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凸现四大作用
自2006年开始,在省市财政部门大力支持下,石门县启动了村级组织活动室建设,到2011年,已累计投入资金2200万元,完成了全县所有村级组织活动室改造任务。并以此为契机,加大基础设施配套力度,不断拓展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功能,使其真正成为党员群众学习活动、村民议事办事、文化娱乐的重要平台,其综合效应功能充分发挥。
一是党建工作的大平台。村级活动场所突出党组织活动平台建设,结合党建示范点创建工作,规范设立了村党支部办公室、党员活动室、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作站点。完善了村级组织活动室 “三会一课”制度、“定岗定责、联户帮带”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等党组织生活制度和党组织工作职责、“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准等制度,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成为党员、村民研究决策村里重大事项地方。仅2011年,全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共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2430余次,党员大会1140次,村民代表大会650次,集体土地承包、一事一议、党员纳新、村级财务审议等重大事项得以讨论决策,推进了村务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二是培育农民的好基地。依托远程教育和设立在村级活动场所的法制学校、人口学校、农技培训学校,利用电视讲座、专家授课、现场指导等多种手段,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活动,帮助解决农民在种养殖技术、现代农业、农机使用等方面技术难题,提高农民群众致富技能。2011年,全县共在村部举办柑橘、茶叶等实用技术培训班450余期,培训党员群众6000余人次,帮助农户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生产的本领持续增强,促进了农民增收。
三是便民惠民的服务站。村级活动场所以为民服务方便群众办事为落脚点,设置村级卫生室、农资代销点、农机服务站、计生服务台等便民窗口,为群众就医、购物提供服务,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部分乡镇计生、民政、交警、派出所、司法所、农业等部门还在村级活动场所设立流动服务工作站,利用墟场赶集、群众集会等时机集中上门服务,基本实现了村民“小病不出村、购物不出村、办理证照不出村、信息咨询不出村、矛盾纠纷调解不出村”, 真正把党的温暖送到了人民群众心坎上。
四是文化活动的主阵地。该县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文化娱乐设施建设。近年来,县、乡、村三级共投入资金600余万元,为村级组织活动室设立185个图书室,村均藏书4000余册,建起了87个篮球场,成立了“青年之家”、“妇女之家”等群团活动阵地,组织开展象棋、乒乓球、篮球等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利用活动场所,开展了送戏、送电影下乡、文艺表演等文化活动,引导党员群众形成良好精神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