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县农业综合开发开亮点纷呈
自1997年石门县被列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以来,该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以优质和实用高效作为开发之本,提出了“全市争第一,全省创一流”的工作目标,不断开拓创新,创造了丰硕的开发成果。
第一,突出重点,抓关键。为打破制约农业快速发展瓶颈,做活农业用水文章,该县按照“集中连片、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申报、一次审批、分年投入”的原则大胆设计出“干渠绕山、支渠绕户、U槽串田、路随渠转、渠渠相连、沟沟相通”的网络格局,解决了项目区的灌溉、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规避了随意调整项目区的行为,发挥了流域或灌区的最大效益,真正达到了“旱能灌、涝能排、田成方、树成行、渠相连、路相通”,开创了石门农业综合开发的特色。
第二,创新机制,抓绩效。为优化项目建设方案,提高项目的实际效益,该县根据“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申报、一次审批”的原则,实行设计方案优选和绩效挂钩的机制。项目建设前,公布项目建设地点、建设标准与预期目标效益要求,由各设计单位提出设计方案,然后组织专家对方案进行评审,方案优者入围进行项目工程设计。项目投产后,把项目的实际效益与设计效益相比较,以此做为设计费支付的依据之一,确保资金使用安全、高效。
第三,开创模式,抓管理。为确保资金管理更加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和严谨化,通过不断探索,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出一套石门特有的、较为完善的农发资金县级报账制管理体系,并精心编制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竣工验收报账流程图》,使报账的程序及所需资料一目了然,该体系被省农发办在全省范围内推广,获得国家财政部门和农开部门领导的高度评价。
第四,全程监控,抓质量。为把好工程建设质量关,顺利实现规划目标,该县组织监理公司、项目乡镇和村组干部形成“四位一体”的质量监督网络,每道工序都制定了严格的验收制度。在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一线监督和指导,严格按制度办事,发现问题立即处理,不留情面,对不合格工程当场停工整顿,无验收合格证的,严禁开工,确保质量监控不留死角。
12年间,该县共争取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10734万元,完成了土地治理、产业化经营等项目23个,改善灌溉面积16万亩,兴建23个大项目、护砌各种渠道总长501公里,机耕道154公里,大小附属建筑物3千多处。极大的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石门经济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