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市推行综合部门预算坚持六项原则呈现三大变化
去年9月份开始,津市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致力解决预算“两张皮”问题,全力推进综合部门预算,基本奠定了收入全部进笼子、基本支出全部进盘子的综合部门预算新格局,逐步缩小了部门差异、行业差距。推进综合部门预算,津市坚持了六项原则,使收入分配格局呈现了三大变化。
坚持六项原则
一是坚持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按照《预算法》的规定,在既体现国家方针政策,又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原则下,严格按照“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的原则编制2012年部门预算,既体现了实际需要,又考虑了财力可能。
二是坚持了从零开始、重新算帐的原则。2012年的部门预算编制,完全实行“零基预算”。就是不以上年预算为依据,一切基本支出都从“零”开始,以有关政策和定额为标准,重新算帐,并确保把帐算实、把帐算准、把帐算精、把帐算透。
三是坚持了统筹编制、综合算帐的原则。就是不分预算内外,“打捆”编制预算。各部门所有的收入、支出都纳入预算,实行统一编列、统一管理、统筹调度。收入不准打“埋伏”,支出不准超范围、超标准、超定额。
四是坚持了细化到项、公开透明的原则。对编制预算的各项政策依据、标准、方法,都全面公开,不遮遮掩掩;对所有收入、支出项目,都尽可能细化,让大家能够看得懂、算得透,便于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监督。
五是坚持了分类分档、定员定额的原则。根据各部门所承担的职责及业务特点,将各个部门分为若干类型和档次,不同类型、不同档次的部门,适用不同的经费安排标准;对所有基本支出,一律实行定员定额管理,根据规定的部门人员配置,统一按支出定额标准安排。
六是坚持了有保有压、突出重点的原则。对所有支出项目按照轻、重、缓、急排定座次,本着保重点、保关键的原则安排预算。基本支出预算优先保证人员经费、日常运转所需,尽量控制“三公”消费;项目支出预算科学论证、统筹规划,确保办一件事成一件事。
呈现三大变化
一是收入全部预算,缩小了部门差距。列入收入预算的收入,包括本级财政安排的预算内资金、非税收入、预算外收入、上级补助收入等单位全部收入,不允许有预算编制外的收入,使有收入职能和没有收入职能的部门处于了同一起跑线,缩小了部门之间的贫富差距。
二是基本支出差别保障,调动了部门积极性。就是对各单位一般商品和服务支出实行分类分档定额。根据各预算单位的性质和财政供给的政策,把预算单位分为八类,每类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区分不同的档次,对不同类别、不同档次的单位合理确定不同的类档保障标准。从而,打破了“大锅饭”局面,使资金分配与职责职能行使相匹配,部门充分履职积极性更高。
三是项目支出统一规范,严肃了预算管理。对项目支出进行全面清理,属于基本支出内容的业务性专项并入一般商品和服务支出,由单位在预算控制数内根据工作需要和有关政策自主细化安排;一次性项目和未经市委、市政府研究确定的项目支出一律取消,确需安排的项目资金首先由预算单位提供详实的政策依据,打报告由市领导审定预算控制数,财政部门列入需支专项,视财力情况审核拨付,避免了报告满天飞,追加指标没完没了的现象,增强了财政预算的严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