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县“三抓三重”推进农村能源建设
今年以来,桃源县积极推进农村能源建设,全县沼气综合利用面积达近20万亩,沼气建设年创直接经济效益7000多万元。
一、抓样板重扩面。今年落实沼气池建设任务1500口,具体分解到33个2011年度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村、5个2012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村、3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组织实施完成。在建池户的选择上,优先选择经济条件较好,建池积极性较高,养殖业较发达的农户,相对集中连片建设,形成了以青林乡采菱村、漳江镇官家坪村、漆河镇玉房坪村等为亮点的户用沼气示范点。侧重抓好大型工程的示范带动,投资120万元实施了桃源黑猪场大型沼气综合利用工程,为二所职业学校2000多学生、一个农庄、70多个农户进行集中供气,目前工程基本完工,使用效果明显,其中沼渣沼液利用工程正在进行中,完工后将为200亩苗圃、250亩葡萄园进行自动供肥。
二、抓投入重扶持。一方面抓好上级资金的支持。积极争取国家投资约800万元,分别是户用沼气国债资金约240万元、大型沼气工程资金约300万元、省级沼气专项资金约50万元、市级项目资金约20万元、后续服务体系建设约150万元,确保能源工程稳步推进。另一方面,积极增加县级财政投入,县财政预算安排沼气建设配套资金,各乡镇、各村(居)对项目业主、项目村建池农户实行政策上的扶持、建池上的优惠,有力推进能源事业的发展。
三、抓质量重管理。在质量管理上,严格按照《湖南省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实施管理办法》的要求,对建池操作作进一步规范,对施工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对沼气综合利用技术进行深层次理论培训。要求从事沼气池建设施工人员必须获得“沼气生产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实行持证上岗。实行技术负责人与农户签订“一池三包”、“一池三改”合同,实行规范化管理,确保农村沼气池建设质量。按照民办官助、规范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机制,今年全县新建后续服务网点11处,为沼气用户开展服务250多次。目前形成了以县农村能源服务中心为龙头,乡镇服务站为依托,村级网点为触角反应灵活的全方位服务体系,及时开展维修等后续服务,使沼气用户建得满意,用得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