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县三举措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解难题
桃源县县域总面积4334平方公里,居全省第四位,其中农村土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2%,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任务十分艰巨。一年以来,在省市国土、财政部门的精心指导下,该县坚决落实上级的决策部署,强力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强化组织,解决工作力量难题。桃源共有集体土地所有权8千多宗、集体建设用地2万5千多宗、农村宅基地15万多宗,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任务十分艰巨。为确保3年全部发证到位,该县重点加强了技术单位、相关部门和基层组织的协调配合,做到了分工协作、有效整合。一是优选技术单位。通过公开招标,确定省第二测绘院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技术单位,为推进此项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技术单位每到一个乡镇开展工作,县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领导小组办公室均安排专人同往,现场召开乡镇、村组干部和技术人员联席会议,搞好相关协调配合工作,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确保了工作的顺利推进。二是调动基层力量。通过层层签订工作责任状等措施,明确了乡镇、村组干部的工作主体责任。同时,对于积极参与、配合到位的乡镇、村组工作人员,给予一定的餐费、交通费、误工补助费补贴,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有效发挥了他们在协调配合、调处土地权属纠纷、调查指界等方面的主体作用。三是加强部门配合。国土资源、财政、农业等相关部门分别安排工作力量,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二、财政保障,解决工作经费难题。桃源属典型的农业大县,经济基础相对薄弱,财政状况比较困难,可用财力十分有限。为确保工作顺利推进,该县克服巨大困难,采取压缩其他项目开支,盘活存量土地市场增加收入等措施,将全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通过县财政评审中心专项财政评审,经2012年度县人民政府第一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共安排4300万元用于全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并根据工作进度,实行分年拨付,做到足额、及时,其中2012年财政已经预算安排2000万元,2013年计划1300万元,2014年计划1000万元。
三、创新方法,解决技术处理难题。据测算,如果采用传统的野外实测、实地踩界工作方法, 需要近6000万元资金、5年多时间才能完成,且难以达到工作要求。针对这一难题,该县大胆创新方法,采用飞机航拍全县高清影像图,再通过会议集中室内指界,确定权属界线;对少数界线不清的,再进行实地补调。从目前工作情况来看,这种“底图航拍、室内指界、实地补调”的工作方法,不仅确保了工作质量,极大的缩短了工期,而且大量降低了成本,据初步估算,可以节约经费近2000万元。同时,这次航拍所形成的高清影像图,也为下一步“数字桃源”建设打下坚实基础,恰到好处地实现了“一图多用,一劳永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