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元财政资金造福桃源县黄石灌区30万群众
目前,天气转寒,湖南省桃源县黄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工地却仍是一片繁忙,干渠、支渠的防渗护砌和部分涵道维修工程正紧锣密鼓地进行。黄石水库灌区管理局的负责人介绍说,该工程是2008年以来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到2012年止,累计投入资金近亿元(其中中央资金5900万元,地方资金4000余万元)。2011年投资1667万元,工程已于今年4月竣工验收。2012年投资1800万元,眼前相关工程正在紧张施工。
桃源县黄石水库位于该县境内沅水一级支流白洋河中上游,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发电、养鱼等综合利用的国家大(Ⅱ)型水利工程。水库大坝枢纽工程1958年动工兴建,控制集雨面积552平方公里,设计总库容6.02亿立方米,兴利库容2.68亿立方米,主要灌溉境内11个乡镇294个自然村的近40万亩耕地,受益群众30余万。灌溉工程于1968年投入运行,共有干渠3条,总长100km;一级支渠31条,总长262.4km;斗农渠1179条,总长1669.9km;另外,还有渡槽、隧洞、埋管等渠系建筑物1099余处。工程投入运行40多年来,累计为灌区农田输水40亿立方米,确保了桃源农田旱涝保收,对灌区受益各乡镇的工农业生产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据统计,灌区粮食平均亩产从建库前的150公斤增长到700公斤,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2亿公斤以上,黄石灌区已成为桃源县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同时,棉花、油菜等多种经济作物产量也都有很大程度提高,显示了水库的巨大社会和经济效益。
但由于黄石水库枢纽、灌区工程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因受当时技术条件及经济水平的限制,工程设计、施工等方面标准较低,工程配套不全,尾欠工程多,加上运行40多年,灌区水利设施严重老化,工程隐患日益加剧。由于干渠淤塞,支渠不通畅,上世纪90年代末,灌区有效灌溉面积降至27万亩。
2008年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列入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后,黄石水库灌区管理局认真组织了工程的实施,确保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建立了规范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工程合同制。工程立项后,在市招标领导小组的支持下,对前来投标的单位在资质、资历及素质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选择施工单位。严格项目预算管理,坚持按规范、按标准进行工程预算,认真审定方案。严格质量监督,工程开工后,省监理公司、市质监站分派人员驻扎工地,对工程建设进行全方位的监督与质检。严格验收,对所有项目进行细查详检。严格项目资金管理,按要求做到专人专账、专户专柜、专款专用。
黄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峻工后,可减少因工程失事停水而造成的灌区作物减产损失,提高灌溉服务质量,年节水530万立方米以上,改善恢复灌溉面积3万余亩,增产粮食300万公斤。按2008年设计不变价格1.45元/公斤计算,可增加经济效益435万元,按水利分摊系数0.4计算,则灌区农民可年增加收入近200万元。还可减少因工程老化、干渠边坡不稳等因素造成的事故抢修费用及经济赔偿费用,年直接经济效益300万元以上。
黄石水库灌区管理局负责人动情地说:“这真是一项造福子孙万代的大好事!工程完成后,不仅能帮助灌区群众增产增收和进行农业结构调整,还将在杜绝灌区用水矛盾,提高灌区水资源管理水平,改善项目区内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极大提高和改善灌区30万群众的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