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积极探索海绵城市建设
常德市是国内最早认可海绵城市理念并与国际发达地区政府、专业技术团队合作开展实践活动的城市。市委、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在探索海绵城市建设上作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具备了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的良好基础。
一是制定了系统规划。2004年,常德市政府与德国汉诺威市政府、德国汉诺威水协、荷兰乌特勒支市政府、湖南省原建设厅携手合作,向欧盟申请了城市河流污染治理环境对话项目,即《解决亚洲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常德市城区及穿紫河污水治理个案分析》,并于2005年获得欧盟批准。2008年再次合作,共同编制了《水城常德—常德市江北区水敏性城市发展和可持续性水资源利用整体规划》。同时以此为指导,市财政先后投入1.2亿元资金,聘请德国汉诺威水协、中规院等国内外顶尖规划设计单位,高标准编制了城市给水、排水、防洪、水资源利用、绿化、道路等10多个专业规划,和北部新城、江北、江南、穿紫河、护城河等片区水系和雨水综合利用规划。
二是开展了积极行动。根据制定的规划,2009年以来,市城区启动了110多个涉及水系治理、防洪、排水、供水、污水处理、绿地、绿色建筑等项目,预计总投资250亿元。到2014年底止,已完成项目36个,完成投资80亿元。
三是取得了阶段成果。通过开展排水、防涝、治污等工程建设,将江北城区城市防洪水平提高到了100年一遇的标准,市城区污水处理率提高到86%,应对强降雨峰值能力亦有显著提升,城市水环境得到了根本性扭转。特别是建成了一批省内外有影响、市民得实惠的标志性工程,如集城市防洪、绿地蓄水、文化休闲多重功能于一体的常德诗墙;利用生态湿地理念改造传统机埠,建成生态公园模式的船码头、夏家垱机埠;运用海绵道路理念系统集成的环湖马拉松赛道;运用绿色建筑理念完成改造的灯泡厂棚户区和正在实施建设的常德湘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