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财政多措并举促满意创实效
2012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带来的困难局面,常德市财政局真抓实干,克难奋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财政工作任务,人民满意财政建设取得了新的成效。
1、组织收入促满意。加强考核督收,调整了财政收入考核办法,建立了调度督导机制,有效调动了区县市和征管部门狠抓收入的积极性。加强挖潜促收,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加强了相关收入征管措施;推进了存量房交易纳税评估工作,存量房交易环节税收增幅超过了30%。加强清理增收,对欠缴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人防易地建设费、超容积率的土地出让金等加大清收力度,人防易地建设费增长1倍以上,促进了应收尽收。预计全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48.58亿元,与上年同口径相比增长18.29%,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财政支撑。
2、支持发展促满意。财政筹资方面,市本级落实专项资金1.93亿元,支持了以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体的新型工业化发展;安排专项资金1.3亿元,支持了西洞庭、桃花源等新的财源建设点;落实专项资金1.1亿元,加强了对三产业发展和文化产业的引导支持;安排新农村建设资金1.24亿元,支持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全面落实了免征小微型企业3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向上争资方面,预计全市全年争取上级各类补助资金185亿元,同比增长12%。融资方面,利用棚户区改造、水利建设等政策性项目,通过融资租赁、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开展融资,全市全年城建融资到位资金105.43亿元,支撑了重点城建项目建设;以财鑫担保公司为平台,全年为1218户(次)企业新增担保、小贷、创投资金31.13亿元,缓解了全市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3、改善民生促满意。认真落实投入政策,做到该配套的配套,该保障的保障,该提标的提标,全市企业退休职工、城市低保人员、农村低保人员待遇月均分别提高到1414元、246元、105元,全市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报销水平及农村五保、孤儿供养水平均有所提高;全市切实加大财政投入,教育支出完成48.5亿元,比上年增长38.69%,支持实施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改善了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等办学条件,落实了国家各项助学政策,促进了教育公平发展。认真夯实基层基础,市本级继续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对乡村组织低限运转保障工作给予奖补,村级低限运转经费平均达到6万元;拨付专项资金420万元,支持了21个乡镇实施维修改造。认真支持民生工程,省级22项实事项目投入32.26亿元、市级八大重点民生工程投入35.69亿元,促进了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的顺利实施。
4、强化监管促满意。全市新增148家国库集中支付单位,撤销了348个财政专户和210个实拨资金账户,并全面推行了公务卡结算,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进一步深化。强化了财政投资评审管理,全市完成评审项目 3130个,评审金额127.11亿元,审减资金19.12亿元,综合审减率达到15.04%;强化了政府采购监管,市本级电子化采购平台充分应用,10万元以下的货物实行网上竞价采购,全市完成政府采购合同金额30亿元,节约资金3.5亿元,节约率达到10.45%;强化了支出监管,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三公经费”支出管理的通知》,明确了止付预警、约谈提醒、支出公开、公务卡结算等一系列厉行节约的管控举措;强化了公务车辆管理,全面完成了行政事业单位公务车辆清理,出台了新的管理办法,新购换购公务车辆得到有效控管。财政公开上,督促主管部门公开专项资金由上年的35项增加到50项。
5、改进作风促满意。将2012年作为财政“作风建设年”,开展了集中整训,通过党课教育、剖析整改、谈心谈话、公开纳谏等活动,收到了较好效果。加强了法治财政建设,开展了法治宣传一条街、财政法律“五进”等活动,编辑了财政常用法规、城乡居民财政补贴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简表、农业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制度等资料汇编,对100万元以上的专项资金建立了管理办法,对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推进了依法理财。加强了廉洁财政建设,围绕建立“制度+科技”的财政资金监管预警机制,开展了权力搜索、廉政风险防控,开发了非税收入收支网上对账系统、预算内资金网上对账系统、国库集中支付网上对账系统,实现了对财政资金的全方位监控。加强了财政文化建设,建立了廉政文化展示墙,开办了道德讲堂,举办了财政财会人员登山、乒乓球比赛和财政系统趣味运动会,业余健身运动常态化,培养了财政干部的健康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