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财政铺就教育快车道

湖南省财政厅网站 时间: 2010年04月29日 09:20 【字体:

  近年来,石门县财政局充分履行职能,认真落实教育强县战略,通过多方筹措资金、优先安排和调整结构等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

  ——增强保障水平,提高教师待遇。在安排年初预算中,优先安排教育经­费,特别是在预算中足额安排教职工工资,不留缺口,全力确保教师工资及时、足额发放。自2003年以来,全县教育系统人员经费已累计投入近10亿元,有效地解决了教师队伍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安心教学。为保障教师工资足额及时发放,该县加强了教师编制管理和实行县级财政统发工资。2003年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实行教师工资在银行卡上发放。2004年又将误餐费、适当补贴等纳入县财政统一发放范围。2008年统一规范公务员津补贴,把教师队伍纳入统筹范围,实行临时津补贴,并大幅度调高财政补助标准,年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1500元。2009年按照义务教育绩效工资改革要求,全县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全面落实到位。

  ——合理调整布局,优化资源配置。近年来,该县强力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重点解决农村学校布点散、规模小、教育资源难以集中和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布局调整工作进度,教育资源布局更加合理。2007年,完成“县城区按25万人口规模规划小学、初中,完善澧斓、三中、宝峰、永兴4所城区初中学,扩充永兴学校和三完小”等规划。针对城区近年来,石门县财政充分履行职能,认真落实教育强县战略,通过多方筹措资金、优先安排和调整结构等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

  ——突出薄弱环节,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教学基础设施,缩小差距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近年来,该县大力实施校舍维修改造工程、教学仪器设备充实工程和课桌凳更新工程,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2004年-2008年,财政累计投入5185万元,完成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142个,改造、新建总面积 95393平方米,消除危房面积 113747平方米,全县彻底消除了D 级危房,基本解决了农村中小学校的“安全”问题。2008年财政投入142万元,免费为义务教育阶段新生提供课桌椅11811套;2009年又投入141.6万元,配套课桌椅11800套,逐步淘Ì­所有的旧课桌椅,换上标准课桌椅。目前,该县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达到基本均衡,95%的小学和96%的初中的办学条件达到省级标准。

  ——关注弱势群体,促进教育公平。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积极推进免费义务教育进程。2005至2007年共发放“两免一补”资金5600多万元,惠及学生12.3万人次。2008年全部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并对贫困寄宿生补助生活费,实现了真正意义的免费义务教育,全县没有一名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失学。此外,县财政还积极关注弱势群体,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贫困生资助体系,财政投入资金1171万元,对全日制在校学生中近 2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

  在公共财政的大力支持下,该县农村义务教育得以巩固,普高教育质量大幅度提高,中等职业教育长足发展。先后获得全国扫盲先进县、湖南省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先进县、湖南省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先进县、湖南省危房改造工作先进县、常德市教育工作先进县等荣誉称号,多项经­验在全国、省、市范围交流与推广。教育教学质量和综合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考成绩连续多年创佳绩,2007年高考上线率85.14 %,本科上线率44.26%,录取率为69.26 %,5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学习;2008年高考上线率达85.61 %,本科上线率49.11%,录取率为71.73 %, 8名学生考入北大、清华学习;2009年全县4588人参考,本专科上线4242人,上线率达92.46%;本科上线率达52.8%,全县600分以上83人,清华、北大再取8人。

  (作者单位:湖南省石门县财政局)


石门:财政铺就教育快车道

9974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