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财政 永不止步——石门县财政局创建全国文明单位纪实
新年伊始,春意渐浓。一个鼓舞人心的消息从北京人民大会堂翩然而至:2月28日,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获奖名单揭晓,石门县财政局榜上有名。历经6年创建全国文明单位的风雨洗礼,石门财政人终于如愿以偿跻身全国文明单位行列。这是全县财政系统职工的光荣和骄傲,更将是全县财政事业在新的征程中不断开拓奋进的强大动力。
地方财政,一份特殊而光荣的事业。
石门财政人,一个团结而蓬勃的群体。
走进石门县财政局荣誉室,一块块耀眼的奖牌赫然醒目,熠熠生辉。该局先后获得“全国财政新闻宣传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财政系统先进集体”、“省级文明卫生单位”、“省级园林式单位”等荣誉,连续多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目标管理红旗单位”、“五好班子”、“争取国家投资先进单位”等称号。
让我们穿越记忆的河流,去领悟石门财政人在精神文明创建中的风采。
理财服务重根本 事事体现群众观
多年来,该局高度重视凝聚“精气神”的软实力建设,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诚实守信等专题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干部职工联系工作实际,总结提炼出“尚德守法,理财为民”的财政精神,并贯穿于财政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使之成为财政干部队伍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动力,引领和支撑财政工作不断迈上新水平,奏响了“三个财政建设”的最强音。建设真金白银的实力财政。在支持经济发展,夯实财政持续增收基础上,该局强化依法征管,应收尽收,保障了收入持续增长。2010年至2014年,财政总收入分别跨上5亿元、8亿元、10亿元台阶,税收比重达到83%,提前完成小康社会建设收入质量监测指标。建设以人为本的民生财政。尽管近年来财政收支矛盾非常突出,但在改善民生、维护民利方面,该局主动作为、尽力而为。“十二五”期间,是该县民生投入最大、保障范围最宽、保障标准最高的一个时期。投入交通建设资金25.4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2000多公里,实现了l00%的乡镇和90%的行政村通水泥路;投入4.8亿元,完成了150多个水利改造项目;投入资金1.8亿元,扶持了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群众“出行难、灌溉难、吃水难、增收难”等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建设公正透明的高效财政。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建立零基预算、综合预算新格局,经验得到了省财政厅的高度肯定。深化政府采购改革,率先在全省组建县级政府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彻底实现管、采分离,改革经验在全省政府采购工作会议作了典型发言。率先在全省启动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实现收入直达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直达商品或劳务供应者“两个直达”,打造了财政收支“直通车”,适应时代发展的公共财政管理制度全面建立,为财政资金的高效、规范使用提供了机制保障。
道德教育重积累 人人汇集正能量
在文明创建活动中,该局坚持积小善成大德,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干部职工的工作、生活之中,引导和激励干部职工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人人汇集正能量。建设“电子道德账簿”,引导干部职工施德行善。该局利用石门财政信息门户网,创新开设了“电子道德账簿”栏目,将干部职工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的情况,在“道德账簿”里一项一项记载下来,以此作为干部职工年终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电子道德账簿》自2014年6月上旬开设以来,共记载干部职工先进事迹60余件,很多干部职工陆续“上账”。开设“道德讲堂”,引导干部职工见贤思齐。该局严格按照省市文明办要求,开设道德讲堂,先后举办了孝亲敬老见深情、诚信为本树新风等10个主题的道德讲堂活动。通过“道德讲堂”使身边典型成为鲜活的价值观,有形的正能量,成为广大干部职工看得见、学得会的哲理。在2014年金秋助学活动中,该局党委通过“道德讲堂”发出倡议,现场募捐3万多元,帮助贫困学生解决了一批实际困难。成立学雷锋“三关爱”志愿服务队,引导干部职工自觉践行。组建“财政志愿服务队”,建立健全志愿者服务制度,使志愿服务规范化、经常化。2014年先后组织开展了慰问维新镇渡水小学和壶瓶山镇江坪小学留守儿童、澧阳路改造义务执勤、义务植树、清扫路面垃圾、慰问空巢老人等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文化建设重融入 处处弘扬精气神
为不断深化文明创建内涵,该局高度重视机关财政文化建设,努力在结合、融入上下功夫,有效提升了干部职工的“财德”、“财识”、“财风”和“财艺”,打造了一支“为民、务实、清廉”的财政干部队伍。融入书香型庭院建设。全方位建设学习型财政,在加强图书阅览室、健身室等阵地设施建设的同时,注重庭院文化氛围建设。将石门财政精神主题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表述词、“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以及节俭养德、诚实守信等名言警句置于办公楼外墙、办事大厅、服务窗口、楼层走廊、电梯周围。在院落绿化景点四周,设置16个形状不一的石头,精选一批中国传统理财思想经典镶嵌在上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财文化石”,让干部职工潜移默化地受到优秀传统理财文化熏陶。高标准建设“财政文化之窗”,全面展示干部职工摄影书法作品和文化体育活动。组织“中国梦·财政情”征文活动,广大干部积极参与,抒发财政人情怀,展示财政人精神风貌,凝聚了干部职工对实现中国梦的强烈共识。融入活力型机关建设。组建乒乓球、舞蹈、摄影、户外运动、太极拳等多个兴趣小组,重点利用春节、元宵等七个传统节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经常举办财政知识抢答赛、演讲赛、摄影书法作品展、拔河赛、登山赛、文艺演出、户外踏青、爱国歌曲大家唱等活动,培养财政干部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增强了队伍的整体活力和凝聚力。融入廉洁型财政建设。采取集中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经常组织干部职工观看警示教育录像片,在楼层走廊、办公室设置廉洁格言警句,在办公室电脑统一使用廉洁文化主题界面,在局域网开辟“廉洁文化”专栏,编印《道德与廉洁文化书法作品选》,制定《财政工作权力运作规程》,定期发送廉洁短信,做到常念“紧箍咒”、早打“预防针”、浇注“防腐剂”,帮助干部职工从思想上筑起道德和法纪两道防线,该局机关多年来没有发生一起违纪违规事件。
机制保障重长效 条条做到可持续
文明单位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必须常抓不懈、常抓常新。为此,该局注重长效机制建设,强化制度保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管长远、可持续、可操作的保障措施。强化了可持续的组织保障。多年来,该局不管机构怎么改革、班子怎么调整、人员怎么变化,始终都坚持做到,创建班子不散,创建队伍不变,创建经费不减。2009年,该局就制定了创建全国文明单位长远规划,每年制定创建计划,创建目标任务人人分担。局党委每年召开一次动员大会,创建领导小组每月一次碰头调度会,确保创建工作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抓,不流于形式。强化了可持续的激励保障。制定推出了一系列实际管用的制度。为了强化创建目标管理,该局明确文明创建“三挂钩”,即与干部岗位责任目标挂钩、与年终评先评优挂钩、与干部使用挂钩,并严格奖惩兑现。同时,该局探索打造服务品牌,推行“5355”服务规范方法,即“五个一”(对服务对象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热水暖心、一颗诚心办事、一声再见相送);“三规范”(规范办公场所标识,规范人员仪容仪表,规范办公服务环境);“五个好”(说好每一句话,接听好每一个电话,接待好每一位群众,耐心解释好每一项政策,干好每一天的工作)“五不让”(不让群众在我这里受到冷遇,不让工作事项在我这里延误,不让各种差错在我这里出现,不让不廉行为在我这里发生,不让财政形象在我这里受损),广泛开展“共产党员示范岗”、“文明示范窗口”创建活动,引导全员“修身律己,做文明人”,让文明的“种子”入脑入心,部门文明服务形象得到有力提升,在全县行风测评中连续四年名列第一。强化了可持续的共建保障。该局机关成立“城乡共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城乡共建专干,建立“联席会议”例会制度,城乡共建经费纳入机关预算保障,并根据联系点村、社区实际需求,制定《城乡共建方案》和年度《城乡共建计划》,促进城乡共建工作的常态化、长效化。如2014年该局与楚江镇联合开展了“弘扬民族文化,传承良好家风”社区文化活动;投入资金10多万元,支持了楚江镇荷花社区白云山庄“平安小区”建设;在秀坪美丽乡村试点建设中,该局筹集资金6000多万元,支持实施了24个建设项目,打造了常德“美丽乡村建设”样板。
春暖花开季,方舟将远行。站在新的起跑线上,石门财政人信心百倍,齐心在文明创建的道路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让文明财政,永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