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推进教育强市建设

湖南省财政厅网站 时间: 2015年04月27日 09:46 【字体:

  近年来,按照中央和省里的统一部署,常德市财政围绕全市教育发展规划,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优化支出结构,不断增加教育投入,有效推进了教育强市建设进程和教育事业长远发展。教育工作在全省靠前位置更加巩固,2014年被评为全省教育工作综合考核先进单位,教育攻坚被评为全省教育创新特色项目;大力深化教学改革,高考成绩连年创新高,一、二本上线率分别高出全省平均5个和7个百分点,文科总分平均分超出全省28分,连续3年蝉联全省第一,理科总分平均分全省第二,超出全省平均水平26分,综合排名连续5年稳居全省第二,基础教育质量已成为该市最闪亮的行业名片。

  一、以预算编制为总揽,着力细化专项设立

  根据全市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事业发展实际,每年10月份,由学校向教育、财政部门申报下年度教育经费预算方案,经审核汇总后按程序报政府人大审定后再下达到校,通过强化财政预算编制,有效确保教育经费投入。2014年市本级财政性教育资金预算8.29亿元,2015年达到9.13亿元,同比增长10.13%,保持了财政性教育投入增长的良好势头。同时,根据预算确立的投入额度,在深入预算单位,全面了解情况,掌握预算编制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专项设立和细化,目前市财政设立的常态性教育专项资金有:市直中小学仪器采购资金、市本级教育信息项目建设资金、市直学校文化建设资金、市直学校公用经费提标资金、市直普通中学教育教学创新奖、市直教师激励机制资金、学前教育发展资金、职业教育发展资金、民办教育发展资金,教师奖励基金,扶贫助学资金等,从而确保了各项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和深入推进。

  二、以三年攻坚为重点,尽力改善办学条件

  为有效解决农村学校条件落后,城区学校布局不优、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和教育信息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全面推进促进教育均衡,提升教育品质,根据市委、市政府确立“教育三年攻坚行动计划”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预计近三年内市级对区县(市)需投入奖补资金2.2亿元,具体实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城区学校扩容提质、职业教育品牌和市城区数字化建设四大工程,让每个孩子“有学上”、“上好学”,全面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质量。截止目前,已安排资金6000万元。同时,为鼓励城区薄弱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有效遏制大班额和择校风等现象,积极推进了城区教育扩容提质行动,近年来,市本级财政投资2.55亿元新建了常德外国语学校,投资1.67亿元新建了常德特殊教育学校,武陵区北正街分校、东江实验学校新建工作已全面启动,鼎城区建成了善卷中学,经开区建成了崇德中学,柳叶湖区建成了明德学校,目前市本级及辖区城镇教育教学环境和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三、以职业教育为基础,倾力推进品牌建设

  为促进职教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和政策,职业教育的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得到较大的改善。一是加大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是我市唯一一所公办省级示范性高职,其护理、药学专业为省示范专业。现有在校学生1.13万人,2001年建校以来,市财政共投入专项建设资金2.9亿元,支持该校特色专业、重点学科和教学实训基地建设等。二是支持职业教育体系调整。投入专项资金750万,支持常德师范学校和桃源师范学校合并,升格为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投入专项资金1031万,支持常德工业学校和常德技工学校合并,升格为常德技师学院。现阶段正在进行常德财经学校和常德汽车机电学校合并为常德财经职业学院的升办工作。三是推进常德职教园区建设。从2012年起,我市对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将重点转向文化教育科技产业园区建设,争取用五年时间,将市直职业院校进行资源整合,整体搬入园区办学,并引进一批知名高等院校在园区内办分校或教学点,打造我市职业教育品牌,开创职业教育新局面。

  四、以尊师重教为导向,助力提升教学质量

  为营造尊师重教浓厚氛围,保障教职员工经费待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水平,市财政对市直学校重点从两个方面予以了支持和保障:一方面,参照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提标的作法,按小学生均从省定标准600元/年提高到1000元/年、初中生均从省定标准800元/年提高到1200元/年、特殊教育学生从省定标准4000元/年提高到8000元/年、高中生均给予600元/年补助、中高职学校生均分别从省定标准3100元/年(中职)、3400元/年(高职)提高到3500元/年的标准,全面提高了市直各类学校的公用经费标准。同时,为了减轻学校公用经费使用上的压力,市财政每年安排市直中小学仪器采购和教育信息项目建设专项资金,市直学校的教学仪器和信息化设备都由教育部门统一配置安装。目前,市直教师绩效工资基础教育学校和中职学校财政全额保障、高职学校按85%予以了保障。另一方面,从2014年起,市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专项用于教师激励机制,设立了“常德市翦伯赞教育突出贡献奖”重奖教师,在全市范围内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出10名左右优秀教师;提高了市直普通中学教育教学创新奖额度;设立了市直学校特级教师地方性津贴、市直学校市级学科带头人地方性津贴、市直学校市级骨干教师地方性津贴,市直公办(中小学、中职)学校班主任地方性津贴;在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30%部分)的基础上上浮50%。

  五、以制度监管为依托,全力提升资金绩效

  为切实加强教育专项资金管理,避免资金使用上随意性、感情化,联合教育主管部门制定了科学详尽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如为了杜绝了项目超预算、随意变更设计等现象的发生,从学校基本建设的立项、设计、预决算、招投标、施工、项目资金管理等方面入手,制定了《常德市市直教育单位计划内基本建设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对所有市直学校项目变更,都会同教育、设计、造价等相关部门进行现场确认,对所有项目预算和结算评审进行了严格把关;为加强职业教育发展资金管理,制定了《常德市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对职业教育专项资金奖励范围、奖励条件、奖励标准、资金拨付和资金的监督管理等进行了明确界定,增强了财政专项资金使用透明度;为督促市直民办学校(幼儿园)落实教师社会保障,促进民办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制定了《常德市市直民办学校(幼儿园)教师社会保险财政补助暂行办法》,对市直民办学校(幼儿园)按规定办理教职工有关社会保险的,财政按学校缴纳教师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单位负担部分的50%给予补助;为了落实高中职助学金政策和中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补助政策,制定了《常德市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实施方案》和《常德市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工作实施方案》,详细规定了资助资金的对象、申报程序和发放管理办法等,明确了责任主体,规范了资金流程。同时,为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推行了中小学财务公开制度,加强监督检查,维护预算的严肃性,确保资金分配合理、专款专用;建立了教育经费投入的绩效评价制度,着重对专项资金实行绩效评价。此外,市财政还定期组织财务人员参加专业知识培训,每年组织1—2期分管财务负责人和会计人员培训班,并与教育部门联合组织了对全市教育学校会计人员进行免费业务知识的集中培训,提高了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确保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常德: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推进教育强市建设

9972992