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县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执行良好

湖南省财政厅网站 时间: 2013年09月05日 10:02 【字体:

  石门县自2009年成功纳入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后,4年来共获得上级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35610万元,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执行良好,为实现县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科学规划生态主体功能区。牢牢把握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域、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重要区域的功能定位,制定了石门县国家级生态县建设规划,将石门全部区域从南到北划分为粮果生态经济区、中央工贸生态经济区、林果生态经济区、生态资源保育经济区(核心生态保护区)4个生态功能区域。粮果生态经济区面积为43489公顷,素有“石门粮仓”之称,主要发展粮食、柑橘等产业。中央工贸生态经济区是以县城区为中心、辐射周边60公里区域,发展以生态为主的工业、旅游产业。林果生态经济区面积218503公顷,属于限制发展地区,适当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产业。生态资源保护经济区面积101904公顷,占全县国土面积的26.0%,属严禁开发地区,以生态保护和建设为主。通过不同的区域规划相应的支撑产业,设置相应的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为生态功能区建设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和行动指南。

  二、全力实施生态保护工程。一是狠抓水质保护。筹集资金5.6亿元,实施了县城区自来水取口上移,建成城区污水处理场,完成了7座大中型病险水库加固排险,实施了38条小流域治理,水库全面禁投养殖,新建农村安全饮水设施1758处,解决了17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目前水质符合国家质量饮用标准,县城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0%。二是狠抓封山育林。投入生态补偿资金5.3亿元,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工程,2009年来完成造林面积14010亩,退耕还林面积4005亩,水土流失地区封育保护面积39.34平方公里,2012年全县森林覆盖率为70.11%。三是狠抓生态修复。大力推进水土保持、农业综合开发、地质灾害防治、石漠化治理等一系列重点项目,生态环境大为改善。2009年来减少土壤年侵蚀总量106万吨,治理石漠化面积12万亩,水土流失面积由2009年的100多万亩下降到现在的50万亩,土壤侵蚀模数由180万吨下降到了不足80万吨。四是狠抓城乡创建。在乡镇开展了以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能源为重点的“美丽乡村”建设,有2个乡镇获得“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荣誉,4个乡镇 “省级环境优美乡镇” 荣誉,11个村命名为“省级生态村”。在县城区实施了城市净化、绿化、美化工程,完成了城市防洪圈、城市景观、环卫保洁等重大城建项目,实施了县城山体绿化工程、县城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关停和治理了城区所有超标排放烟尘的炉窑灶,推进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建设生态城镇体系,目前县城空气环境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人均公共绿地15平方米,绿地覆盖率达45%,获得“全国文明卫生城市”称号。

  三、大力培育发展生态产业。一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广生态生产技术,打造生态农产品品牌,促进了特色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2012年,全县无公害农产品达29个,基地116万亩,绿色食品认证6个,有机食品认证10个, 46家农产品加工厂获QS认证,注册出口果园29个,注册农产品出口加工厂22家,农产品质量达到了国际国内先进水平。二是加快推进生态工业体系建设。严格项目环保准入,新上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不符合规定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准审批,严禁新上“两高一资”项目,真正做到了不利环保项目不批、破坏生态项目不准。同时,投入资金1.7亿元,完成了38个工业污染源治理项目。目前全县所有工业企业实现了污染源的达标排放,大唐石门电厂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鼓励生产企业综合利用工业废水、废气、废渣和余热资源,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先后实施石门海螺水泥公司利用窑尾余热发电等循环经济项目。2012年,全县万元GDP能耗下降4%,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5.6%,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5%。三是加快发展生态旅游品牌。始终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政策,停止了一切影响景区景点生态环境的项目建设,有效地保护了生态旅游资源,同时,依托浓厚的土家文化底蕴、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和独特的山水自然风光,坚持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并举,打造旅游大县,使生态旅游成为石门经济新的增长点。

  四、严格规范资金使用。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将资金主要用于环境保护以及涉及民生的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确保了资金使用规范、合理。一是突出重点明确方向。2012年我们建立健全生态补偿项目17个,区分轻重缓急,在林业、水土保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分别建立分类项目库,从项目库中提取项目安排资金,对上级要求上报的项目,从项目库中择优筛选上报,确保上报项目质量。二是突出整合提高效益。本着“横向整合、集中投入”的原则,将不同部门的环境保护资金,在职能分工和管理渠道不变的前提下,由相关部门按照国家环境保护规划要求,集中投向生态补偿重点项目,形成资金使用的规模效益。如2012年我们整合林业、环保、水利、农业综合开发等上级专项资金共22972万元,重点用于退耕还林工程、长防林工程和生态公益林补偿以及污水处理厂建设、病险库整治等重大项目,推动了全县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三是突出监管确保安全。全面推行生态工程保护项目资金县级报账制度,积极推行专家评审、招标投标、委托中介审计等,变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控制,按项目进度拨款,把资金管理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确保了专款专用,使生态补偿项目资金发挥更大效益。四是突出评价促进绩效。从项目立项、资金使用、项目效益等环节入手,建立财政生态补偿资金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规范和加强监督管理,完善资金使用的问效制和问责制。生态补偿项目完成后,项目实施单位组织有关专家或委托中介机构,对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价,


石门县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执行良好

9973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