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市市力解养老服务难题
近年来,津市市横向整合资源,纵向激活要素,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用于市养老服务中心、乡镇敬老院和扶持民营养老机构的发展。其中,通过政策激励,引导老年人福利事业向“投资多元化”方向发展,规定凡社会投资兴办养老机构的,投资额在500万元以上给予100万元3年贴息奖励,1000万元以上给予300万元3年贴息奖励,共吸纳社会资金2500多万元,一批“面向社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民办养老服务实体相继成立。目前,全市已建成各类养老机构25个、托老机构23个,集中养老达2500多人,社区日托养老近5000人。
同时,津市市围绕老年人“社保、救助、供养、服务”,加速将建设成果转化为社会养老保障服务成果,基本实现了“四个全覆盖”:一是实现了社保对老龄人的全覆盖。目前,在全市4万多老年人中,除行政、事业单位退休老年人享有养老保障,已纳入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保障的老年人有14399人外,在未进入社会保障体系的老人中,享受政府对征地农转非劳动年龄段以上人员生活补贴的有1889人,城乡“三无”老人、低保、困难家庭老人也纳入了政府提供的保障体系。二是实现了社救对困难老龄人的全覆盖。通过进一步完善乡镇“五保”人员集中供养制,全市农村392户“五保”老人全部实现集中供养;对享受社会救助的农村高龄老人,在享受各类帮扶救助政策外,每月还发放100—200元高龄生活补贴;为562位老人免费安装了家庭电话和“一键通”老年呼叫服务器;为239位老人配备了家庭责任医生;对敬老院每收住一位城镇“三无”老人,按每年5000元标准给予了补贴。三是实现了养老对孤寡老龄人的全覆盖。通过推进公办机构养老、民营机构养老、社区托管养老等多元化的建设,已实行了集中养老对农村“五保”老人和城市“三无”老人的全覆盖。四是实现了助老对所有老龄人的全覆盖。即:依托市、街道、社区三级民政、劳障、卫生、司法的联动服务,为老人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依托楼栋党支部、小区业主委员会、单元居民自治小组,为老人提供邻里关怀服务;依托养老福利机构的专业队伍,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的护理服务;依托各种社区中介组织和社会团体,为老年人提供文体健身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