振兴方面,主要包括产业发展、生产经营和劳动技能培训等。

湖南省财政部门还调整优化了脱贫县统筹整合政策。一是明确了继续实施统筹整合政策的范围。2021—2023年,支持脱贫县继续开展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工作;纳入整合范围的资金与原整合范围保持一致。二是明确了资金使用重点方向。整合后的资金优先保障农业产业发展,同时调整完善资金支持方式,由支持到人到户过渡到主要支持村集体、产业链、产业片。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这是我们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石建辉表示,湖南财政将保持政策的总体稳定,全力支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探索共同富裕新路径。我们相信,更好的日子在后头!


原文链接:http://www.cfen.com.cn/dzb/dzb/page_1/202109/t20210923_3754654.html


中国财经报:脱贫不歇脚 迈上振兴路——湖南财政大力支持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乡村振兴见闻

20655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