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财政局建议多管齐下加强行政支出管理
一是公用支出标准化。首先,对部门和单位实行科学分类,大体分五类掌握:一类是党委、政府机关;二类是人大、政协机关;三类是担负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部门;四类是行政管理部门;五类是视同行政单位的其他组织。第二,根据单位类别,建立科学的办公用房、公用设备配备标准和公用经费支出分类分项定额标准,保证各部门的基本行政需要,保证各部门能向公共提供均等化的服务。第三,对其他有些难以标准化的支出实行分项测算,包干使用。如出差经费等。
二是职务消费货币化。因势利导,逐步推行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将公务员在执行公务中可能发生的通讯费、市区交通费等,按照量化到岗位的原则,确定科学合理的标准,以岗位津贴形式补助到相应岗位上的公务员。如对移动通讯费,可按级别和岗位补助到个人。对办公电话费,可定额包干到人,超支不补。对交通费,逐步取消单位公车,对公务员按级别和岗位发放交通补助。公安、法院、检察、国安、税务、外事接待等特殊部门可保留公车,内部建立严格的使用管理制度。在过渡时期,可成立公车运营公司,与原单位脱钩。
三是文件会议电子化。加快电子政府建设步伐,建立在政府系统内部封闭运行的政府网络,进行上传下达、文件传送、查询咨询、信息交流。通过在政府网络上传阅文件,提高文件速效,减少文印成本。同时改进会议召开形式。属传达精神,布置任务等类型的会议,采取召开电视电话会议的形式。对必须集中召开的会议,提倡实行无食宿会议,对必须安排食宿的会议,与会人员的食宿费实行包干到人的办法,对愿意统一住宿和就餐的人员,由会议主办单位按标准安排住宿和份餐。
四是公务接待定额化。当前,公务接待活动中浪费比较严重,接待经费管理漏洞比较大,要尽可能减少公务接待范围,切实加强接待经费的控制和管理。对必不可少的公务、接待,试行接待券制度。具体办法是:由接待方对来客发放接待券,来客凭接待卡券在安排的招待所或宾馆内就自助餐,以减少铺张浪费。
五是福利补贴公平化。国家制定公务员福利补贴目录和原则,考虑到各地的地理气候条件和消费水平的差异,同时为了让公务员分享本地经济增长的成果,提高工作积极性,以县为单位由各地根据本地实际,在一定幅度内确定公务员福利补贴具体项目和标准。当前特别要注意纠正的是福利补贴项目过多过滥以及一个地区单位之间悬殊过大的问题,各地要坚决按规定项目、规定标准发放福利补贴,在一个地区同一级别公务员福利补贴标准要统一,防止出现部门差异。
六是奖金发放绩效化。改变目前奖金吃大锅饭的现象,真正按单位和个人业绩对公务员进行奖励。公务员年终奖金标准定为个人1—3个月的工资总额。根据本级政府及上级业务管理部门考核情况和人大会、社会民主测评评议情况,确定单位的奖励系数。按照个人年终考核情况,按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分别确定个人奖励系数。公务员年终奖金最终为:个人奖金标准×单位奖励系数×个人奖励系数。对考核不合格单位取消该单位所有人员的年终奖金,对考核不称职的公务员取消年终奖金。另外,对成绩特别突出的公务员,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省厅级以上部门给予综合或专项奖励,如嘉奖、记功、特殊贡献奖等。
七是专项经费评审化。改变专项经费切块安排、分散审批、随意追加的做法,杜绝事无大小都要打报告要钱、“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不正常现象,走出“一年预算、预算一年”的怪圈。对项目的立项和实施实行评审制度,对单位申报的项目由财政部门联合其他有关部门进行必要性、合理性、效益性评审,并按照项目综合排序和分类排序的方法,建立项目库,根据财力可能与事业发展需要择优安排项目,实行项目的滚动管理。项目完成后,财政部门要组织进行绩效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作为以后年度安排项目预算、加强项目预算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
八是资产管理规范化。成立专门机构统一管理行政单位的办公楼、车辆、大型装备及其他大的固定资产,并拥有和行使行政单位资产的所有权、调配权、处置权,行政单位办公用房、办公设施等按规定标准由行政单位资产管理机构统一配置、调配,执行公务所需大型设施实行统一购置、资源共享。行政单位所办的宾馆、培训中心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经济实体一律与单位脱钩,统一交由行政单位资产管理机构统一管理,同时单位不再享有实体经营收益的分享权。
九是部门办公集中化。逐步改变目前党政职能重复、单位分散办公的格局,在省、市、县、乡四级推行党政合署办公,归并党委、政府行政管理职能,将党委、政府系列的行政管理机关集中到行政大楼或政务区,以减少单位之间的交易协调成本,加强党委、政府及其他有关机构对单位的监管。同时实行行政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办公区与生活区分开。当前,有条件的地方可通过资产置换等方式,扩建、新建行政大楼或政务区,条件不成熟的地方可先搞好规划,但切忌要防止不切实际、贪大求洋或负债建行政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