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四举措推进超级杂交稻科技示范基地建设

湖南省财政厅网站 时间: 2012年08月27日 09:18 【字体:

  桃源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洞庭湖尾闾。全县拥有耕地面积135万亩,其中水田面积110万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也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县。为促进桃源传统水稻种植水平进一步的提升,从2006年开始,桃源县引进超级杂交水稻种植, 2008年建立超级杂交稻示范基地,其中百亩示范片20个、千亩示范片10个、万亩示范片2个,示范面积达3.5万亩。近些年来,桃源县超级杂交稻示范基地,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服务粮农为宗旨,致力于超级杂交稻的示范推广,超级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由2006年的12万亩扩展到今年的28万亩,亩产比常规稻增产130公斤,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标。2008年至2011年该县连续4年被农业部授予“超级稻示范推广基地县”;2009年和2010年该县“超级杂交水稻丰产技术研究与应用”分别获常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和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0年该县“超级杂交稻高产栽培综合配套技术推广” 荣获湖南省农业丰收一等奖和县科技成果二等奖。

  一、夯实基础,注重搭建农业科技服务平台

  加强领导,成立了县超级稻示范基地领导小组和专家组,把超级稻示范基地建设,纳入了县委、县政府对各乡镇绩效评估和县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考核内容,并与各乡镇一把手签订了责任状。县财政每年安排20万专项资金,用于超级稻示范基地建设。加强科普阵地建设,多方整合资源,建立了8个科普惠农服务站,配备电脑20台,建立了科普活动室,在超级稻示范区开辟科普宣传栏15处。基地制定了《科普惠农服务站工作方案》、《科普惠农服务站管理制度》等。并加强与国家杂交水稻中心、省农科院的联系与合作,先后聘请专兼职技术人员80名,培育确立科技示范户4000多户,做到每个技术员指导50多个科技示范户,每个示范村安排农艺师办点示范,开通了热线服务电话。形成了“县基地、乡镇示范片、村示范户”三级科普体系,和以基地为中心、科普惠农服务站为支点、专业化服务队为骨干,覆盖全县超级稻产区的技术服务网络。建立了激励机制,每年组织3次对手赛检查和1次评比活动,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还确定了银木塘合作社为“袁氏超级稻专用肥”总代理,为超级稻丰收提供了“良肥”支撑。

  二、创新示范,注重提高超级稻产量品质

  近些年来,桃源县不断探索超级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先后推广了超级稻强化栽培、超级稻“三定”栽培、测土配方施肥、水稻抛秧和免耕栽培、稻鸭生态种养组装配套、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先进技术,编写了《桃源县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超级稻高产集成组装技术》,技术入户率达95%以上。新技术的应用,减少了种子、农药和化肥用量,每亩节约成本40元,大大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2010年基地开展了100个组合对比实验,通过对比确立了桃源超级稻推广组合:早稻以株两优819、陆两优996等为主;中稻以Y两优2号、Y两优1号等为主;晚稻以丰源优299、金优299等为主,筛选出适合我县种植的优质、高产、高抗的超级稻组合。2008年8月,中南五省超级稻“Y两优7号”现场观摩会在该县漆河镇示范基地召开;2009年9月,中南、华南的200多名水稻育种、栽培专家云集桃源参观取经。“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先后多次来桃源视察和指导,对桃源的超级稻推广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每年还从他的科研经费中拨付30多万元,支持桃源超级杂交稻推广。2009年基地被确定为国家超级稻亩产900公斤的攻关基地。特别是今年该县热市镇1000亩两优1128、Y两优2号,据专家初步估计有望实现亩产900KG,完成攻关目标。该县漆河镇200亩“全国百强超级稻品种集中展示区”,“ 108个长江中下游超级稻组合”争奇斗艳,为超级稻的推广提供了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的观摩现场。

  三、强化宣传,注重提高农民科技种粮积极性

  要使新技术快速地普及到粮农中去,宣传造势必不可少。近些年来,该县结合超级稻发展及农民对技术的需求,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超级稻生产科普工作规划,在育苗移栽、大田管理、病虫防治等环节,定期开展科普宣传活动、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到农户中进行现场指导,帮助他们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各种技术问题。在示范区利用墙报、广播、电视、现场讲座等形式,宣传超级稻生产技术。积极组织“科技活动周”、“ 全国科普日”、“ 送科技三下乡”等大型科普宣传活动,印制图文并茂的各类资料3万多份,免费发送到每户农手中。科技人员白天在田间进行技术指导,晚上组织技术讲座,帮助粮农算清种超级稻与种常规稻、传统种植与现代种植的对比账。为促平衡发展,该县每年组织10多次共3000多名乡镇村组干部、农技人员、种子经销商、种粮大户到超级杂交稻示范基地进行观摩活动,起到了良好的宣传、示范推介作用。基地负责人、高级农艺师、县科技特派员刘茂秋同志,每年组织培训班30多个,年培训农民近3000人次,并常年累月深入田间地头、精心指导,以出色的工作赢得了群众的尊敬。通过培训,不少农民不仅增长了种超级杂交稻的积极性,也成了种田能手、科技致富的领头雁。如漆河镇的康树成、凌津滩镇的姚云田等就是他们中的典型代表。

  四、技术普及,注重提高农民的农业科学素质

  为加快科技兴粮战略的实施,该县十分注重人才资源开发,着力培育新型农村实用人才。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长期与短期、集中与分散、室内与现场、专家讲课与典型经验推介、编发科普资料与播放科教片”相结合等方式,强化对粮农、科技示范户的科技培训,使其掌握基本的种植、培管、防病治虫等方面的技术知识,造就了一大批有理想、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一代农民技术员和农民致富带头人,有力促进了产业化的良性发展。近些年来,该县共聘请专家及技术人员80多人,每年开展集中培训80期、深入田间地头组织大型讲座60多次、进行技术指导4200多人次、发放图书资料28000多册,100多名科普志愿者每年每人有100多天下乡驻户、分片包干进行培训和指导,每年培训受益农民达22000多人次,培养出了180多名具有影响力的科技致富的带头人。有120人被县劳动人事部门评为农民技术员职称,有15人被市劳动人事部门评为农艺师职称。


桃源四举措推进超级杂交稻科技示范基地建设

9974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