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市市“四个创新”加快信息化进程
截至7月下旬,津市市基本完成了财政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规定的任务,并实现了一些卓有成效的突破。津市市推进财政信息化建设着力紧扣了“四个创新”。
第一,思路创新。以尽快适应财政管理方式的转变、财政改革和发展进程的需要为目标,创新财政信息化建设思路。一是立足于早建、快建。根据深化财政改革、规范财政管理都离不开信息化平台的现实情况,局党组认真研究后高度统一思想:迟建设不如早建设,被动建设不如主动建设,“零打碎敲”不如整体推进。二是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以实用性、前瞻性、领先性为指导思想,拟定财政信息化建设规划,明确所有设备都选择目前技术最先进、性能最可靠的产品,尽量抢占制高点、延续淘汰期,决不敷敷衍衍、得过且过。三是立足于整体联动、全面推进。要求各个部门齐抓共管、各个业务系统齐头并进,力求建立起来的应用支撑平台能够使财政各项业务在一个大平台上融合贯通,实现各业务系统之间的无缝联接。四是立足于协调发展、相得益彰。力求将信息技术以最佳方式融入财政业务管理实践,在实施信息化建设计划的同时,认真学习研究财政业务发展现状和趋势,将落实“三年行动计划”的过程变成利用信息技术解决业务发展中问题的过程,确保信息技术和财政业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第二,机制创新。为了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着力创新了四项机制。一是创新组织领导机制。成立了财政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其它班子成员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信息网络中心主任担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对财政信息化建设工作实行一月一调度,要求在每月的局务会上汇报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二是创新人才支撑机制。在报市编办审批成立专职信息化管理机构的基础上,通过公开招聘,选拔了2名本科学历的专业技术人才(其中一名网络工程师),专职从事信息化建设、信息化管理工作,确保机构、人员到位。三是创新经费保障机制。信息化建设经费按照“宁超勿缺”的原则,全额纳入财政预算,不搞临时动议,不“吃拼盘”、“拉赞助”。为了完成“三年行动计划”,纳入财政预算的信息化建设资金共594万元,其中2010年79万元、2011年252万元、2012年263万元。四是创新网络服务机制。通过公开招标确定网络供应商,以竞争机制提高网络运行质量、降低线路运营成本。在原来电信公司独家经营的情况下,每年网络线路租用费为17.82万元,且网速慢、故障多、投诉不断。2011年,我们决定引入移动公司竞争,电信部门立即主动把“极速通”改为光纤,使网络质量急剧提升。现在,网络运行安全稳定,一年内没有发生投诉,整个线路租用费也降为12.72万元,下降40%,偶尔发生故障,也会在1个小时内得到解决,使网络服务有了可靠的保障。
第三,技术创新。在实施“三年行动计划”过程中,我们还取得了一系列技术创新成果。一是率先使用刀片服务器。改变原有部署常态,主要业务系统均以刀片服务器取代传统的“机架式”服务器,不仅更节省空间,而且极大地提升了集成度和可操控性。二是全面使用群集技术。打破传统的“双机”部署模式,引入单点故障转移技术(MSCS),利用操作系统自带的群集功能,较好地实现多机热备冗余,并大大降低了部署成本;采用网络负载均衡技术(NLB),减轻应用服务器的访问压力。由于采用了群集技术,我市使用的双机软件由7套减少为1套。三是努力整合备用电源。对UPS电池采用集中模块化冗余管理方式。就是将以往电池组分别配备电源主机的管理模式改为单一的模块化主机进行统一管理,当增加或更换模块时无需切断电源。对比传统的UPS管理方式,系统功率因素提高到99%、节电率达30%以上。目前,在断电情况下,UPS备用电源能够满足机房所有设备8个小时的用电需求。四是积极引入系统虚拟化技术。将以前部署在多个服务器上的操作系统部署在同一服务器上,也就是用一台服务器模拟出多台服务器,构建虚拟化平台,不仅有效提高了硬件资源利用率,而且有效提高了数据库运行的可靠程度、稳定程度及管理效率。仅此一项技术创新,就减少服务器12台,节约资金40多万元及其相应的维护、管理、运行费用。五是努力构建一体化网络安全模式。一方面,无缝覆盖部署网络版杀毒软件、桌面安全系统,建立准入控制检测平台,以确保联入财政专网用户的“桌面”安全;另一方面,对防火墙中的安全策略规则进行细致部署,采用基于端口、网络地址段及七层网络协议判断的多重过滤模式,对进出数据包进行智能检测及判断,确保服务器运行安全。
第四,管理创新。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机房管理。对中心机房进行全面升级改造、重新布局。全部以六类线作为传输载体,以提高内部传输速度及稳定性;每个机柜均采用三路供电模块,并进行强、弱电分离,达到用电负荷负载均衡;所有机柜和设备连接处均采用配线模块接入,使之整齐美观、操控简便。二是数据存储备份管理。建立了SAN集中存储及备份平台,针对不同的业务系统及数据,采用不同的备份策略,以确保系统灾难恢复及数据实时恢复的可靠,进而提高数据安全性。三是业务系统管理。将国库支付、非税收入征缴、乡镇财政管理、部门预算、指标管理等核心业务系统全面升级,并实行横向联网;及时完成OA办公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公务卡系统的建设,夯实信息化基础;全面完成一体化支撑平台建设,使核心业务系统能够无缝对接,以确保数据共享及综合查询方便。四是网络监控管理。引入网络监管系统,不仅对整个网络环境软、硬件体系进行监控管理,还对业务应用系统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包括网络数据流量、网络设备、中间件及数据库运行状况等,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入在线故障申报系统,使日常事务服务管理流程化、系统化、常态化;对网络监管系统和在线故障申报系统进行无缝对接,确保维护管理工作科学化、精细化,为网络环境及业务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